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谭恩美的三部作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178340 上传时间:2017-10-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谭恩美的三部作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谭恩美的三部作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谭恩美的三部作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谭恩美的三部作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谭恩美的三部作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谭恩美的三部作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谭恩美的三部作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谭恩美的三部作品王立礼内容提要: 处在环境危机时代,研究文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态批评应该得到更广泛的运用。本论文拟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谭恩美的三部较为近期的作品:百种秘密感官 ,(The Hundred Secret Senses,1995), 正骨师的女儿 (The Bonesetters Daughter, 2001)和拯救溺水鱼 (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 2005) 。论文的讨论将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在这些作品中自然是如何被呈现的?自然背景在小说的情节中起了什么作用?这些作品所表述的价值观与生态智慧是否一致?和种族、阶级、性别等一样, “

2、地方”是否也应该成为一项新的批评类别?重读这三部作品论文作者发现它们在选择场景方面显示了作者对有鲜明原生态特点的自然环境的浓厚兴趣。在小说中作者用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融合了自然的呈现和价值观的探讨。关键词:生态批评 自然背景 地方 生态智慧 生态意识Abstract: In an age of environmental crisis, ecocriticism which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should be more widely applied than it i

3、s now. This paper intends to reread the recent three novels by Amy T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criticism- The Hundred Secret Senses (1995), The Bonesetters Daughter (2001) and 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 (2005). The discussion will try to address these questions which an ecocritic would ask: How is

4、 nature represented in Tans three works? What role does the physical setting play in the plots of her novels? Are the values expressed in these works consistent with ecological wisdom? In addition to race, class and genre, should “place” become a new critical category? Rereading the three works by A

5、my Tan, the author of the paper finds the choice of place in the three recent novels shows the novelists strong interest in physical settings characterized by natural primitivism. In these novels Amy Tan combines the representation of nature with the reflections on values with ecological awareness a

6、nd ecological wisdom. Key words: ecocriticism; physical setting; place; ecological wisdom; ecological awareness 本论文拟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谭恩美的百种秘密感官 ,(The Hundred Secret Senses,1995), 正骨师的女儿 (The Bonesetters Daughter, 2001)和拯救溺水鱼 (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 2005)三部作品。这篇论文的题目可能导致疑问:谭恩美的小说是生态文学文本吗?我们能否运用生态批评的理论来分

7、析她的作品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讨论生态文学和生态批评的定义。中国学者王诺在欧美生态文学一书中为生态文学界定为: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和探讨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生态责任、文明批判、生态理想和生态预警是其突出特点。 ”(王诺:11) 如果说概念是抽象的,那末当我们想到美国生态文学的两位最杰出的代表作家- 梭罗和卡森时生态文学变得生动具体了。正像王诺指出的,梭罗在这裸露和被雨水冲刷得褪了色的大地上,认识了他人类的朋友和人类的伟大祖母。他要观察和认识的是这伟大祖母本身以及她所有的子孙-所有动植物兄弟姐妹。显然,梭罗所强

8、调的是整个自然,人不是自然2的主宰而是自然的孩子,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是平等的兄弟关系。 (王诺:107)卡森是 20世纪最著名的生态文学作家。她的主要作品有:海风下 、 我们周围的大海 、 海的边缘和寂静的春天 ,其中寂静的春天被看作划时代的生态文学作品。此书“以大量的事实和科学依据揭示了滥用杀虫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人类健康的损害,激烈抨击了这种依靠科学技术来征服、统治自然的生活方式、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 ”(王诺:129) 按照王诺对生态文学的定义和以梭罗和卡森为榜样,显然,谭恩美的小说不能归于生态文学的范畴。那么,是不是说我们就不能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阅读她的作品呢?这个问题无疑要涉及到如何

9、界定生态批评。在生态批评读本(The Ecocriticism Reader, 1996)一书的导论 “环境危机时代的文学批评”一文中,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主要倡导者和发起人之一彻丽尔 格罗费尔蒂 (Cheryll Glotfelty) 这样界定生态批评:“什么是生态批评?简单地说,生态批评研究文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正如女权主义批评从性意识角度考察语言与文学,马克思主义批评把生产模式与经济阶级的意识纳入文本阅读,生态文学批评运用以地球为中心的角度研究文学。 ”(Glotfelty: xviii)我们应该注意两点:第一,这里格罗费尔蒂并没有说生态批评仅仅局限于研究生态文学,而是说研究文学与自然环境

10、的关系。如果说生态批评只能运用于生态文学,就如同说女权主义批评只能局限于女性文学和马克思主义批评只能用于马克思主义作品一样狭隘。第二,进行生态批评不一定掌握生态方面的科学知识,而是要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哲学,其核心就是与主宰现代文明的人类中心论为对抗的、被格罗费尔蒂称之为“以地球为中心的角度。 ” 美国生态批评的领先学者斯科特斯洛维克认为生态批评是宽泛的,包罗万象的。他对生态批评界定得更为清楚和具体。他说:“生态批评即指以任何学术路径所进行的对自然写作的研究,也反过来指在任何文学文本中对其生态含义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所进行的考察,这些文本甚至可以是初看上去对非人类的自然界毫无提及的作品。 ”(Slo

