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代谢”知识材料点归纳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01747900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3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的代谢”知识材料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细胞的代谢”知识材料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细胞的代谢”知识材料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细胞的代谢”知识材料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细胞的代谢”知识材料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的代谢”知识材料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的代谢”知识材料点归纳(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胞的代谢”知识点归纳 考试要点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4、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5、影响光和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6、细胞呼吸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8、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知识网络构建重点知识整合一 、酶的本质、特性以及酶促反应的因素1、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2、有关酶的实验探究思路分析【重点】(1)探究某种酶的本质(2)验证酶的专一性设计思路:酶相同,底物不同(或底物相同,酶不同)设计方案示例:结论: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酶具有专一性。(3)验证酶的高效性(4)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或最适pH实验设计思路:操作步骤:3、

2、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温度和pH:低温时,酶分子活性受到抑制,但并未失活,若恢复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也升至最高;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被破坏而使酶失活。温度或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反应溶液温度的变化也不改变酶作用的最适pH。(2)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如图甲。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如图乙。4、有关酶的疑难问题点拨(1)酶并非都是蛋白质,某些RNA也具

3、有催化作用,因此酶的基成单位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2)酶促反应速率不等同于酶活性。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也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但并未改变酶活性。(3)在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时,底物和酶应达到相同温度(pH)后才混合,以使反应一开始便达到预设温度(pH)。二、ATP的合成利用与能量代谢1、ATP的形成及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关系【重难点】(1)ATP的形成途径:(2)植物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而动物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而细胞呼吸产生的ATP用于除

4、C3还原之外的各项生命活动。(4)光能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而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5)光能进入生物群落后,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于有机物中,以有机物为载体通过食物链而流动。(6)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具有单向流动、不可重复利用以及逐级递减的特点。2、有关ATP的疑难问题点拨(1)化合物中“A”的辨析(2)ATP与ADP的转化并不是完全可逆的。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从物质方面来看是可逆的,从酶、进行的场所、能量方面来看是不可逆的,即从整体上来看二者的转化并不可逆,但可以实现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保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3)误认为ATP等同于能量。ATP是一

5、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其分子式可以简写为APPP,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能够释放出高达30.54 kJ/mol的能量,所以ATP是与能量有关的一种物质,不可将两者等同起来。(4)ATP转化为ADP也需要消耗水。ATP转化为ADP又称“ATP的水解反应”,这一过程需ATP酶的催化,同时也需要消耗水。凡是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脂肪、淀粉等)的水解都需要消耗水。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酶在代谢中的作用1、酶的化学本质及作用来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合成原料氨基酸核糖核苷酸合成场所核糖体细胞核(真核生物)存在场所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如呼吸酶、光合酶),也可存在于细胞外

6、(如消化酶)生理作用生物催化作用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有关酶的本质和生理特性等实验的设计思路实验名称 对照组 实验组 衡量标准 验证某种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 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 是否出现紫色 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 底物适量蒸馏水 底物等量的相应酶溶液 底物是否分解 验证酶具有专一性 底物相应酶液 同一底物另一酶液或另一底物相同酶液 底物是否分解 验证酶具有高效性 底物无机催化剂 底物等量的相应酶溶液 底物是否分解 探究酶的适宜温度 温度梯度下的同一温度分别处理的底物和酶液混合 底物的分解速率或底物的剩余量 探究酶的最适pHpH梯度下的同一pH分别处理的底物和酶液混合【

7、特别提醒】(1)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酶溶液为淀粉酶,验证酶的专一性,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能选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2)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底物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碘液,不应该选用斐林试剂,因斐林试剂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3)探究酶的适宜温度的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酶催化 H2O2分解,因为底物H2O2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加快,从而影响实验结果。3、与酶有关的图表、曲线解读(1)表示酶专一性的图解:图中A表示酶,B表示被催化的反应物。酶和被催化的反应物分子都有特定的结构。(2)表示酶的高效性的曲线: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

8、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3)影响酶促反应的曲线:温度和pH:a. 低温时,酶分子活性受到抑制,但并未失活,若恢复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也升至最高;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被破坏而使酶失活。b温度或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底物浓度和酶浓度:a. 图甲中OP段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而P点之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酶浓度。b. 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不改变酶分子的活性。考点二:ATP在代谢中的应用1、ATP的形成途径2、生物界中能量代谢过程(1)光能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物

