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创新工业发展模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精).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700792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创新工业发展模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创新工业发展模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创新工业发展模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创新工业发展模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创新工业发展模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创新工业发展模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创新工业发展模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精).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创新工业发展模式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信息化与工业深度融合是党的 “ 十八大 ” 提出的明确要 求。两化深度融合在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加快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道路具有重大意义。为 做好我市两化深度融合工作,我委在统一思想和认识的基础上, 深入企业调研,加速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区 域经济创新发展。一、两化融合的基本知识及发展趋势(一两化融合的基本知识两化融合是通过信息技术与工业领域相关要素的应用渗透、 融合提升和变革创新,逐渐打造软硬一体化的工业装备,其最终 目标是:构筑新型工业体系,提升工业能力和整体素质,提升工 业的竞

2、争力。本质上讲,信息化就是信息和知识的规模生产和大量消费过 程。信息化既是一个技术进步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变革过程,既 改变了生产组织体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又推动了人类 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工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 高新技术在工业领域各要素中的应用、渗透、融合、变革和创新, 引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工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工业基础设施、工业技术、工业产品、工业装备、工业管 理、工业市场环境、工业经济运行等各个层面应用、渗透与融合, 形成全新业务形态和企业运营模式,建立新型工业体系,全面提 升工业能力和工业素质的过程。(二发展趋势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

3、待发,各国围绕抢占 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打造国家竞争新优势的竞争日趋激烈。 信息通信技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创新最活跃、交叉最密集、渗 透性最强,以无线、宽带、移动、泛在为特征的网络建设和应用 推动着群体性技术突破。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线,是德国工业 4.0、美国工业 互联网的核心。信息已经成为与能源、材料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 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不断强化信息化背景下经济社会 发展的主导权,是国际社会的共同选择。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使得工 业化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特点,也给我国走新型工 业化道路,建立

4、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历史性 机遇。十八大明确指出 “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 是 “ 发展现 代产业体系、改造提升制造业 ” 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制造业与服务 业的融合、 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支撑, 是依靠 “ 科技进步和创新 ” 推进 “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的重要途径, 是促进我国十大产业振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务院先后出台工业转型升级规划 (2011 2015 、 关于大力推 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物 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 “ 宽带中国 ” 战略及实施方案 、 中国制造 2025等一系列文

5、件,对两化深度融合重点工作作出 部署。二、我市 “ 两化深度融合 ” 现状及比较优势(一发展现状“ 两化融合 ” 程度不断加深,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 “ 百户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 ” ,重点推 动我市冶金、装备制造、建材、生物医药等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 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高企业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水 平,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带动了全市工业 经济水平整体提升。全市涌现出本钢集团、山水水泥集团、华兴 热力、华联商厦等一批企业信息化典型。 2015年本钢集团获批国 家和省级贯标试点。截至目前,全市规上企业共计 587户,开展两化融合企业 87户。其中化

6、工类企业 58户,开展两化融合企业 7户;建材类企业 66户, 开展两化融合企业 5户; 轻工类企业 71户, 开展两化融合 企业 8户;冶金类企业 181户,开展两化融合企业 18户;医药类 企业 72户,开展两化融合企业 19户;装备类企业 123户,开展 两化融合企业 24户;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6户,开展两化 融合企业 6户。 高新区医药企业及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程度较高。 (二比较优势1.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优化升级,为两化融合提供基础保障截至 2014年底,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 147.9万户,其中 3G/LTE用户 61.4万户,普及率 43.7%;城市家庭 20Mbps 及以

7、上 宽带接入能力达到 99.1%,农村家庭 4Mbps 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 达到 96.2%,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 59.6万个,固定宽带用户 35.7万户,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60.5%, 4M 及以上用户渗透率 92.8%; 通信光缆总长度达到 6.5万皮长千米;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 218GE ; WLAN (WIFI 接入点数 7628个;移动基站数达到 3738个,实现市区、五个区、两县乡镇 3G 全覆盖。新建住宅小区光纤 入户率 100%,光进铜退改造比例达到 77.9%。2. 信息产业稳定发展,为两化融合带来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研发创新能力增强。辽宁 智慧山水城科

8、技有限公司、本溪北软信息技术公司、本溪同方软 件公司、本溪准则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本溪盘古网络公司、本溪 网等企业先后落户我市,使软件产业由单纯的工业软件开发、 IT 培训和技术咨询逐渐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传媒、电 子商务、 移动互联、 大数据分析、 服务外包等领域发展。 截至 2014年底,全市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 43户,实现销售收入 20.2亿元, 同比增长 14.9%, 其中, 电子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 14.3亿元,同比增长 1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5.9亿元,同比增长 20%。其中,工控软件、互联网服务、医疗电 子和光电子产品等新兴产业实现业务收

