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长方形与正方形》课堂教学点评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1656987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长方形与正方形》课堂教学点评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长方形与正方形》课堂教学点评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长方形与正方形》课堂教学点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长方形与正方形》课堂教学点评(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方形与正方形评课稿梅江红长方形与正方形这一课时是学生在初步感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础上,经历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正方形边长的意义。听了袁老师上的这节课,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几点:一、精心构思选材,激发学生兴趣书中原有素材是邮票,老师紧扣时代元素,挑选出学生最熟悉的二维码图片,激发学生去揭示学习课题,以图形探究旅行开课,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从而对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并且沿途设置各个旅行学习站点,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二、教学脉络清晰,目标达成自然本节课袁老师设置了以下教学环节:揭示课题出示目标,探究新知落实目标,随

2、堂练习巩固目标,分享收获反馈目标,极限闯关延伸目标。整节课通过这一完整的线条,以活动为载体,以目标为导向,使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特点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究图形方法的多样化,出示目标与分享收获相呼应,使学生在图形探究旅行过程中享受数学学习的这份乐趣。三、给足操作时空,展示精彩纷呈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第一站长方形乐园,第二站正方形乐园,终点站极限挑战赛共3个站点,都进行了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操作分层,层层推进,活动井然有序有实效。 无论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无论是验证边还是角,都有多种不同的方法,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操作经验,第一次探究长方形的特点时,采用引导探究,

3、边和角分开探究;具体操作时,老师时而是助手,时而是智者,使台前分享者的操作与表达更加直观与准确,后台的学生观察得更细致,思考得更深入。引导第二次探究正方形的特点时,完全放手,在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主意之后,小组合作进行深度探究;当学生的分享素材受限时,老师通过预设的微课量一次连续折二次验证4个直角,长方形纸片中折最大正方形的课件通过放大重现,使学生再次以直观的方式促进操学生对操作活动的数学思考。对于分享部分,可谓精彩纷呈,时而几人前后对动手操作、语言表达、数学思考逐步完善,时而独自显示出老师风范儿,甚至出现了唯有老师能懂的数学内涵,舞台有多大,心就有多大。足够的独立与合作、操作与分享的时间与空间

4、,让学生真真切切独立去感知,去体会,去分享探究图形方法的多样性,并在分享过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没用到的方法进行再度体验,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自己与他人分享的这份喜悦。四、培养问题意识,渗透学习方法。课题揭示之后,老师问,看课题,猜猜看,这节课可能会学些什么呢?从而使学生自己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终点站里面的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为什么那样折会得到一个正方形,学生凭目前已有的知识经验是难以解决这个问题的,于是把它存入问题银行,等待以后来探究,这些都是老师在特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探究正方形的特点时,当学生观察猜想出结果后,老师追问,接下来该怎么办呢?从而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下一步应该去验证刚才的发现正确与否。在谈收获时,学生有分享到折、量的验证方法,但毕竟是第一次系统性接触图形探究领域,总结得并不全面,此刻,老师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梳理了本节课中的学习方法(观察、猜想、验证、归纳),使数学学习之精髓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我们深信,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