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册书古诗理解和鉴赏 (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186716 上传时间:2017-10-0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9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册书古诗理解和鉴赏 (2)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苏教版六册书古诗理解和鉴赏 (2)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苏教版六册书古诗理解和鉴赏 (2)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苏教版六册书古诗理解和鉴赏 (2)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苏教版六册书古诗理解和鉴赏 (2)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册书古诗理解和鉴赏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册书古诗理解和鉴赏 (2)(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苏教版语文古诗理解及鉴赏七年级(上) 古诗词目录:【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次北固山下 赤壁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三单元】13 课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词三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秋词 【五单元】诵读欣赏论语八则 【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迢迢牵牛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主题:诗人离乡远游,乘船夜渡长江,来到北固山下时,一轮红日已浮出江面,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绿的江南春景。又见空中大雁

2、向北飞去,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2、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传诵的名句;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4、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赤 壁 唐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折戟沉沙铁未销 , 自将磨洗认前朝”-写兴感的原因,由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22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是议论,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浣 溪 沙 北宋 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主题: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2、 上 阕 : 写 暮 春 三 月 游 清 泉 寺 所 见 之 幽 雅 的 风 光 和 环 境 , 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3、 下 阕 : 就 眼 前 “溪 水 西 流 ”之 景 生 发 感 慨 和 议 论 , 抒 发 老 当 益 壮 、 奋发 进 取

4、的 思 想 感 情 。4、“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也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主题: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幽深、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2、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写月上中天时庭院的景色。3、 “冷露无声湿桂花”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

5、了桂花的浸润之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北宋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1、主题: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2、 上 片 : 写 月 下 饮 酒 。 由 幻 想 超 脱 尘 世 , 转 化 为 喜 爱 人 间 生 活 。3、 下 片 : 写 对 月 怀 人 。

6、 又 感 伤 离 别 转 而 为 对 离 人 的 祝 福 。蕴涵人生哲理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示月光转移的句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如画家设色作画,描摹早春特有的景致:细雨蒙蒙,早春乍生,远看有草色,近看却没有,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这首诗咏早春,抓住了早春的景色特点,将初春“草色”与满城“烟柳”作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

7、爱,能给读者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草色遥看近却无” 。 全诗最精彩的一句。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上阙重点写晴朗的夜晚。 (写晴)词人抓住“明月 ”、 “清风”、 “稻花” 、 “蛙声”的特点,描绘了一个清朗、幽静、丰收在望的夜晚。词人从视觉上以“惊鹊”“别枝”突出月光之明亮;从听觉上以 “半夜鸣蝉”反衬夜半清风之煦暖,以“ 说丰年”渲染“蛙声 ”之浑厚雄壮热闹;从嗅觉上以“稻花”飘来的芳香给人丰收的想象。2、下阙:由远及近地叙写眼前的惊喜。 (写雨)“稻花香里说丰年

8、,听取蛙声一片”-通过嗅觉和听觉 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从中流露出词人热爱农村生活的思想感情。4秋 词 唐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主题:这首诗的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前人悲秋的感慨,抒写了奋发进取的豪情。2、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用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3、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而上,表达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反映作者高远爽朗的心情。论语八则学习态度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习方法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想品德修养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主题 :诗中写的是天上的神话,表达的是人间悲情。有情人难成眷属,是因为有一条难以逾越的天河。这条天河,其实是封建礼教的象征。1、起首两句描写环境 ;中间四句描写织女因思念牛郎而无心织布的场景,刻画织女内心的愁苦;最后四句点名离别的根源和哀怨,是诗人的慨叹(两星现状-织女的相思-分离的痛苦) 。2、 “纤纤

10、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既写出织女娴熟的织布技能,也显示了她美丽动人的姿容。3、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揭示出现实与相思的尖锐矛盾,景情并生,哀怨动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主题:这是一篇以景传情的怀念友人的诗。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5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2、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3、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情,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

