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将相和教案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1692161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将相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将相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将相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将相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将相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将相和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相和1、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词语的意思。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 抓住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2、 教学重点: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蔺相如和廉颇忠于国家,顾全国家大局的高尚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3、 教学难点:懂得“和为贵”、“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4、 教学准备:PPT5、 教学过程(1) 导入:1. (板书)“和”,提问:同学们,这个字,大家都认识吗?生:认识,和师:对,是和,这个简单的汉字不仅渗透着中国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处世智慧,更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

2、孔子曾沿黄河奔波,把“和为贵”的信息四处传播。他经常以“和”训导自己的弟子,立身处世要“克己”,要由“人和”推及“政和”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和”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将相和。2.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文章了,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文中的将是?生:廉颇(板书)师:恩,那么相呢?生:蔺相如(板书)师:对,课题是将相和(板书:和),为什么要讲将相和呢?生:因为他们开始不和(板书:不和)。师:没错,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将与相是如何由不和到和的。3. 检查生字词师: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检查同学们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先齐读

3、课文一遍。板书:和氏璧( bi) 蔺(lin)相如 允诺(nuo) 渑(mian)池 胆怯(qie) 击缶(fou) 上卿(qing) 请学生到讲台填写。(读两遍)(2) 理清文脉,了解三个故事。1. 师:刚刚读了文章,请同学们概括的讲一讲这篇文章。生:.师:那么,我们如果要把文章分为三个部分,你会怎么分呢?再将文章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生:第一部分:(1-10段)完璧归赵 第二部分:(11-15段)渑池之会 第三部分:(16-18段)负荆请罪(引导学生概括,进行板书)2. 详细分小故事先由第一部分讲解。完璧归赵师:请女同学齐读第一部分,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与结果。生:(老师引导)起因:赵王偶得和

4、氏璧,秦王企图骗取。(分析1.2段) 经过:蔺相如出马,机智斗秦王。(分析4-8段,课件出示描写蔺相如机智斗秦王的片段,引导学生体会蔺相如的性格特征: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等)结果:完璧归赵,蔺相如封为上大夫。3. 渑池之会师:这一个部分,老师请男生齐读一遍,同样来找一找故事的起因经过与结果。生:.师:同学们读的认真也听得认真,相信答案已经在大家心中了,那么谁先来告诉老师起因呢:生:(点名回答)起因:秦王想要侮辱赵王,约赵王到渑池会见,要赵王为他鼓瑟,并叫人记录下来。(分析11.12段)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分析13段,找出蔺相如威胁秦王的话具体讲解)结果:秦王没占

5、到便宜,放赵王归去,蔺相如又立大功,被封上卿。4. 负荆请罪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找一找最后一个故事的线索。生: .师:同学们,读了文章,你们认为蔺相如应不应该升职呢?生:应该师:可廉颇就是不服气,因此这也是最后这个小故事的原因了。(分析16段)学生举手回答经过与结果 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讲解17段,蔺相如为什么忍辱退让呢?)结果: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总结)(3) 总结本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6、 作业布置1.根据“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写300字读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