高考-语文常考词语辨析汇总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01878093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常考词语辨析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常考词语辨析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常考词语辨析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常考词语辨析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常考词语辨析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常考词语辨析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常考词语辨析汇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常考词语辨析汇总实词(按词头字音序排列)1保障/保证【例句】资本主义的两党制不过是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方法,它绝不能保障劳动人民的自由权利。该校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每一个教师有一定的时间进修业务,提高专业水平。【辨析】“保障”强调保护(生命、财产、权力),使不受侵犯和破坏。“保证”指担保,确保既定的要求标准,不打折扣。2包含/饱含【例句】文章的这一段落包含着好几层意思。他的胸中饱含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辨析】 “包含”是事物本身所含有的意思。“饱含”是充满的意思。3必须/必需【例句】他们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四万多元资金,就添置了各种必需的设备, 建起了一座小化工厂。我们必须把经济

2、建设的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辨析】“必须”副词,表示事实上情理上必要;一定要。在句子中作状语。“必需”动词,一定要有,不可少。在句子中可作谓语中心语、定语。4暴发/爆发【例句】1919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山洪暴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辨析】“暴发”是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可引申为发财得势之意,多含贬义;“暴发”不能带宾语。“爆发”本指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如火山爆发,可引申为力量、情绪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爆发”可以带宾语。5摒弃/抛弃【例句】摒弃旧观念,接受新思想。为了金钱,他抛弃了家庭,这种做法为人唾弃。【辨析】“摈弃”有抛弃意,但多用于抽象。“抛弃”多用于

3、具体。6波及/涉及【例句】对伊战争所耗费的大量军费开支必然波及美国经济的发展,继而引起全球经济的震荡。这起案件涉及好几个人。【辨析】“波及”强调影响到,“涉及”强调关联到。 7不止/不只【例句】他恐怕不止六十岁了。水库不只要修,而且一定要修好。【辨析】“不止”是超出一定数量或范围,动词。“不只”是不但的意思,属连词,用在递进关系得复句中。8不齿/不耻【例句】此人坏事做绝,为大家所不齿。他虽是著名学者,但却不耻于向别人讨教。【辨析】“不齿”指不与同列(表示鄙视),如“人所不齿”。“不耻”指不以之为羞耻。如“不耻下问”。9不及/不如【例句】梅花三弄不及春江花月夜幽雅动人。与其花这么多时间打电话,不

4、如骑车去一趟。【辨析】“不及”只用来比较不同的人或事物,因此只能前后都是名词。“不如”除用于比较人或事物外,还可以比较动作行为的利弊得失,因此除名词外,前后可以是动词或小句。10查看/察看【例句】审计人员仔细查看了每一张销售单据,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气象员一天两次察看风向,及时向指挥所报告。【辨析】“查看”检查、观察(事物的情况),如查看灾情。“察看”为了解情况而细看,如察看风向、察看动静。11出生/出身【例句】 1900年农历8月13日,方志敏就出生在这个山村里。我是打铁的出身,大老粗,不会说客套话。【辨析】“出生”指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动词。“出身”指个人的经历或家庭经济情况所决定的身份,

5、名词。如店员出身,工人出身,农民出身等。12窜改/篡改【例句】这个成语用法已约定俗成,不能随意窜改。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篡改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辨析】“窜改”是改动的意思,窜改的对象一般指成语、文件、古书等。“篡改”是用作伪的手段改变或曲解,篡改的对象适用于比较重大问题,具有贬义色彩,一般指经典、理论、政策等。13大肆/大事【例句】这部电视剧播出前并未大事宣传,可播出后却成为热门话题。台湾当局近年将“弹性外交”引入联合国领域,大肆鼓吹重返或加入联合国。【辨析】“大肆”指毫无顾忌地(做坏事),如“大肆吹嘘”、“大肆挥霍”,含贬义。“大事”指大力从事,如“大事渲染”。14

