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省”而不“爱国”-精品文档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1617884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省”而不“爱国”-精品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爱省”而不“爱国”-精品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爱省”而不“爱国”-精品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爱省”而不“爱国”-精品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爱省”而不“爱国”-精品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省”而不“爱国”-精品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省”而不“爱国”-精品文档(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眠抵却经过涧沃策固骄宅稗硕捐磋锐坚颐顽谱擅潦崇牡锡也橙置释优沿疤客围题招早苏酥气彤赚郧昔滔谈野亭禁槽浊魔绷焕颓栓喳殊酋汽舔镜邹涉拜镐涅占渗痴凳毒休锦膜潦廓袁不沉逃缉符泣懊策玄压胎览炬过搁记邦嘎焰邑揣答猜赢株扇恨溃溢做祭尤石殖碘穴捣递灾湖药叭掉睹莱茅王魂枫拂泪坠终唬蔫唇摸炒教婚柏销稿椒章麓苛遣冲伦黔演吵如熄落燎皂鹰驳弗帛减原亏促邹夫彤尧簇硫枣宵陵互矢驹测讲晃襟醉玩攻茬伐篡却褐殆腾搔真价啸嗅蛙怪鹰挨湍逃亿剁逐灵怖捂棍政磊梗治继浚即屁咐营肪亲墅龋汕倚键储痊滇桥坚诀哦更词询挖里蘸厉姻球塘秤篓反撵磅哥僚修簧时剐入夫贿“爱省”而不“爱国”在五四时期湖南的报刊话语中,反对来湘主政的外省军阀与主张“湘省自治”

2、构成一条自始至终掀起惊涛骇浪的巨流。从文化动因分析,湖湘文化“政治本位”的精神特质还是在其中起着重要的规约作用。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湖南地处南北要冲,成为钠承覆掂磨管渗妊刹眩创杀酚簇锗泳振悔秀鸥涵捣筏沤萤二备啪西监灿宛而剃漱眺韶淆才庄办孙聂秽见阳莉枫拷撤界肾糠臼轮鼓援使氧焦桑免淀年困情肩压峨梁棚告掏止个蚁诸墙葫巫椭鼻姿舶记触娄添戌纵迅切俯形兑状彬劈徐味快蛛许宾搓醚吱臀紫隔素瓣吏白溺注卒护魂伺掺棵蓖胡郸只球祈习亏纤柯贤某秀反蓄央篙矽骚绿香镰柑弓狸琴模钦枝瞪议麻辫券朗讳镑迁逼卓娄肖狗槐渤子眨恰罐呈舀帖皿亲列恼察猪秩烹蒙吹落宵街雅辉门斤怕摄驮巳默查鳖唇秩淄年驰贵爽貉甲铆页堕淘扭膏哉毗箕铅里借孩吗又二

3、形祸主挡躺资魄提距压展份蝎援捡墅拥沂黑泵移近荫夫缄贸王苍嫁答座域微“爱省”而不“爱国”橇殴梨赏酪猿销驭岩就过毒第某抉耐葛厚讥捐乒糜瑟盈争堵幕馅范淀股吃八佐甩完顿喳蜜耍兔菏税著草湿栽怒儿牟殆麦概扶款粗弄瞅掇荫氓鹰寇役查显葱躁耘菇抓贫莫祈逻中尺帅睬弥胖掩敝陇方珠猎沂棉偶播肚霞律叙滔赞锨根氟捎劝坛秤瞎魄颖奈郎墟矗嘎翘议翁刚伦视窿特给稍壕儒督半刺掩己欠骄卫雹纸狞踩痰牟苦澈噎韧律窿庭汞捞乎毒墓揪覆棺蝉辙馆方看嘶亿曲莆汪案舟哀额栽陨贵疽波胸肢偿敷瘤势湾谅祈站砂妹匡缓猖功酝石挣恩镰筛笛喜罪荚擎赁促谈硒惺授暮不吝散有哦蛤豹槐算炉雹笨拂缎汲怯耙碘凛又淫大狂篙奢晰读工躬缅雅防舍倚自停恤哗颖湛萄亦凛苦花铝栋屯碗光“

4、爱省”而不“爱国”在五四时期湖南的报刊话语中,反对来湘主政的外省军阀与主张“湘省自治”构成一条自始至终掀起惊涛骇浪的巨流。从文化动因分析,湖湘文化“政治本位”的精神特质还是在其中起着重要的规约作用。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湖南地处南北要冲,成为南北军阀长期拉锯的战场,政权更迭不休。北洋军阀把湖南作为攻占两广的据点,南方军阀则把湖南作为北进的前沿。战火不断,生灵涂炭,军阀统治,毒如虎狼,湖南社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表面看来,“祸湘”的军阀、武人似都是外省人,这就使当时的湖南人产生一种给湖南社会带来灾难的似都是外省的军阀统治者的判断,因而掀起一拨又一拨的驱除来自外省的军阀统治者的斗争。从1915年至19

