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俱乐部形式进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182202 上传时间:2017-10-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俱乐部形式进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以俱乐部形式进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以俱乐部形式进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以俱乐部形式进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以俱乐部形式进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俱乐部形式进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俱乐部形式进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育部中央教科所“十五”学校体育卫生科研规划课题 编号 TWB1051以俱乐部形式进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徐国富,尹霞, 严鸣,吕小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陕西西安,710071摘要:根据当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要求,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实施了以俱乐部形式进行体育教学管理与组织,探讨并提出高校应当构建体育俱乐部教学、科研、群体性活动、训练竞赛多功能立体化的管理模式。关键词:大学;体育俱乐部;体育教学;1.前言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迅猛,并日益向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发展,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日趋相互渗透和融合;同时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信息化迅速发展的趋势,促进了东

2、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此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以及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等,这些对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均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我国大学体育工作者对大学体育教育与课程教学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改革探索,改革的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操作平稳,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巨大的挑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在体育课程改革中仍然存在人文教育薄弱、课程结构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大学体育效能的发挥与实现。为了适应大学体育工作品质与功能作用的提升要求,本文以我国大学体育俱乐部的类型与特色研究为切入点,把

3、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 21 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大学体育工作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力图构建一个理论依据充分、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强,符合大学体育特点、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俱乐部制的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模式,为大学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依据,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体育俱乐部建设的进程。 2.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的理论依据当前,国家教育部以建立了由国家、地方、学校三级构成的分级课程管理体制,加强了地方和学校在课程管理中的作用,使学校有了一定的课程自主裁量权。 “素质教育”与“健康第一”被确立为新世纪和新的发展时期高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

4、院提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2002 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系别,班级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

5、泼、主动的氛围。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更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和要求。3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2我校体育部从 1996 年开始从游泳教学改革入手,在游泳教学中打破了年级、班级、男女学生的界限,完全按照学生水平分成丙组(初级) 、乙组(中级) 、甲组(高级) ,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问题,调动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意义上,游泳教学改革是体育俱乐部形式教学全面改革的前期准备。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始终贯彻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从培养人才的整体教育观出发,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学校体育设施和教师队伍情况等体育课程资源,构建出适合于本校的体

6、育俱乐部管理和教学模式。3.1 建立科学的教学系统结构,保障课内课外的有机整合。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产生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教学模式的架构要综合考虑。我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架构如(图 1)所示。2003 年下学期在体育教学课中有 5 个项目实施了俱乐部教学模式: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跆拳道,共计有 6 千余学生参加了各项目体育俱乐部的活动。2004 年上学期 10 个项目的俱乐部教学模式全面启动。在具体的教学改革和实施中,我们将课内外体育俱乐部类型分为:教学型专项班授课、健身型课外俱乐部锻炼、训练型竞技水平运动队训练。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架构(图 1)

7、3.1.1 教学型专项班授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运动项目,以专项教学为主要形式,是专项教学新体系运行的基础。教学目标是:形成健康的体育观,掌握专项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科学规律的认识水平;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思想品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能力等) 。教学内容以专项健身理论、锻炼方法及相关的知识为目的,共同实现体育教学的总体和一般目标。教学组织以集体授课为主,根据项目特点设置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发挥专项教师的能动作用,实施优势资源共享,突出“教”与“学”互动。3.1.2 健身型课外俱乐

8、部锻炼课外俱乐部锻炼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要想真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身体素质,仅仅抓好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的教学时数少,学生只是掌握技术和要领,而巩固、消化、提高的过程就需要在课外俱乐部教学中体现。我校较早成立的单项俱乐部:健美操、跆拳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除正常教学课以外,俱乐部每周固定时间进行 24 次有专项教师辅导的俱乐部活动。学生为了提高专项运动的技战术水平以及发展自身身体素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其它单项主管教学副部长教学秘书篮球俱乐部 健美操俱乐部足球俱乐部 跆拳道俱乐部网球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体育舞蹈俱乐部实现课内外一体化健美俱乐部排球俱乐部教学型 健

9、身型 训练型3俱乐部正在逐步发展走向成熟。课外俱乐部活动由各专项俱乐部主任管理组织,除延续课堂教学内容外,还通过组织俱乐部联赛来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心理素质。 3.1.3 训练型竞技水平运动队训练实现学生个体的进一步发展,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提高专项成绩;提高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对部分有志于挖掘自身运动潜质和继续提高专项能力的学生,教学采用小班授课形式,以实践为主。学生通过专项班级学习及分层俱乐部的锻炼,可以进入到有专项教师专门指导的竞技水平运动队训练。这部分学生一方面继续提高专项竞技水平,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比赛;另一方面,通过学习专项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能力,担

