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绳记事到互联网(连载6)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179279 上传时间:2017-10-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结绳记事到互联网(连载6)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结绳记事到互联网(连载6)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结绳记事到互联网(连载6)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结绳记事到互联网(连载6)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结绳记事到互联网(连载6)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结绳记事到互联网(连载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结绳记事到互联网(连载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科学和文化论坛从结绳记事到互联网(连载 6)陈青华 1 杨榕楠 1 姜水根 1,2(1宁波市效实中学,浙江 宁波 315010 2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浙江 宁波 315192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传承,反过来,科学的发展又使得人类文明的传承方式发生着变化。从上古时期的口口相传,到古代的竹简书籍,再到现代的电脑网络,不同的传承方式直接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1 从结绳记事到文字的产生在人类的早期,语言还没有形成,人们的交流靠的是一些基本的手势和依依呀呀的声音。后来由于劳动协作的需要,逐渐产生了像“杭育、杭育”这样简单的语言。语言产生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积累的知识与经验越来越多

2、,生产的方式和手段也越来越复杂,单靠口耳相传的方法,已不能满足经验交流的需要。为了帮助记忆、传递信息、处理事件,人们便发明了结绳记事的方法。在许多民族的文化中,都有一段关于结绳记事的历史。周易正义中记载有“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郑康成注云:“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古秘鲁印第安人的结绳法尤其完善,它由一条主绳和系在主绳上的各种颜色的小绳组成,绳子的颜色不同,所表示的意思也不同。如红色代表战争,黄色代表金子,白色代表银子与和平。绳子上打结表示数字,如单结表示 10,两个单结表示20,一个双结表示 100 等等。为了结绳准确,古秘鲁的印第安人还在每个市镇都设置了结绳官,专管

3、绳子的结法与解法。结绳记事这种方法虽然我们现代已经不用了,但是我们却看到了它的化身。现在的“结绳”已改用了其它材料,规范性和通用性更好了。比如电阻的阻值用一些色环来表示(如图 1),普通电阻有 4 个色环(精密电阻为 5 个) ,其中第一、二环分别代表阻值的前两位数;第三环代表倍率( 以 10 的幂表示) ;第四环代表误差。具体含义如下表所示:例如,当四个色环依次是黄、橙、红、金色时,因黄、橙两色分别代表 4 和 3,第三环为红色,表示乘以 102,所以这个电阻阻值的读数为 4.3k。第四环是金色表示误差为 5。电子产品采用色环电阻,其优点是在装配、调试和修理过程中,不用拨动元件,即可在任意角

4、度看清色环,读出阻值,因此使用起来较为方便。颜色 棕 红 橙 黄 绿 蓝 紫 灰 白 黑 金 银 无色第一环(阻值第 1 位数字) 1 2 3 4 5 6 7 8 9 0第二环(阻值第 2 位数字) 1 2 3 4 5 6 7 8 9 0/ /第三环(10 的幂指数) 1 2 3 4 5 6 7 8 9 0 -1 -2/第四环(误差) / 5% 10% 20%图 1 结绳记事和色环电阻其理相通2把一件事记录到绳子上,不仅要求结绳者自己能看懂,而且要让别人也能清楚地理解,这跟色环电阻一样需要一定的规则。有了规则,人们交流起来就方便而准确了。结绳记事是人类交流史上的一大发明,它运用一定的实物通过一

5、定的形式来表达人们的思想,使得人们的思想和生活经验能用特定的事物形态加以保存,而不像口语那样转瞬即逝。但是,结绳记事的缺点在于能够表达的意思不多,同时不够直观。所以在原始社会,人们主要还是靠氏族部落的口头相传使氏族文化得以保存和发展。相比于结绳记事,根据事物的外表特征在岩石上或树干上刻、划图画所表示的含义则更具直观性和确定性。图画可以用来表示鸟、马、龟等各种动物和花、草、树等各种植物。在原始社会的后期,人们学会了通过图画和记号相结合的方式来记录事件。通过对图画的简化和对记号的改造,人类又逐渐创造出了文字。创造文字的细节,我们已不能得知了。从汉字类型和演变来看,我们多少可以了解一点关于文字创造的

