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浣溪沙》教学设计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1780612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浣溪沙》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浣溪沙》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浣溪沙》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浣溪沙》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浣溪沙》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浣溪沙》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浣溪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理解词人情感主线。背诵全词2、过程与方法:理清借景抒发人生哲理层次,体味描写的精妙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培养乐观旷达的情怀教学重、难点:1、诵读词,进而把握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2、体会词的意境,体会苏轼词的特点。教学设想: 通过朗读、想象把无形的意境转化为有形的画面,以此来品味词的妙处;借用多媒体手段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积极鼓励学生互助学习。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苏轼图片、古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 导入1、诵读诗词经典,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陶冶

2、性情,开阔胸襟,一起读起来。2、苏轼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他的词也同他的诗一样,古往今来为人们所传诵,苏词堪称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块丰碑.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苏轼的词,看老师板书课题, 板书“浣溪沙” 解题“浣溪沙”,词牌名,“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3、苏轼:轼及“子瞻”的意义 文人名字都有讲究,或取其志向,或取其性格,或选美文美词,多有出处。苏轼之名亦然。ppt出示 简介苏轼:ppt3、了解了词牌及作者,我们再来读课题。二、检查自读1、这首词谁来读?2、体会朗读要领:一字不错,字正腔圆;注意停顿,读得“有板有眼”;标出韵脚,读得更加“朗朗

3、上口” 按照词的个性来读,读得较慢,有时有拖音。 照着这种感觉.越读越有味道了!3、词的最初特点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在乐曲声中再读全词:三、 理解词意1、这首词不同于我们以前读的词,在正文前还有一小部分。ppt 本词中小序向我们点明什么?-点明写作原由,交代溪水流向2、参见课本注释,理解词意,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四、鉴赏1、 一首词的意境往往是由画面构成的,我们要学会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每一首词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也要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2、上阕写景,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溪边兰草、松间沙路、雨中杜鹃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一派怎样的春景?-渲染出一派幽

4、雅景致,清净,沁人心脾、优美洁净的春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景色明丽,有声有色。指名说春景,想象着美景、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3、 出示美景图,引读 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美读。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鹃啼声此时漫步溪边,让人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心情是多么愉悦啊。再读。4、景美,景更让苏轼产生了奇妙的遐想:指名读5、这是个什么句?女生问,男生答。男生问,女生答。老师问,大家答。6、人生之

5、“再少”是人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吗?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老当益壮的心态。五、 走进作者的心路历程,感受其创作冲动1、 所谓知人论诗,我们也应知人论词,看看苏轼是在怎样的境遇下创作的这首词?乌台诗案,ppt2、 在“乌台诗案”之后,苏东坡会是怎样状况呢?伤心、悲伤、痛苦,-确实如此,从他当时的一首词中明显可见。ppt出示:西江月说说这首词给你的感受?-苏轼以“中秋”节日为背景,抒写了远贬黄州的孤独悲苦的心情,清寒孤寂.读出他的孤独悲苦吧。3、再读浣溪沙,感受创作冲动 1)、浣溪沙是词人谪居黄州两年后的三月作的一首游记词。从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2)、个人在什么样的心情下,笔下的景物才会如此清

6、淡明丽?”“平静、宁静。” 3)、当面临人生困境和挫折之时,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又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旷达乐观。”板书 4)感悟读: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因为苏轼对人生有乐观的态度,才能在一场灾难之后、在没有人在身边的时候、在穷乡僻壤,也能看到明丽的景色,一切景语皆情语,(板书:景语)明丽的景色也衬托着苏轼阳光的心态。我们要用眼看到美景,用心体会真情。齐读,5) 苏轼被贬黄州,在城东一个叫东坡的地方垦荒耕种,自号东坡居士,物质生活也比较艰苦。但他心胸却很坦然。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虽遭贬谪却仍乐观、豁达。他的这种精神让近1千年后的

7、我们都为之振奋、备受启示,让我们再读。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们分明体会到词抒情写怀的重要意义。(板书:抒怀)六,拓展(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1、 幸好,苏轼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正如一首歌唱到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被贬黄州后,他的思想境界亦随境遇之变、阅历之广而不断深化。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镇静,习惯于旷达和乐观。请看苏轼在黄州写的另一首词,出示:定风波1) 小序,点明写作原由。2) 自读,3)指名读,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苏轼形象?“莫听”、“徐行”“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风雨,他无所畏惧,从容不迫,泰

8、然自若的心态。不屈的性格。笑傲人生、勇敢前行.4)总结:(对板书)本词也写在野外偶遇风雨这一生活小事,写眼前景,抒发内心的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情怀。尽显旷达超脱的豪迈之情。(二)念奴娇赤壁怀古1、苏东坡不惧风雨,不畏过去,被贬黄州后,在困境磨炼自己,与山水对话,与古人交谈,向文学领域进军,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记承天寺夜游等千古名作,成就了文学史上一代大文豪的美名,出示念奴娇2、这首念奴娇创作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3、自读:思考写什么景?抒发什么

9、样的人生情怀?-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既然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又有什么可悲叹! 4、苏轼的词,我们体验到了那种被忌妒后的宽容、体验到了在大难临头后的无畏、体验对于天地万物的博大胸怀! 这也许只能苏东坡才能给我们,也只会是苏东坡会给我们! 5、引出豪放词风总观这几首词,你发现了苏词有什么特点?苏轼作词时意境开阔博大,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用笔挥洒自如,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感情豪爽,奔放豪迈,开创”豪放”词派。板书:豪放词派ppt: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等词人的词一般崇尚含蓄委婉、表情柔腻。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苏轼开创的豪放派告诉我们词绝不是只能在酒边花间做一名奴隶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ppt:苏词大量运用题序和历史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后来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七、课外作业苏轼是旷世无双的全能文士,苏轼更是豪放词的开创和代表者,更是词发展史上希望同学们课下去阅读他更多的词。板书 浣溪沙 景语 (宋)苏轼 乐观旷达 豪放词派 抒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