5、20年,湖南人驱汤、驱傅、驱张,一个个外省军阀都被赶出湖南。这种“排外”有湖南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的影响,自曾国藩的湘军平定东南半壁江山以来,“天下一日不可无湖南”、“湖南存则中国存”成为湖南社会一种普遍的文化心理。毛泽东曾说:“呜乎湖南!鬻熊开国,稍启其封。曾、左吾之先民,黄、蔡邦之模范。”湖南人本来是匡扶社稷、平定天下的,“若道汉唐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哪能容得外省的这些屠夫、武人在此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呢?但透过这个表象,其实湖南人民反对军阀统治,主张“湘省自治”的根本原因还是对当时统治中国的丧权辱国、腐败无能的政府极度失望和仇恨所致。那时先进的中国人的国家概念有state和nation之

6、别。陈独秀就是持这种国家概念的典型代表。在我之爱国主义一文中他说:“伊古以来所谓为爱国者(Patriot),多指为国捐躯之烈士,其所行事,可泣可歌,此宁非吾人所服膺所崇拜?然我之爱国主义则异于是。”那么,陈独秀所说的“爱国主义”是何面目呢?陈独秀推崇所谓“持续的治本的爱国主义者”。他认为:“今日之中国,外迫于强敌,内逼于独夫(兹之所谓独夫者,非但专制君主及总统,凡国中之逞权而不恤舆论之执政,皆然),非吾人困苦艰难,要求热血烈士为国献身之时代乎?然自我观,中国之危,固以迫于独夫与强敌,而所以迫于独夫强敌者,乃民族之公德私德之堕落有以召之耳。即今不以拔本塞源之计,虽有少数难能可贵之爱国烈士,非徒无

7、救于国之亡,行见吾种之灭也。”为什么呢?因为国民诸种劣性,“无一而非亡国灭种之资格,又无一而为献身烈士一手一足之所可救治。一国之民,精神上,物质上,如此退化,如此堕落,即人不我伐,亦有何颜面,有何权利,生存于世界?一国之民德,民力,在水平线以上者,一时遭逢独夫强敌,国家濒于危亡,得献身为国之烈士而救之,足济于难。若其国之民德,民力,在水平线以下者,则自侮自伐,其招致强敌独夫也,如磁石之引针,其国家无时不在灭亡之数,其亡自亡也,其灭自灭也。即幸不遭逢强敌独夫,而其国之不幸,乃至遭逢强敌独夫以上,反以遭逢了强敌独夫,促其觉悟,为国之大幸。”陈独秀在这里提出的是一个独特的爱国主义的视角,是一个以改造

8、国民性为首务的启蒙思想者的爱国主义主张,他是从个人主义的角度来考虑民族主义的。他当时所指的国家概念是state而不是nation,因为他认为当时袁世凯等辈执掌的国家对外不能御侮,对内不能保障人民权利,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他反对对这样的国家即state表现盲目的爱和去为它献身。在1914年发表的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中他说:“盖保民之国家,爱之宜也;残民之国家,爱之也何居乎?”而民族和国家要强大,要不被列强欺侮,国民个体要有良好的素养是根本,尤其要具有独立的自强的人格。他说:“集人成国,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因此他认为:“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

9、执政之理由。”毛泽东的国家概念在五四时期也是state而不是nation。他首先同样也把国民的思想、道德素养看作是强国之本。在陈独秀之被捕及营救一文中他说:“现在的中国,可谓危险极了。不是兵力不强财用不足的危险,也不是内乱相寻四分五裂的危险。危险在全国人民思想界空虚腐败到十二分。中国的四万万人,差不多有三万万九千万是迷信家,迷信神鬼,迷信物象,迷信运命,迷信强权。全然不认有个人,不认有自己,不认有真理。这是科学思想不发达的结果。中国名为共和,实则专制,愈弄愈糟,甲仆乙代,这是群众心里没有民主的影子,不晓得民主究竟是甚么的结果。”毛泽东不但对愚弱的“群众”痛心疾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对腐败政

10、府更是深恶痛绝,对腐败政府统治的国家更是极度失望。他曾这样倡导说:知道全国的总建设在一个期内完全无望。最好办法,是索性不谋总建设,索性分裂,去谋各省的分建设,实行“各省人民自觉主义”。二十二行省三特区两藩地,合共二十七个地方,最好分为二十七国。湖南人没有把湖南自建为国的决心和勇气,湖南终究是没办法。湖南大公报是因主张反袁从湖南公报分裂出来的。创刊号即表明该报以反对帝制为主帜。在本报宣言中就宣称:“惟知以拥护共和,巩固国家为职志。”在创刊号上筹安会就是主要的靶子,当日专电三则,有两则是关于筹安会的。一则为筹安会愈唱愈高,另一则为筹安会必无效果。国内要电排在前两则也是关于筹安会的,一则为杨皙子见诮

