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教学指导.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786395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教学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教学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教学指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教学指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教学指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教学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教学指导.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课程教学指导课程名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选用教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周世华、狄志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适用专业: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教育学前教育类专业总学时:36学时开设时段:第二学期一、 课程目标立足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教学实际,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注重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指导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知识目标: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教育专业知识,成为适应现代学前教育需要的合格教师。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的能力。通过说课、试讲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授课能力。应用目标:强化实训成果。

2、以如何上好一堂课为契机,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试讲较好者职业能力考核通过。二、 课程性质与目的(一)课程设置的目的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一般理论,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评价等有关知识,为正确地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提供理论背景,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业素养。(二)课程性质本课程主要从学前儿童自我意识与教育活动、学前儿童社会认知与教育活动、学前儿童社会性情绪情感与教育活动、学前儿童社会交往与教育活动、学前儿童社会适应与教育活、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与教育活动、多元文化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等内容进行

3、阐述。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讲述讲解法、实践观摩法、演示操作法、设计指导法、调查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适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 课程总体安排的说明1. 按教学计划规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学前教育科专业的必修课程,课程教学总计36学时,在完成理论课教学的同时要求完成与理论教学对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上课教师可灵活选择其中的内容进行介绍,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3.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适当篇幅的、反映现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发展动态的课外阅读资料。

4、4. 学时安排:课堂讲授学时分配建议表(参考)章内 容学 时单元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4单元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与教育活动4单元三学前儿童社会认知与教育活动4单元四学前儿童社会性情绪情感与教育活动4单元五学前儿童社会交往与教育活动4单元六学前儿童社会适应与教育活动4单元七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与教育活动4单元八多元文化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4习题讨论及测验45. 实施本大纲时,在不影响基本要求的情况下,本大纲所列各单元讲授顺序和课时安排,面授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作适当调整。四、 教学内容与要求单元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 掌握并能科学制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2、

5、 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评价;3、 会选择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4、 能运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设计教育活动【基础理论】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评价 【案例评析】案例一集体教学活动:中国茶案例二活动区活动:上海老街【实践活动】【拓展练习】单元二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与教育活动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 了解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内涵及其产生、发展的过程;2、 理解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教育的作用;3、 掌握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教育的途径;设计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不同类型的自

6、我意识教育活动【基础理论】一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二自我意识与学前儿童的教育三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教育活动的类型【案例评析】案例一大班儿童独立性培养活动设计:自己管理自己案例二小班儿童自我评价能力培养活动设计:评评我自己案例三中班儿童自信心培养系列活动设计:认识我自己【实践活动】【拓展练习】单元三 学前儿童社会认知与教育活动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 理解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基本理论2、 掌握学前儿童社会认知教育活动类型3、 会设计学前儿童社会认知教育活动方案并能进行反思评价4、 能完成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常规教育组织任务【基础理论】一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含义二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

7、三学前儿童社会认知教育活动的类型【案例评析】案例一小班社会活动:大家一起玩案例二中班综合社会活动教案:我的朋友多(社会、艺术)案例三大班社会活动:大手牵小手案例四大班社会活动:马路上的“红绿灯”案例五大班社会活动:宝宝从哪里来案例六大班社会活动:身体的秘密案例七中班社会活动:拾到东西还给别人案例八小班社会活动:好朋友的生日案例九中班社会活动:安全标志案例十大班社会活动:让我来帮助你【实践活动】【拓展练习】单元四 学前儿童社会性情绪情感与教育活动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 在观察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掌握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2、 通过说出具体事例来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情感的概念3

8、、 通过听课、阅读等方式,了解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情绪情感的研究4、 在讨论的基础上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情绪情感教育的意义5、 研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理解情感教育目标具体内容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年龄段的要求6、 通过多种研修方式,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情绪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7、 在学习不同课程形态下教育组织特点的基础上,深入研讨不同课程形态喜爱情感教育的实施特点8、 尝试设计一个教育方案来体现学前儿童社会性情绪情感教育【基础理论】一情绪情感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情绪情感二社会性情绪情感的研究三学前儿童社会性情绪情感教育【案例评析】案例一小兔的花园(中班)案例二老师,我喜欢您(大班)【实践活动】【拓展练

9、习】单元五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与教育活动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 掌握社会交往的概念,了解影响社会交往的基本因素2、 明确社会交往对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3、 了解不同年龄的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行为发生、发展规律与特点4、 能够用不同方法了解分析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问题及形成原因5、 掌握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6、 能够设计培养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的相关教育活动【基础理论】一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含义及意义二影响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因素三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行为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四了解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存在问题的一般方法五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案例

10、评析】案例一胆小的敏敏案例二委屈的达达案例三不想人园的超超案例四争抢玩具案例五一起玩更快乐(小班)【实践活动】【拓展练习】单元六 学前儿童社会适应与教育活动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 正确认识在学前期培养社会适应性的重要意义2、 了解儿童社会适应的表现,并能客观判断儿童是否具备社会适应能力3、 掌握培养学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基础理论】一培养学前儿童社会适应性的意义二学前儿童社会适应的表现与发展三学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途径【案例评析】案例一分离焦虑问题有效解决的途径案例二如何正确应对儿童的“反抗期案例三儿童社会适应不良产生的原因案例四面对不自信的儿童怎么办?案例五

11、儿童社会退缩行为问题的相关分析案例六如何看待幼儿人际交往中的矛盾案例七小班社会活动:我会穿脱鞋袜案例八中班社会活动:请谁来帮忙案例九大班社会活动:整理我的小书包【实践活动】【拓展练习】单元七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与教育活动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 正确理解个性的含义及其结构2、 正确认识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3、 能根据儿童的表现,客观正确地分析儿童的个性特点4、 能根据儿童个性需求,给予适宜的个性教育5、 能够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设计培养儿童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相关教育活动【基础理论】一学前儿童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二学前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三学前儿童个

12、性发展与教育【案例评析】案例一小班社会活动:我不怕黑了案例二中班社会活动:输了也不哭案例三大班社会活动:坚持就会成功【实践活动】【拓展练习】单元八 多元文化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 掌握文化与多元文化内涵2、 理解多元文化视野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质3、 会选择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4、 能运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设计多元文化教育活动【基础理论】一文化与多元文化二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案例评析】案例一大班社会活动:多彩的少数民族案例二大班社会活动:欢度圣诞节【实践活动】【拓展练习】五、 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以主

13、题活动为主线,理论学习、交流、讨论、表达相结合,通过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带动课程教学。讲授、观看录象、课堂讨论、学生实践观察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说课、学生试讲等。六、 考核形式由平时成绩、作业、课堂模拟教学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10%、作业占10%、课堂模拟教学占20%、 期末考试成绩60%。1平时成绩:由班委会根据学生实际表现评价,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上课纪律、主动回答问题情况等。2作业:在学习过程中布置几次作业3课堂模拟教学:每人准备一至两堂社会教育课,模拟课堂教学并说课。在已确定的场地上,采用多种手段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做出结论;对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的防治、地基基础形式、埋深、地基处理等方案的选型提出建议;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资料和参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