11、远的感情。七年级(下)古诗目录 【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题破山寺后禅院 登岳阳楼【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词三首:蝉 孤雁 鹧鸪【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木兰诗 观刈麦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1、主题: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2、首 联 “清 晨 入 古 寺 , 初 日 照 高 林 ”。( 1) 落 笔 勾 勒 出 清 晨 时 分 后 禅 房 四 周 的 环 境 。( 2) 一 个 入 字 , 写 出 了 古 寺 美 景 之 幽 远 ,

12、 一 个 照 字 又 将 旭 日 东 升 时 的勃 勃 生 机 给 刻 写 得 出 神 入 化 , 透 露 出 诗 人 欣 喜 昂 扬 的 情 绪 。( 3) 首 联 是 写 后 禅 院 的 远 景 , 为 下 文 的 近 景 刻 画 打 下 了 基 础 。3、 颔 联 “曲 径 通 幽 处 , 禅 房 花 木 深 ”。( 1) 点 出 题 中 后 禅 院 三 字 , 描 写 出 通 向 后 禅 院 曲 幽 深 的 小 路 和 后 禅 院 景色 的 幽 静 迷 人 。( 2) 这 一 联 的 美 , 不 仅 体 现 在 写 景 的 准 确 传 神 上 , 而 且 表 现 在 其 思 想 内 涵

13、的 深 邃 上 。 后 禅 院 花 木 繁 茂 , 清 香 扑 鼻 , 由 此 含 蓄 曲 折 地 表 现 僧 侣 们 内 心 对美 的 热 烈 向 往 和 执 着 追 求 。( 3) 此 联 描 写 了 清 幽 寂 静 的 环 境 。( 4) 此 联 描 写 的 环 境 极 静 极 美 , 体 现 了 诗 人 内 心 的 旨 趣 。4、 颈 联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1)两 句 对 仗 工 整 , 比 兴 巧 妙 。 一 个 “悦 ”字 , 高 雅 了 “鸟 性 ”, 写 活 了 “山 光 ”。鸟 竟 犹 人 , 可 识 、 可 赏 、 可 悦 这 山 光 。 一 个 “空 ”字

14、, 沉 寂 了 “潭 影 ”, 淡 定 了“人 心 ”。 潭 影 幽 暗 而 似 空 无 一 物 , 人 心 无 所 求 无 所 欲 , 空 空 中 而 异 常 的 满 足 。( 2) 他 性 情 如 飞 鸟 , 向 往 自 由 ; 心 境 如 止 水 , 万 事 皆 空 。5、 尾 联 两 句 “万 籁 此 都 寂 , 但 余 钟 磬 音 。 ”( 1) 以 静 写 动 , 以 动 衬 静 , 营 造 一 个 万 籁 俱 寂 的 境 界 。( 2) 尾 联 巧 妙 的 把 全 诗 化 为 一 曲 淡 雅 的 乐 章 。登 岳 阳 楼 唐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15、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 此诗,篇幅虽极短小而气魄非常雄大,它把湖山之胜与诗人心中家国多难6的悲哀结合起来抒写,造成了沉雄悲壮的高超艺术境界,在古往今来多如牛毛的登临岳阳楼的诗篇中,它几乎可以说是无人能及的绝唱。2、 前四句,写出登临所见之景;后四句,则写登临所生之情。然而并非上四句只写景,与情不相关,下四句只写情,与景不搭界。前后两部分的关系是情因景生,景以衬情,浑然一体,组成有机的抒情感怀意境。3、 (1)首联叙事,即揭示登楼的题旨,写自己宿愿终偿的欣喜之情。 (2) “昔闻”、 “今上 ”云云,用时间概念联接两个描述诗人行动的句子,使得登临者兴高采烈的情状溢于言表。4、 (1)颔联写景,极度夸张地写出登楼所见。 (2)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 (3)既是 实写,又寓 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4 )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乐景)5、 (1)颈联抒情,因湖山之景而触动身世之悲,写满腹的孤身漂泊之感与万里乡关之思。(2) “亲朋”句承“吴楚”句, “老病”句承“ 乾坤”句。这是有眼光的。他出峡之后,长期在水上漂泊流浪,所以看到“乾坤日夜浮”的泱泱大水,就跟自己“老病孤舟”的凄惨晚景联系起来了。(3)此处的哀情和上四句的阔景就是如此有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