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186686 上传时间:2017-10-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次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

2、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5、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

3、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 与时俱进 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6、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 B、 科学严谨 C、 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实现共产主义 B、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3D、实现人权9、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 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10.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4、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11.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据是()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1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1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4A 实践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客观性14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 物

5、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5.“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16.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A运动 B 实践 C 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1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

6、展的基本环节518.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 事物是变化的C 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20.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 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

7、系C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21.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 抛弃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 纯粹的否定6D 既克服又保留22.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方向和道路B 形式和状态C 结构和功能D 源泉和动力23.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影响 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24.人工智能的出现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A 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 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 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 丰

8、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二、多项选择题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A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 画饼不能充饥72.“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有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 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A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4

9、.实践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是指()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5.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者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 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B 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C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8D 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6.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 规

10、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7.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C. 物极必反,相辅相成D.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8.“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C.它否认了肯定与否定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D. 它否定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9.辩证的否定是()A 事物的自我否定B 事物发展的环节C 事物联系的环节D 扬弃10.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9A 激变论 B 直线论 C 庸俗进化论 D 循环论1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

11、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三、辨析题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2、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3、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4.“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6.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四、材料分析题1,对于世界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10【材料 1】 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

12、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都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材料 2】 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材料 3】 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材料 4】 恩格斯指出:世界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

13、它的物质性。请回答:1、材料 1、 2、3 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2、材料 4 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2.阅读下列关于运动和发展不同观点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材料 1】 韩非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材料 2】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材料 3】 列宁指出把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只有对立统一的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11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

14、匙。请回答:(1)材料 1 和材料 2 的观点有何异同?(2)材料 2 和材料 3 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并加以评述。3.针对以下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在运动发展中的作用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材料 1】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摘自韩愈:原道)玉不遇砥砺,不可以成器;人不遇穷困挫辱,不可以成德。(摘自梅峰语录卷上)【材料 2】 任何一件静止的东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以运动力图进入它的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止,它将永远静止。同样情形,任何一件运动的东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使它静止,即将永远运动。(摘自霍布斯:论物体,载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 1975 年版)【材料 3】 列宁指出,对立

15、统一规律“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在谈到黑格尔关于每一事物都是“和它自己的他物有差别”时认为“非常正确和重要;他物是自己的他物,是向自己的对立面的发展。”“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摘自列宁全集第 55 卷,人民出版社 1990 年版)12请回答:(1)分析材料 1 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2)分析材料 2 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3)谈谈你对材料 3 的理解4.根据以下关于矛盾问题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 1】 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的矛盾。他还指出: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材料 2】 杜林说:“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材料 3】 艾耶尔断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请回答:(1)材料 1 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2)对比材料 1 和材料 2,指出材料 2 的错误。(3)对比材料 1 和材料 3,分析材料 3 的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