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光与色彩》的单元教学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1771470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2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光与色彩》的单元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光与色彩》的单元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光与色彩》的单元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光与色彩》的单元教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光与色彩单元教学计划1、 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探究:2.3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2.3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科学知识:3.1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3.2 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3.3 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3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2、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是以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光学知识为探究主题,按照核心概念的由浅至深的递进关系进行编排的,先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此基础上,认识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共包括四课内容:一、 光的行进。核心概念是光源和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引领学生通过推测、

2、实验,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通过制作小孔成像盒、模拟并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等探究活动,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深切的认识。二、 照镜子。核心概念是光的反射。引领学生通过照镜子、玩日光打靶游戏、制作潜望镜并画图解释原理等活动认识光的反射现象。三、 研究透镜:核心概念是光的折射。在认识两种透镜的基本特点及作用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透镜的聚焦和成像特点及制作望远镜等活动领略神奇的光的折射现象。四、 七色光。核心概念是光的色散。引领学生通过光的分解、合成实验知道光是有颜色的;通过在色光下观察物体的实验,认识光与色彩的关系;通过阅读牛顿的故事意识到科学需要证据,坚持真理需要勇气。同时,本单元也紧紧围绕着全册书的

3、科学方法训练重点“解释与建立模型”,来安排每节课的结构,设计每节课的重点问题。如,光的行进中,要求学生解释图片中的光现象,制作小孔成像盒,模拟小孔成像现象,并画图解释其原因;在照镜子中要求制作潜望镜模型,并画图解释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在研究透镜中要求学生制作简易望远镜;在七色光中,要求解释光的分解与合成现象中包含的科学道理及滤色片下物体变色的原因。对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很多光学规律比较深奥难懂,所以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对光学现象的认识,为此,每一课都安排了大量的趣味性很强的探究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进行删减和替换。在此,要特别提醒教师的是,在把握好知识深浅度的前提下,我们不能仅满足于把

4、探究活动搞得热热闹闹,还要注意启发学生做必要的深入思考,鼓励他们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同时,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断体验、反思科学探究的方法,因为知识结论之于科学方法,永远犹如金子之于点金指金子固然可贵,但真正无价的却是点金指!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2、 认识光的反射现象。3、 认识光的折射现象。4、认识日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教学难点1、 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2、 制作反光镜或万花筒。3、 制作简易望远镜。4、解释为什么通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到的图案颜色是不同的。四、单元内容、实验及课时安排序号课题实验内容实验材料计划课时数21光的行进光的直线传播实验激光笔、纸板2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盒2照镜子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2制作潜望镜卡纸、平面镜(潜望镜制作材料袋)制作万花筒卡纸、平面镜、玻璃纸(万花筒制作材料袋)3研究透镜观察球面镜成像凸面镜、凹面镜2研究透镜凸透镜、凹透镜制作望远镜望远镜组装材料4七色光制造彩虹塑料盆、平面镜、手电筒、三棱镜2光的合成实验铅笔、硬纸板、水彩笔滤光实验手电筒、玻璃纸、白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