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实验专题训练(沪科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1651040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实验专题训练(沪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实验专题训练(沪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实验专题训练(沪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实验专题训练(沪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实验专题训练(沪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实验专题训练(沪科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观察如右图所示量筒,每小格代表的体积是_2ml_,量筒的测量范围是_50ml_。 (2)用天平测小石子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小石子的质量为_44_g。 (3)利用量筒测小石子的体积。先在量筒内装一定量的水,如(1)图所示水面在量筒的A处,水的体积为_20_cm3。然后将小石子放入量筒里,水面上升到量筒的B处,则小石子的体积为_16_cm3。 (4)算出小石子的密度为_2.75_g/cm3,合_2.75103_ kg/cm3。 (5)在观察量筒里的水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 _与液面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_。2、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

2、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1).分析、,说明浮力大小跟 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2).分析4、5 ,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2.4N。 (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 33.33103 kgm3。 3、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A;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B;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铁锤,如图C。根据小明的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

3、下列问题。(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 答: 海绵容易发生形变,方便观察。(2)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体现? 答:通过海绵的形变程度来观察。(3)由图A和B可得结论:_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压强越大_(4)由图B和C可得结论:_压力相同,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_4、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28中各图所示的操作。(1)为了顺利完成实验,除图中画出的器材外,还需要用到刻度尺;(2)比较图中代号为A、B、C的三个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比较E、F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

4、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 越大; (4)、比较A、D、E三个图,可以看出:深度越深,压强越大。5、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用两根粗细不同的玻璃管同时测大气压,则两水银柱高度_不变_;若用滴管从水银槽中吸取一些水银(试管口仍在液面下),则水银柱的高度_不变_;若将管向下压1厘米(管内上方仍有空隙),则水银柱的高度_不变_。(填“变高”、“变低”、或“不变”)6、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_左_边旋转,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填“左”或“右”)。(2)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

5、的A处挂了3个钩码,如图29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_在2位置挂3个钩码_。(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寻找杠杆平衡的普遍规律_。(4)是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这种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好并说明理由:水平位置的方案比较好,水平方案的力臂可以从刻度上直接读出来,而倾斜的不行。7、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

6、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大于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拔出软管是液面橡皮再装回_: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图31(2) 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软管接口处漏气_.(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 不可靠(填“

7、可靠的”或“不可靠的”);简要说明理由: 应该保证深度一样 .8、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14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变大;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4是正确

8、的,猜想 1是不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序号)。(3)给你一杯清水、一个熟鸡蛋和适量的食盐(如图1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简要写出你的实验验证的方法 把鸡蛋放入清水中,发现鸡蛋沉下去,往水中 加入适量的盐,可以发现鸡蛋浮上来,说明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9、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 (1)实验所必需是器材有:铁架台、滑轮组、细线、钩码和弹簧测力计。 (2)求有用功应测出的物理量是_勾码重力G、物体通过的距离h_;求总功应测出的物理量是_拉力F、拉力通过的距离S_。 (3)根据实验测定的物理量计算机械效率的表达式是_。 (4)下面的表格是两组同学实验时测得的两组平均数据,

9、根据表中所给的数据,计算表中未知的数据,并填入表中: 组别每个滑轮组 含滑轮个数钩码重G/N钩码升高的高度h/m拉力F/N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 甲组一个定滑轮 一个动滑轮9801560287.5%乙组二个定滑轮 二个动滑轮9801240.581.7%(5) 甲组一个同学又添加了一个定滑轮,目的是_使其更省力_,当提升相同的重物相同的高度时,与原来的方法机械效率相同,理由是 _做的额外功和有用功相同_(6)以上两组同学可以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提出了如下猜想:机械效率的高低可能与动滑轮重有关机械效率的高低可能与物体提升的高度有关机械效率的高低可能与承重身子的段数有关你也提出一个猜想?_机械效率的高低可能与定滑轮重有关_(7) 滑轮组产生额外功的主要原因是_要对动滑轮做功_10、请分析荡秋千过程中(A B、B C C B)动能和势能是如何转化的。A B: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 C: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C B: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