11、vic: 160-62)说到这里,本论文可以回答本文开端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了,即我们能否运用生态批评的理论来分析谭恩美的作品吗?答案是肯定的。格罗费尔蒂认为在进行生态批评时批评家和理论家就文学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有几个问题引起我的特别兴趣与关注,即:在这部作品中自然是如何被呈现的?自然背景(physical setting ) 在这部小说的情节中起了什么作用?这部作品所表述的价值观与生态智慧 (ecological wisdom) 是否一致?和种族、阶级、性别等一样, 地方 (place) 是否也应该成为一项新的批评类别?在我的论文中,我将试图对以上问题进行思考,特别针对自然背景

12、在小说中的作用集中探讨。重读谭恩美的这三部近作,我们看到,作者为这三部小说选择的场景-百种秘密感官里的广西古老偏僻的小村落, 正骨师的女儿里的人类祖先北京人的遗址, 拯救溺水鱼里的缅甸原始森林均是具有鲜明原生态特点的自然环境。我发现这三部小说的场景的选择与其前两部小说有着明显的不同。 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 1989)和灶神之妻(The Kitchen Gods Wife, 1991)中地理背景横跨中美两国,但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是城市还是乡村,地理背景只是起着交代小说情节,衬托小说主题的传统辅助作用。但是,在三部近期作品中,作者在创作构思的灵感来自场景,并有意识地把地

13、方变成小说的“人物”之一,场景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人物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作者在一次访谈时指出, “从(构思小说)一开始,我也需要地点背景。这通常是受我去过的地方的启发,一般都具有历史或地理的特色。 ”(Tan: 481) 百种秘密感官的创作灵感来自作者在广西古老偏僻村落中国所看到的天然景象。1992 年至 1993 年谭恩美与喜福会剧组在桂林拍摄影片。她在命运的对立面里描写了她和一个演员、一个摄影师到桂林南郊游览经历。他们无意之中来到一个十分古老的小村子,村里的房子是石头堆砌而成,没有道路、电或者其他现代设施,仅有用手动抽水机操作的灌溉渠和一条流经山谷的小溪。村里只有两百多

14、人。接着作家写到:3我们穿过村子,爬上周围的山坡。从高处,我 们可以看到山谷里的小溪和水池以及山峰的倒影,一些石头建筑物,一条条的小路弯弯曲曲地 绕过一簇簇的 树木,巨石和小溪弯道造成的天然屏障。在山顶我们发现一道延着山梁走向的一丈高的石墙,看上去像是中世纪为抵御外部敌人的防御工事。为什么有人要侵犯 这样一个小村庄?走过 一个拱形门,又一个青翠的山谷展现在我们眼前,谷底是一道道 纵横交错的石头围墙我 们继续前行,前面又是山,山梁上还是一丈高的石墙。我们走过 拱门去看山那边的风光。这时,气氛一下子变了,变得令人生畏。眼前是石头废墟,山坡上布满了石洞。天色暗下来了,黑云压顶。土地看上去从没有耕耘过

15、,地势起伏不平,张满青苔的巨石拔地而起,山谷中央有一个倒坍的小石屋,似乎被遗弃了几百年。 这是一片荒凉之地。( 252-3)演员和摄影师要冲下山坡,给这块神秘的地方拍照。但谭恩美制止了他们,她说:“我感到我们闯入了一个禁区,我们站的地方曾经发生过可怕的事情”(The Opposite of Fate: 253) 。无疑,眼前的景象使谭恩美感到震惊。在他们驱车回桂林的途中,谭恩美决定这就是她下一部小说的场景。这就是小说百种秘密感官高潮的场景。在小说的后半部里,男女主人公来到广西旅游。他们住在一个村子里,早饭后他们到村外走走,来到山上。山里有古老的石墙、山谷里乱石成堆。这一片荒野是女主人公从未见到

16、的景色。它与世隔绝,无人打搅,没有受到时间的触摸,苍凉的气氛令人生畏,和繁华的现代城市形成强烈反差。这里没有大城市里的高楼大厦把人和大自然分割。站在空旷的大地和黑云翻滚的天空之间,人显得渺小和无奈。这样的景色和气氛对人物的心理具有不可抗拒的冲击力和魔力,让人思绪翻滚,莫名的不安,迫使人物去掉平日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伪装,赤裸裸地面对自己和现实,开启长久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疑虑。她直接截当地向丈夫提出了一直不愿谈的婚姻危机,两个人大吵了起来,他们长期压抑情的感像火山一样总爆发了。至此小说的情节进入高潮。这个古老村落的废墟成为女主人公寻求自我之旅的场地。在这里,人物不主宰场景,而是场景左右人物。正骨师的女儿的故事分成两半,前半部发生在美国的旧金山市,由女儿叙述;后半部发生在中国北京郊区周口店附近的小村庄,由妈妈讲故事。作者说: “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邀请参加一次晚宴招待会,纪念在中国工作过的考古前辈,他帮助挖掘北京猿人。后来,那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