9、界中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2)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只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将能量转移到ATP中,才能被利用。(3)光能进入生物群落后,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于有机物中,以有机物为载体通过食物链而流动。难点探究难点一:有关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物质浓度与被动运输之间的关系:2、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首先是载体蛋白的种类数量,它决定所运输的物质种类和数量。其次,由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所以凡是能够影响能量供应的因素也都影响主动运输速率,如温度、氧气浓度等。第三,主动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有关。它们的关系可用图表示。 分析:曲线说明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呈正相关,不受其他因素的限制,应为自由扩

10、散。因为氧气浓度的高低影响细胞呼吸,影响细胞能量的供应,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曲线说明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说明这种方式不是主动运输,而是一种被动运输方式(可能是自由扩散,也可能是协助扩散)。相反,曲线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物质浓度升高而速率加快,当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受到载体数量的限制,不再增加而维持稳定,说明这种运输需要载体,不是自由扩散,可能是协助扩散,也可能是主动运输。曲线说明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有关,根据上面的分析,这个过程是需要能量的,只能是主动运输,所以综合来看,应当是主动运输。难点二:验证影响酶活性的有关实验1、酶的本质和生理作用的实验验证(1)酶是蛋白质设计思路:通过对照,实验

11、组若出现紫色,则证明待测酶溶液是蛋白质,否则不是蛋白质。可以看出实验中自变量是待测酶溶液和标准蛋白质溶液,因变量是否出现紫色反应。同理,也可用吡罗红来鉴定某些酶是RNA的实验。(2)酶的催化作用设计思路:实验中的自变量是相应的酶溶液的有无,因变量是底物是否被分解。设计思路二:换酶不换反应物。此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好检测反应物的试剂。如反应物选择淀粉和蔗糖,酶溶液为淀粉酶,验证酶的专一性,检测反应物是否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能选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要保证蔗糖的纯度和新鲜程度是做好实验的关键。(2)酶的高效性设计思路:实验中自变量是无机催化剂和酶,因变量是底物分解速度

12、。(3)酶的适宜条件的探究实验的自变量(即单一变量)为温度或pH,因变量是反应物分解的速度或存在量。适宜的温度:设计思路:在实验步骤中要注意:a.在酶溶液和反应物混合之前,需要把两者先分别放在各自所需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b.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反应物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碘液,不应该选用斐林试剂,因斐林试剂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适宜的pH:设计思路:设计与酶有关的实验时,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为:取材分组编号不同处理平衡无关变量现象观察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特别提示】影响酶作用的因素分析酶的催化活性的强弱以单位时间(每分)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研究某一因

13、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独改变研究的因素。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常有:酶的浓度、底物浓度、pH、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其变化规律有以下特点:a. 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固定的情况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影响酶活性的物质及其他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的浓度成正比。b.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就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几

14、乎也不再改变。c. 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失去活性。在一定条件下,一种酶在某一个pH时活力最大,这个pH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d. 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时活力最大,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e. 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能激活酶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激活剂种类很多,有:无机阳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铜离子、钙离子等;无机阴离子,如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硫酸盐离子、

15、磷酸盐离子等;有机化合物,如维生素C、半胱氨酸、还原性谷胱甘肽等。许多酶只有当某一种适当的激活剂存在时,才表现出催化活性或强化其催化活性,这称为对酶的激活作用。而有些酶被合成后呈现无活性状态,它必须经过适当的激活剂激活后才具活性。这种酶称为酶原。f. 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能减弱、抑制甚至破坏酶活性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它可降低酶促反应速度。酶的抑制剂有重金属离子、一氧化碳、硫化氢、氢氰酸、氟化物、碘化乙酸、生物碱、染料、对氯汞苯甲酸、二异丙基氟磷酸、乙二胺四乙酸、表面活性剂等。难点三:不同种类的酶具体应用1、酶的分布酶既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比如线粒体内的呼吸氧化酶和叶绿体中的光合作用酶等;也可以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如唾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