10、任专项俱乐部不同水平锻炼课程的指导员。3.2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区别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愉快、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新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别(如表 1 所示) 。通过俱乐部模式的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终身健身的方法与技能,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表 1)传统教学模式 俱乐部教学模式区别1. 按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强制学生接受;2. 教学目的仍以规范动作练习,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来增强学生的体质,教学过程仍处于呆板、封闭状态。3. 教学主体关系颠倒,过于强调教师

11、的主导地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致使课堂教学格式化、强制化,教学方法呆板,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4. 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不同个性、不同爱好、不同身体条件的学生学习相同内容;理性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矛盾。1. 根据学生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2. 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项目、教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积极性,产生积极的认识倾向。3.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主的创新教育;4. 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5. 在教学观念上由

12、“教授”向“学习指导”转化;在内容构造上和顺序排列上尊重学生对运动的求知欲,实现学生自主自发的学习,认识运动项目和体会运动内涵及逐渐形成终身体育行为。6. 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增强体质、提高综合能力为核心,以启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为重要内容,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7.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不再盲目,除每周一次的体育课外,学生可自愿选择俱乐部参加24 次的有组织、有教师指导的俱乐部教学或比赛(有偿收费、学生自愿参加) 。8.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是进行单项专业训练的,在训练活动中能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培养灵敏性,提高竞争能力,促进身心健康。3.3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引发的体制改革

13、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引发了体育部的体制改革(图 2) 。为了合理利用教师资源、优化管理结构,体育部对管理机构进行了变动和调整。取消年级教研室,重新设立三个岗位,即教学秘书、学科办公室主任、体委办公室主任。以推荐和自愿报名的形式选拔十名青年骨干教师担任俱乐部主任,实行俱乐部主任负责制,各单项俱乐部的教学、训练、课外健身、课余比赛、裁判培训、学生体质测试、学生成绩统计、教学法研究、科研以及教师的业务提高等方面均由俱乐部主任负责。新4主管体育副校长体育部部长教学副部长学科办教学秘书 办公室单项俱乐部 学科建设行政副部长科研群体竞赛 工 会代表队管理场地器材宣传报道 行政事务体制的运行始终以教学为核

14、心,实行分类逐级负责制管理方式,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为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体育部管理框架(图 2)3.4 突出学生和教师参与的自主性,构建宽松、自由的体育学习环境 依据全素质管理思想,大学体育教学效能发挥的关键因素是大学生和体育教师的全身心投入。我们以此为出发点,调动学生以一种完全自愿、自主的行为参与体育俱乐部。由于高校体育俱乐部形式多样,可供自由选择的机会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口味拼凑“拼盘” ,大大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意识,使不同个性、不同爱好、不同身体条件的学生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体育目标和理想。体育俱乐部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学什么项目、由哪一位教师指导,可由学生自己选择,也

15、可以随机进行变化。高校体育俱乐部从参与形式、学习方式、文化氛围、生活方式都最接近大众体育,靠近家庭和社会生活,这就给大学生无形的注入了闲暇教育的思想、终身体育思想,同时闲暇体育生活气息、生活方式、兴趣指向、行为养成等,将对学生体育意识、行为、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3.5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俱乐部教学评价模式 我校体育俱乐部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构建的体育俱乐部有以下几个特点:1)体育俱乐部教学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自学教材、自定学习目标、自我修订计划、自我完善评价和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体育俱乐部教学由约束性教学向开放式教学发展,在教学形式、方法、内容以及教学环境等

16、方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理念,使教学过程形成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模式。3)课内外俱乐部教学形式摆脱了以往“应试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批量加工”型教育为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的创新教育;并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我校在课内外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施中发现,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针对性较强、突出因人而宜、区别对待、各取所得的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注重过程与结果结合性评价,主张全面、整体、积极、有特点的评价。3.6 强化教师的竞争与协作意识,从新的角度建设师资队伍 我校实施体育俱乐部对师资队伍建设带来新的变化。1)俱乐部教学形式打破了以往固定班级、固定教师的传统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项、选择教师,从而使得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进行了转换,同时也给我校体育教师带来了职业危机感。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以及教学价值5观念的转变,教师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据统计近几年我校体育部有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