9、入近 7亿元,比去年同期 增长 10%。 2011至 2014年实现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年均增长 13.6%, 新增企业 8户,新增销售收 6.41亿元。三、制约我市两化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重视程度不足。两化融合发展过程中的技术、产品、安 全、应用协同互动机制尚未建立,缺乏统一管理,顶层设计,企 业管理层尤其是主要领导对两化融合认识不到位。二是政策缺乏合力。与信息网络在全市发展战略和规划布局 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相比,政策支持力度和投入明显不足, 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融资体系不健全,支持融合发展的财政、税 收、金融等政策仍需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三是核心技术缺失。自主研发设计工具、制造执行系统、工

10、 业控制系统、大型管理软件相对缺失,多数企业仍处于技术含量 低、创新不足、资源环境压力大的产业价值链低端。四是制度体系亟待完善。跨学科、跨领域政产学研协同、以 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不健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带 来新业态、新模式,电子商务、数据开放、信息安全、互联网金 融等新业务健康发展亟待更加完善的制度环境。五是领域发展失衡。我市医药、装备领域两化融合程度较高, 但轻工、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进程缓慢,亟需加快推进 两化深度融合,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四、措施建议(一坚持企业在实践两化融合的主体地位。 将两化深度融 合全面渗透与融合业务流程中,不断促进产品研制生产方式

11、的变 革与管理模式的创新,坚持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为导向,以主 营业务需求为切入点, 将信息技术与关键核心业务进行有机融合。 两化融合是全局性工作,需要企业领导班子的整体决心,尤其是一把手的认识与决心,坚持全员参与,将两化融合理念深入到全 体员工头脑之中。 (二)加大投入力度,实施深度融合提升工程。 充分发挥财 政资金引导效应,改进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引导科技专项、技术 改造专项、工业转型升级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政策手段向 “两化深度融合”领域倾斜。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参与专项行 动,鼓励企业采用分期付款、设备租赁、技术服务投资等新融资 模式推进项目建设。健全法规标准,完善配套政策,加强绩

12、效评 估,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两化融合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积极推进深度融合,发展新兴产业。 以促进工业转型 升级为主攻方向,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线,以提高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动力,以信息化引领提升和工业化创造 供给,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努力形成具有本溪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工业企业的需求, 大力开展工业软件、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及重点产品的研发及产 业化,并开展应用示范,为两化融合提供支撑。实施“互联网+”行 动计划,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 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工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 和互联网

13、金融健康发展。推进关键环节信息化集成应用,建立数 字化业务能力平台,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动在工业产品中应 用嵌入式芯片、可编程控制器等智能技术,提升工业产品信息技 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工业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支持和鼓励 以需求为导向的工业软件研发设计和应用实施,推进嵌入式软件 6 和行业解决方案的开发应用。 (四)加快推进两化融合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展。 推进企业管 理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推动信息共享、系统整合和业务协同, 形成现代经营管理体系。建设面向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技术服 务、行业咨询、电子商务、物流、工业设计、软件公共服务、质 量技术检验等信息化服务平台,完善产业集群信息化基础设施,

14、 加强园区管理信息化建设,打造示范“数字园区”,逐步在全市开 展“两化”深度融合水平评估, 引导企业明确“两化”深度融合改进方 向和未来发展重点,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健康发展。鼓励大型企 业内部建立信息化服务机构,形成行业性专业化两化融合服务机 构,为制造企业和行业提供专业服务。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 境,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促进产学研用协同互动,鼓励技 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商 业化和推广应用。 (五)明确深度融合重点,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鼓励工 业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深化合作,引导信息技术企业立足内需市 场,增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实

15、现信息技 术应用、产业发展与工业转型升级融合互动、协调发展。以冶金、 建材、装备制造等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推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 业中广泛应用和综合集成,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以信息化创新 研发设计手段,推动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向计算机辅助工程(CAE) 、虚拟仿真、数字模型方向发 展,推动生产装备智能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提高精准制造、高 7 端制造、敏捷制造能力;以医药、食品、化工等行业为重点,推 动物联网技术在物料全生命周期管理、生产过程智能管理与监控、 危化品管理和环境监测、食品生产企业产品可溯系统等方面的应 用。 6. 深化互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深化互联网

16、产业在工业中的应 用,创新要素配置、生产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加快工业生产向 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转变。一是加快发展基于互联 网的按需制造、众包设计等新型制造模式,实现产品设计、制造、 销售、采购、管理等生产经营各环节的企业间协同,形成网络化 企业集群。二是推进集食品、药品、旅游和工业产品于一体的“活 力本溪”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利用移动互联网,创新电子 商务与制造业的集成应用模式。三是支持和鼓励典型行业骨干企 业在工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生产制造、供应 链管理、产品营销及服务等环节的智能决策水平和经营效率。 8 在已确定的场地上,采用多种手段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做出结论;对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的防治、地基基础形式、埋深、地基处理等方案的选型提出建议;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资料和参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