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激趣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18054 上传时间:2017-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激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例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激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例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激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例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激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例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激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例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激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激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例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激趣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在人们认识和研究某种事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他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并能够在从事与它有关的活动中,用意志去克服困难而不感到疲倦。学生的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当一个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发生兴趣时,总是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觉得是一种负担。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勤奋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因素。下面我就结合分数的认识这节课,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妙导巧引,激发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

2、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精神饱满,促成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征,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诱发学习的兴趣。如,我在教“认识分数”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美丽的田野,悠悠的白云,清清的河水,这些事物你们喜欢吗,你们喜欢亲近自然,到野外去玩吗?” (贴出挂图)小明和小红也正来到野外,体验野餐活动呢!他们有好多好吃的东西要 2 个人平分,该怎样分,才会让他们都满意呢,你能帮帮他们吗?(引入平均分)追问:“平均分是什么意思?把 4 个苹果平均分给 2 个人,每人分2得几个?(学生答每人分得 2 个)把 2 瓶

3、矿泉水平均分给 2 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答每人分得 1 瓶)把一块蛋糕平均分给 2 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学生答每人分得半块) 半块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一番导入,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我抓住学生迫切的求知热情,及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们在良好的心态下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究学习。 二、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缺乏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充分

4、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动手操作过程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活生生的直观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的认知。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 12 后,为了加强小学生对几分之一分数的理解,我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要求平均拆分成几份,然后涂出几分之一,并写上分数,学生操作交流后,我发现学生创造了好多分数,如13、14、18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几分之一的含义,同时也让学生认识了更多的几分之一的分数,而不囿于教材中只认识 12 这个分数。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学课本,激发兴趣。 3在教学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这一环节

5、时,我采用让学生自学课本的教学方法。我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在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之后,我接着说“看了书上 98 页之后你就会知道了,看谁最先知道,看明白了之后就请举手告诉老师” 。学生们学习的兴趣空前的高涨了起来,都迅速地打开课本,不一会儿就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这样的教学不仅能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自学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三、创设交流情境,发展学生创造思维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 例如,在上全等三角形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道

6、习题:“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与另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对应相等,第三边上的高也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在解决这道习题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对于上述的几何证明题,学生都能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但我引导学生不要停留在命题的愿意上,分组讨论,试更换命题的条件,看结论是否依然成立。结果学生给出下面几种命题: 第一类:将“第三边上的高线”换成“第三边上的角平分线”或“第三边上的中线” 。 第二类:将“两边”换成“两角” ,并将“第三边”换成“两角的夹边” 。 4第三类:将第一类、第二类命题综合成一个命题“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或两角)与另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或两角)对应相等,第三边上(或

7、两角的夹边上)的派生线也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这里派生线是指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 。给出上面几个命题以后,学生自己写出了证明过程,此时他们积极性很高,毕竟这些命题都是他们自己提出、自己解决的,因此我感受到:“教学生问比教学生答更重要” 。 那么,在创设情景的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准确把握学生的情况实际。 “问题情景”的创设和应用,实质上是把启发式教学原则具体化和形象化。在情景创设时,教师应该准确的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知识结构,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而更重要的是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已经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要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为依据。要充分估计学生“想”的可

8、能情况。把握好引导学生“想”的方向,提高学生“想”的质量。 2.注意提出的问题的系统性。 教学在情景中的问题即是课堂教学的内容,又是线索,因此在教学中,情景能比较容易的引导学生准确定位自己的思维,抓住问题的关键。还应加强情景与问题之间保持一定联系、难度与速度,兼顾个人与集体,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创设的情景必须在教师的调控范围之内。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学生思5维的方向性,活动的可自控性,以及探索的目的性不是很强,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洞察细微,富有应变能力。根据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的启发和引导。将问题情景尽可能不超出学生的理解水平。.注意问题情景的实际意义和情景与情景之间的连续性。 创设情景时,要尽可能引如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而且对提高学生把握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在各环节的情景创设时,注意其中的相互衔接和过度,让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问题情景相互呼应,成为一个系统。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创设情景的目的,努力发掘学习内容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把握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水平,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情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得以迅速提高的良好学习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