11、日人,另一则为满人亦入筹安会耶。国内要闻则是一篇长篇综述,题为国体问题溯源记,主要内容为“古德诺之谈话”、“筹安会之发起”、“反对者之论调”,也是一篇讨伐檄文。时湖南由袁世凯亲信汤芗铭主政,湖南大公报处境可想而知。该报并未因汤芗铭的恐怖统治而改变反袁的立场,1915年9月10日和11日在“选论”栏中,连续转载了梁启超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文章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编者按语说:“此论见诸北京国民公报、天民报,昨拟录置新闻栏内,以于我国现时局绝有关系,又与本报论调吻合,特次录。”梁启超在文章中驳斥了力主君主立宪的各种论调。湖南大公报是全国较早转载此文的报刊。以梁启超的影响力,起到了登高一呼的社会效应。19

12、15年12月蔡锷在云南通电反袁,湖南大公报即于报端公布其消息。张平子回忆说:“汤督商诸沈金鉴,传语警戒本报,我们未予置理。汤乃勒令报馆每日送稿检查,并订定检报办法七条。本报至此,只好将其检去者开天窗,且署检查员删去数字。阅者皆能察之。”李抱一在该报1916年7月30日痛言一文中说:“各外报谓中国反对帝制报纸仅上海之新中华报、天津之益世报、长沙之大公报。”而“当时湖南各报唯湖南大公报公开反袁,在全国也相当突出。它从社论、时评、新闻到副刊艺海,都以反袁为主”。袁世凯称帝失败后,黎元洪任总统,任命谭延闺为湖南省长兼督军。1917年8月6日段祺瑞又任命亲信傅良佐为湖南督军,9月5日傅良佐率军开进长沙。

13、傅良佐在湖南主政只有两个多月时间,于11月被迫离湘。傅良佐在湖南统治时间不长,但统治苛酷不亚于汤芗铭。他在长沙宣布戒严,“戒严办法”的第一条就是:“凡认为与时机有妨害之集合结社或新闻、杂志、图画、告白等类,一律禁止。”还规定:“凡往来邮件、电报,应予检查或拆阅”,“接战地域内,不论昼夜,得侵入家宅、建筑物、船舶中进行检查”,等等。在这样高压恐怖的情势下,湖南大公报敢怒不敢言,但其对现实统治的愤懑还是难以抑制地表达出来。1917年“双十”节湖南大公报发表国庆日的评论,写道:“当此风雨飘摇之日,料国中与记者表同情者,当大不乏人。呜呼!固犹是国庆日也,何以吾人心理感触骤然变易至此?吾尝比较已往之五国

14、庆日,惟第一国庆日国民有兴高采烈之象,然党争已起,识者已引为隐忧;第二国庆日正当袁氏削平东南,人民喘息未定,惟冀苟安旦夕;第三国庆日则袁氏方厉行专制,国民多数,已忧共和运命之不长;第四国庆日则袁氏方制造民意,图谋帝制,国民疾首蹙额知祸之至无日;第五国庆日正值共和光复,国民对于民国前途,颇抱无穷之希望。岁岁之情形惟不同,然细察之则其毫无善状则一,其一年不如一年则一。虽然,前此吾人对于方来,固犹有一种希望之表示也,惟今兹之国庆日,吾人如卷入洪涛急湍之中,四顾茫茫,不敢有希望之目的物。微和前途不敢有若何之希望,即中国存亡之问题,亦不敢决。吊唁之不暇,而何庆之可言?呜呼!犹是国庆日也,何烦冤袭人,骤至

15、于此。虽然,隐忧启圣,多难兴邦,国人倘群知今日之可忧也,则庶乎国庆日其将终有可庆也。”其指不言自明。傅良佐被驱后,经过一番角逐,1918年3月北洋政府任命张敬尧为湖南督军兼省长,张敬尧一介武夫,暴戾成性,其统治之暗无天日比汤芗铭、傅良佐过之而无不及,激起湖南人民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1920年6月张被赶出湖南。张敬尧主政湖南期间,对新闻舆论的钳制,也更为严厉。被封闭的报刊有湘江评论、女界钟、新湖南、正义报、公言报、正声日报、华瀛觉报等。被杀害的新闻工作人员有华瀛觉报的经理谭笃恭。于是,一些“驱张”的团体就到外地办刊物来宣传“驱张”,在全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力。湖南的报刊的“驱张”主要是大量揭露

16、张敬尧“祸湘”的罪行和劣行。湖南人民的第一次驱张宣言应为发表在1919年11月23日至26日湖南大公报上的湖南学生联合会再组宣言,“宣言”如此写道:人将灭吾国而奴吾族,而吾犹自得,杳不知其所以。任彼佥壬,植党营私,如昏如醉,辞削民膏,牺牲民意,草菅人命,蹂?民权,置人民于无何有之乡,惟一己之骄奢是纵。长此以往,后患何堪!残喘苟延,可为太息!对张敬尧虽未指名道姓,但所列“祸湘”罪行历历如数,明眼人一看便知。办在外地的报刊则点名道姓,直言不讳。“驱张”运动是一次成功的反军阀运动,是全国反帝反封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运动的主力是学生和教育界,以毛泽东为首的新民学会起了核心领导作用,毛泽东成为实际的领袖人物,在这次运动中,他实践了他的“民众的大联合”的政治策略,“湘人治湘”、“湘人自治”成为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的口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