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初级中学物理中考-考纲自整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01765292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初级中学物理中考-考纲自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2017初级中学物理中考-考纲自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2017初级中学物理中考-考纲自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2017初级中学物理中考-考纲自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2017初级中学物理中考-考纲自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初级中学物理中考-考纲自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初级中学物理中考-考纲自整版(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 理一、课程理念、教育教学原则(一)落实“立德树人”。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深刻领悟“立德树人”的思想精髓,充分挖掘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德育内涵,在物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二)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基础,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和谐、自然的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发展。(三)注重实验、探究。合理设计实验、探究活动,有效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

2、中理解概念、发现规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四)发展科学思维。关注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和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从中感悟科学方法的应用,逐步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五)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等的联系,引导学生了解物理概念、规律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意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二、课程实施(一)课程开设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的要求,按照规定的课时安排,开足开齐初中物理课程,尤其

3、要加强实验教学。(二)教学要求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为依据,针对我省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对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提出较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以及相应的教学建议。介绍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让学生练习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练习使用科学记数法。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长度和时间的大小及单位,让学生对长度和时间的大小及单位形成感性认识,明白孤立的、缺少单位的数值在物理学中是没有意义的。【力学】科学内容1 机械运动内容要求学习要求l 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l 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

4、 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及其换算。3知道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知道用测量工具测量物理量时误差的不可避免。4. 会估测长度和时间。l 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5明确速度的物理意义。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匀速直线运动。了解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明确vt图像、st图像的物理意义。6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教学建议:1.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归纳出机械运动的定义,知道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是其他各种运动的基础。分析机械运动的实例,让学生体验,选择不同的参照标准观

5、察同一机械运动时结果可能不同,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参照物在描述机械运动中所起的“标准”的作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给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或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所选择的参照物。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渗透辩证思想。2. 介绍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让学生练习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练习使用科学记数法。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长度和时间的大小及单位,让学生对长度和时间的大小及单位形成感性认识,明白孤立的、缺少单位的数值在物理学中是没有意义的。3. 指导学生观察刻度尺的量程、零刻度线、分度值,示范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6、,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明确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组织学生使用刻度尺测量具体的长度,使用计时工具测量具体的时间,学会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让学生意识到使用测量工具之前要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时要遵循科学的测量方法,知道测量值是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的。介绍误差的概念和减小误差的方法,让学生知道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知道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引导学生了解长度测量的多种方法。4.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日常物品、自然现象,或自己身上的“尺”和“表”,估测长度和时间,感受身边的物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7、和实践能力。5. 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例,让学生经历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科学研究方法。引导学生从速度公式中得出速度的单位,通过实例,让学生练习不同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通过实例,让学生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强调运用物理公式解题的规范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及规则。通过具体实例,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含义。展示vt图像、st图像,引导学生从图像中进一步明确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体验运用数学图像描述物理过程的方法,感受数学工具在物理中的应

8、用。6. 组织学生使用刻度尺和计时工具(如停表、手表等)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了解实验原理,明确实验步骤。关注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的过程,训练学生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学会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学习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学习写简单的实验报告。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培养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交流合作的团队精神。科学内容2 质量与密度内容要求学习要求l 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知道质量。能根据生活经验估测物体的质量。2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会使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l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

9、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理解密度。记住常温常压下纯水的密度。4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5. 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建议:1. 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物质和物体的不同,知道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称为物体的质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常用的质量单位的大小形成感性认识,练习估测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2. 引导学生观察天平和砝码,认识天平的构造、量程、分度值及各部件的作用。教师示范使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操作程序,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天平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

10、项中蕴含的道理。组织学生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让学生在操作体验的基础上熟悉天平的操作程序和规则,进一步认识到,有的测量工具使用之前不仅要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还要调零。介绍体积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让学生练习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引导学生观察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体验的基础上,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进一步体验使用测量工具前要明确其量程和分度值的规范。让学生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培养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养成规范操作实验仪器的良好习惯,培养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3. 指导学生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视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让学生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11、,体验利用比值来定义物理量的科学研究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引导学生通过密度概念得出密度的公式和单位,练习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引导学生阅读密度表,让学生对不同物质的密度有一个感性认识,要求学生记住常温常压下纯水的密度。4. 组织学生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训练学生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在测量液体密度实验中侧重评估和设计实验环节,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评估,设计出更优化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

12、解,熟练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5.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鉴别物质、计算质量、计算体积等。强调运用物理公式解题的规范性,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重视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介绍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让学生练习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练习使用科学记数法。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长度和时间的大小及单位,让学生对长度和时间的大小及单位形成感性认识,明白孤立的、缺少单位的数值在物理学中是没有意义的。介绍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让学生练习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练习使用科学记数法。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长度和时间的大小及单位,让学生对长度和时

13、间的大小及单位形成感性认识,明白孤立的、缺少单位的数值在物理学中是没有意义的。科学内容3 运动和力内容要求学习要求l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l 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1. 明确力的物理意义。知道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能识别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 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3了解弹力。了解弹簧测力计。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4知道重力。知道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自身的质量成正比,运用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重力的方向及其应用。知道物体的重心。5知道滑动

14、摩擦力。会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运用摩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6知道合力。会进行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7知道物体的平衡状态,知道平衡力。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l 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8认识牛顿第一定律。9运用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教学建议: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感知力的存在,体会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归纳、概括出力的概念,了解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对力的单位

15、的大小形成感性认识。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体验力的作用效果,分析归纳出力的两种作用效果。引导学生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解释有关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实例,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 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从而归纳出力的三要素。通过示范,指导学生根据力的三要素画力的示意图,培养规范作图习惯,让学生体验用作图的方法表示力的简洁与直观,体会力的示意图是一种抽象出力的本质要素的模型,感悟科学抽象的方法,感受图示法和模型法的美妙。3. 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并了解弹力。指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刻度特点、量程及分度值,观察弹簧测力计的伸长随拉力的变化,了

16、解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组织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具体的力。4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知重力的存在,了解重力,要求学生记住重力的符号。引导学生探究物体的重力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侧重收集数据和分析论证环节,尝试用图像法处理数据,体验图像法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用G=mg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确重力的方向,知道“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的不同。让学生列举重力方向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介绍重心概念,让学生明确重心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建立的等效替代的物理模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