6、过程。汉字的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在古代称为“六书”。一是“象形” ,象物形的大概,如“日” “月”等字。二是“指事” ,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些无形的事物,如“上” “下”等字。三是“会意” ,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如“止” “戈”为“武” , “人” “言”为“信”等。四是“形声” ,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如“江” “河”这样的字, “氵” (水)是形, “工” “可”是声。另外还有“转注”和“假借”的方法进行造字。以上六个造字条例中,形声造字最方便,用处最大,所以汉字中形声字最多。文字与语言相结合

7、,能够有效记录人类的思想。西方在文字和语言的结合过程中形成了拼音文字。应该说拼音文字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文字,比如英语,用 26 个字母就可以拼出所有单词,能表达极为丰富的思想。汉字跟语言的配合比较复杂,汉字保留了语言的初级形态象形,所以自有特点。比如我们初次遇到“蟋蟀” “梧桐”等词语,即使不知具体是什么东西,也可以猜到“蟋蟀”是一种动物, “梧桐”是一种树。吴宓先生说:“西洋文字像音乐,中国文字像图画,皆各得其趣。 ”甚至有人说,没有一种文字能像汉字那样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汉字是种只需要用眼睛看就能思考、即使语言不同也能理解其意思的唯一的一种文字。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突破了口语所受的空间和

8、时间的限制,使语言成为有形和得以保存。文字的功能体现在历时性上,即使时过境迁,其所负载的信息也不会消失。有了文字,我们可以得知来自远方的消息;有了文字,我们可以“尚友千古” ;有了文字,人类就有了记载的历史,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更加确切和完整;有了文字,人类就可以把劳动生产经验和科学技术知识记录下来,避免了这些知识在人类世代更替的自然过程中丧失。2 从甲骨文到活字印刷文字是人类的一大发明,文字作为语言的中介本身也需要别的介质作中介。古巴比伦人将文字刻在潮湿的泥版上,然后烘干,这是“书”的最早原形。古印度人在树叶上写字,中美洲人把字写在树皮上,中国古人则在骨头、龟壳上留下了自己的文字。殷代人用龟甲、

9、兽骨占卜,在占卜后把日期、姓名、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这种记录称为卜辞,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甲骨文距今已有 3000 多年,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大约有 4500 个单字,可识者约 。13它的基本词汇、基本语法、基本字形结构跟后代的汉语言文字是一致的。中国在春秋时期出现了竹简,即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编连起来才能阅读。 史记孔子世家 记载:“孔子晚而喜易 ,读易韦编三绝” 。 “韦编”就是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书。孔子为读易而多次翻断了编3连竹简的

10、牛皮带子,可见其读书的刻苦勤奋。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这里的“汉青”就是指烤制过的竹简。古埃及人书写使用的是“莎草纸”。莎草本是尼罗河边的一种野草,把它剖成一条条薄片纵横两层紧压在平滑的木板上,通过一系列加工后,就可以得到一张张粘结牢固的网状物薄莎草纸。 莎草纸不可以折叠,但可以卷成筒,又叫“古卷” 。古希腊的哲学、文学和科学,当时就保存在这些莎草古卷上。在公元前 2 世纪,人们用羊皮代纸,创造了羊皮纸。羊皮纸没有莎草纸那么笨重,而且可以折叠,它很快取代了莎草纸成为欧洲人非常喜爱的书写材料。中世纪的欧洲,用羊皮纸抄写圣经成为修道士的一项重要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公元前

11、3 世纪的阿基米德的著作在中世纪有 3个副本,唯一留下来的,是 10 世纪被抄录在羊皮纸上的希腊文原稿。到 12 世纪,一名僧侣得到一本 200 年前的羊皮书,他洗净了上面的墨痕,将羊皮书剪成两半,用胶水重新装订成双页小开本书册,写上了祈祷文,再包上皮革封面。到 800 年后的 1906 年,丹麦的哥本哈根大学教授海伯格在伊斯坦布尔的教堂图书馆看这本书时,赫然发现这本祈祷书原来是阿基米德的著作,其中有早已失传的有关力学定理的方法与史多马奇恩 (论述一种类似七巧板的古希腊儿童玩具) ,以及原本只有拉丁文译本的论浮体 。海伯格受限于当时的环境与科技条件,无法对该书做更完整的解读。而紧接着发生的希腊