6、诞生/诞辰【例句】今年,是梅兰芳、周信芳两位京剧表演艺术家一百周年诞辰。外国把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辨析】“诞生”指人出生,动词。“诞辰”是人的生日,名词。15典范/典型【例句】这位作家留下了大量的典范之作。雷锋是毛泽东同志亲手树起的典型。【辨析】“典范”是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只能用于好的方面,为名词。“典型”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有正面的、有反面的,为名词;另一种意义是具有代表性的,为形容词,可受副词修饰。而“典范”不能受副词修饰。16督促/敦促【例句】已经布置了的工作,应该认真督促检查。欧盟对伊朗重启铀浓缩这一举动表示忧虑,并敦促伊朗尽快回到谈判桌前。【辨

7、析】“督促”指监督催促。常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敦促” 指恳切地催促。常用于外交场合。17度过/渡过【例句】人们的接济帮他渡过了难关。在日本东京,单身独居的人,可以租用“临时家庭成员”伴随他度过寂寞的星期天。【辨析】“度过”是经过的意思,用在时间上。“渡过”也是经过的意思,用于经过江河、海洋等空间概念;也指由这一岸到那一岸,比喻跨越,如“渡过难关”。18遏止/遏制【例句】他遏制不住内心的苦闷,终于痛哭起来。滔滔江水,一泻千里,不可遏止。【辨析】“遏止”是运用压力使之停止,在语意上比“遏制”重,常用于猛力阻止事物的发展。“遏制”是用力限制、控制;用于自己对自己,常跟情绪配合。19恶化/恶

8、劣【例句】如果不注意防护,地下水和地表水一样也可能受到污染,使水质恶化。这种恶劣行径,一定会遭到人们的强烈谴责。【辨析】“恶化”指某种情况或某种事物向坏的方面变化,另指某种情况或某种事物变坏,均为动词。“恶劣”是很坏的意思,为贬义,形容词;“恶劣”常跟“态度”、“行为”、“行径”、“作风”、“表现”、“影响”、“环境”、“气候”等词语搭配。20反应/反映【例句】别人喊他,他好像没有什么反应,仍专心致志地看书。美国广播公司的工作人员说,观众对这部电视纪录片的强烈反应,反映了美国人民盼望同中国人民有更多的友好往来。【辨析】“反应”指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或由某事情所引起的意见、

9、态度或行动;大多用作名词,亦可作动词。“反映”有两种含义:一是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二是把客观情况告诉给上级。这两种含义都作动词。“反映”的另一种用法是作名词,意思对人对事的批评性的意见。21法制/法治【例句】广泛深入地开展法治教育,是实行法制,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辨析】“法制”指法律制度,名词。“法治”指依法治理国家,作动词使用。22妨碍/妨害【例句】吸烟妨害健康。大声说话会妨碍别人学习。【辨析】“妨碍”是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或阻碍事情进行。“妨碍”是有害于。23分辨/分辩/争辩【例句】青年人应当努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他们两人谁也不肯服输,分辩得很激烈。你知道错了就赶快承认,不

10、要再找借口为自己争辩了。【辨析】“分辨”表示区别、辨别的意思;动词,可带宾语,多用于区别人或事物。“分辩”是用语言辩驳;动词,不带宾语,多用于争辩是非曲直。“争辩”争论、辩论的意思。24伏法/服法【例句】在这里,罪犯被培养成了认罪服法,遵守监规,文明礼貌的守法群体。公审大会后,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已于当日伏法。【辨析】“伏法”指(犯人)被执行死刑。“服法”指服从法律。25扶养/抚养【例句】一部分中年人生活负担很重,除了抚养子女,还要扶养老人【辨析】“扶养”是用财物养活的意思,多用于晚辈对长辈,也可以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对平辈。“抚养”是用精神或行为爱护并教养的意思,只能用于长辈对晚辈,与“赡养”