12、和土耳其之间的战争,使祈祷书在战火中失踪。1998 年,该书在一次拍卖会中神秘现身,一位匿名富豪出价两百万美金买下,并委托美国巴尔的摩的华特斯美术馆典藏并加以复原。古文物复原专家运用紫外光与数字图像计算机处理等技术,耐心地将该书一页一页复原,以填补百年前海伯格解读的阙漏。阿基米德的论文和祈祷文虽用同一种墨水书写,但誊录阿基米德论文的墨水中含有铁,因此可以用直线加速器发出的高能 X 光,将墨水中的铁原子激发出荧光,从而让许多原先无法解读的文字与图形一一现形(如图 2) 。现在这部书的 80%已经被读取出来了。正如华特斯美术馆善本书籍部主任诺尔所说, “这犹如从公元前 3 世纪(阿基米德的时代)收

13、到一份传真,真是令人兴奋不已。 ”羊皮纸虽然使用方便,但是非常昂贵。公元 105 年,东汉的蔡伦总结前人经验,用破布、鱼网、树皮等,经过一系列的工艺,造出了我们今天意义上的纸。自汉代以后,中国的造纸技术不断革新和进步。魏晋南北朝时,纸已代替帛、简之类,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中国人开始广泛使用纸张的历史,比欧洲早了 1000 年。公元 6 世纪开始,造纸术传往朝鲜、日本。8 世纪后半期,在与撒拉逊帝国的战争中唐军大败,在大批被俘的唐军中有造纸工匠,阿拉伯人向他们学习了造纸技术并建起了造纸工场。与当时阿拉伯人用的羊皮纸相比,唐纸显得质优而价廉,于是造纸术在阿拉伯世界得到推广。到了 16 世纪,纸张开

14、始在欧洲流行。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或者传开以前,书籍不得不由手工抄写。15 世纪前,欧洲人的所有书籍还都是手抄本,由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不仅慢,而且昂贵,除了王宫、贵族和寺院以外,很少有人藏得起书。书籍的大众化是从印刷术发明以后开始的。图 2阿基米德论文在 X 光照射下现形4印刷术起源于印,是从印玺、印章发展而来的。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印玺。到公元 5 世纪,中国发明了拓印的方法,可以将石刻文字或图画文本复制下来。发明雕版印刷是在公元 450 年。它的方法是先将要印刷的东西反刻在木板上,用松烟炭黑将刻板染黑后,再用纸压在刻板上就可以印下来。世界上有年代可考的最早的印刷书籍,是公元

15、868 年用雕版印刷而成的金刚经 。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几百部甚至上千部书,对文化的传播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刻板费时费工,大部头的书往往要花费几年时间,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地方,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此外雕版发现错别字,改起来很困难,常需整块版重新雕刻。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据梦溪笔谈记载:北宋庆历年间(公元 10411048 年),布衣出身的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他把字刻在胶泥上,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了活字。排版时,先将搀和了纸灰的松脂蜡敷在有铁框的铁板上,将活字依次排好,再加热使蜡稍熔化,以平板压平字面,待泥字固着在铁板上之后,就可以像雕版一样印刷了。1455 年,德国人

16、古腾堡发明了铅字活版印刷术。他把中国的造纸术、油墨制作和活字印刷等结合在一起,经过 20 多年的探索,终于制成了第一台印刷机。印刷机发明后,古腾堡选择了当时需求量最大的圣经作为他印的第一本书。然而不幸的是,20 多年的研究耗尽了他全部的财产,古腾堡债台高筑。就在他印刷工作即将完成的时候,债主把他送上了法庭,并最终剥夺了他的店铺、印刷机及所有的一切,包括已经印好的 200 本圣经 。10 年后,古腾堡在贫病交加中死了,他没有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图书出版商,虽然仅步之遥。比较毕升和古腾堡两个人的境遇是颇有意味的。就社会大背景而论,毕升所处的宋朝,积弱既久,外患不已。朝廷需要财宝,需要战将,但却不需要思想。书印得快不快,多不多,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大问题。从北宋到清朝中叶,社会上用活字印刷术印的书依然是屈指可数。但是古腾堡所处的欧洲则完全不同。那时的欧洲恰好处在旧思想威信丧尽,新思想呼之欲出的文艺复兴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追求科学,大力倡导人文主义,整个社会急切盼望着新思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