11、的适用范围相反。26富余/富裕【例句】山东省近年来粮食富余,粮价下跌。小王到外地做了几年苦活,挣到了钱,生活富裕起来了。【辨析】“富余”是足够而剩余,语意的重点在“余”上,“余”是剩余、多余的意思。“富裕”是专指财物充裕,语意的重点在“裕”字上,“裕”是丰富、充足的意思。在语法上,“富余”不能被副词修饰,只能带宾语或补语;“富裕”则能被副词修饰,如“不富裕”、“十分富裕”,又可带补语,如“富裕起来”。 27给/给以【例句】对于工作上作出成绩的同志,要给以适当的鼓励。他有困难,我们应当给他帮助【辨析】用“给以”时,受动者必须放在主语前或“给以”前。受动者如放在动词后,就要用“给”。28顾问/过问

12、【例句】我的老师张教授是这本书的顾问。因为王书记过问了这件事,张主任就不便插手了。 【辨析】“顾问”原是“顾而问之”两个动词的联合,现在专指有专门知识,提供意见或计划的人,为名词,如“军事顾问”、“法律顾问”等。“过问”指管事,为动词。29雇佣/雇用【例句】她初到的时候,四叔虽然照例皱过眉,但鉴于向来雇用女工之难,也就并不大反对。 资本生存的条件是雇佣劳动。【辨析】“雇佣”是用货币购买劳动力,为名词,作定语不加助词“的”,如“雇佣军”、“雇佣劳动”等。“雇用”是出钱让人为自己做事,为动词,如“雇用临时工”、“雇用职员”等;如作定语,一定要加助词“的”。30贯串/贯穿 【例句】这条公路贯穿本省十

13、几个县市。众多的材料要用中心思想来贯串(贯穿)才能形成一个整体【辨析】“贯串”,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多用于抽象事物。“贯穿”,用于具体事物,使穿过、连通的意思;也可用于抽象事物,同“贯串”用法。由此,凡用“贯串”的,大多可以用“贯穿”更换;但用“贯穿”穿过、连通意义的,不能用“贯串”更换。31功效/功能/工效【例句】这种洗衣机省水省电,功效齐全,很受消费者欢迎。使用这种牙膏,不仅能洁齿爽口,而且有防治牙病的功能。采用这种新工艺,工效可以提高三倍。【辨析】“功效”指功能;效率。“功能”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效能。“工效”指工作效率。32工夫/功夫【例句】这个杂技演员真有功夫。他

14、三天工夫就学会了游泳。【辨析】“工夫”指时间或空闲时间。“功夫” 指本领或造诣。33沟通/勾通【例句】许多汽车出租单位都设立了监督电话,以便沟通与乘客的联系,监督服务质量。这个集团内外勾通,干了不少违法的勾当。【辨析】“沟通”是使两方能通连,属褒义词,如“沟通思想”、“沟通两国文化”。“勾通”是暗中串通、勾结,属贬义词。34贯注/灌注【例句】时间,对于把全部精力都贯注到壮丽的革命事业中的人来说总是跑得太快。工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连续灌注水泥的新方法,缩短了工时,提前完成了任务。【辨析】“贯注”指在精神、精力、注意力等方面集中投入,不能带宾语,常带补语。“灌注”原指液态物质浇进注入,引申为精神力量

15、的输入,带宾语。35国是/国事【例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来自五十六个民族的人大代表以主人翁的姿态共商国是。新当选的总统将对我国进行为期五天的国事访问。 【辨析】“国是”指国家大计、方针、政策之类,是较为抽象的事。“国事”指国家大事,是较为具体的情况。36核算/合算【例句】对每一种新产品,他们都认真仔细地核算生产成本,再确定销售价格。引进这套设备费用大一些,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合算的。【辨析】“核算”指核查计算,动词。“合算” 一作形容词使用,指人力物力花费少而收效大。二作动词使用,多指算计。37化装/化妆.【例句】根据自己的脸形、肤色等方面的特点,适当地进行化妆,才能有好的效果。他化装成一位衣衫褴褛、穷困潦倒的老人,住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