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101599511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年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年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已成为每个社会成员不可或缺的生活技能之一,计算机教学就是努力提升学生的信息技能水平。以下是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请参考!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1】 摘要: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已成为每个社会成员不可或缺的生活技能之一,计算机教学就是努力提升学生的信息技能水平。 然而,目前的中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诸如学生基础差、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教学模式太过单调、理论跟实际严重脱节等问题,必须针对此类问题,积极转变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评价方式、因材施教更新内容,提高中职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误区对策 当前信息时代,计算机能

2、力已成为新时期社会人员必备的重要技能。 中职计算机教学就是为了能让中职学校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全面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效果还不是很理想,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积极性还不高。 作为中职一名计算机教学老师,我们应该清晰认识到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课堂当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创新观念、改变教学策略,努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改善教学质量。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状 1.1中职学生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战略的实施,高等院校目前都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这就造成了中职院校只能一再降低入学门槛、录取分数线偏低、生源质量总体来说较差的尴尬局面,学生进入中职院校以后

3、,由于本身学习基础就差,学习过程当中缺乏主动积极性,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就导致中职学生本身学习能力就比较薄弱,大多存在厌学情绪。 另外这些中职学生可能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出身背景、不同的社会经历,导致这些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不均,对计算机学习兴趣有较大差异,加之之前的中学学习对计算机认识重视程度本来就存在很大差异,不可避免地出现这些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1.2中职教学教材和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计算机教材是计算机教学信息的最主要来源,是教师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参考依据。 但是,由于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飞速,其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特别高,而中职计算机教材从编写、到出版再到发行,这需要经历一相当长的时

4、间,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教材明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无法满足社会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 当今中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而学生在中职学校里面学到的很多知识都跟社会市场需要产生脱节,导致其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很难胜任当今的社会工作需求。 口耳相传,导致毕业生经常会跟学弟学妹们解释说,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根本没用,这些学弟学妹们也就会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放松了对这些计算机课程的重视程度。 1.3中职课堂教学模式太过陈旧 尽管目前的大多数中职院校都将计算机教学环境由传统的黑板教学环境转变成了网络教室、多媒体课堂等环境,但是大部分中职计算机教师仍采用的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口传心授

5、的教学方式。 导致出现老师在讲台上高谈阔论、滔滔不绝,仔细板演反复提示,而学生却一片茫然,被动地去接受信息,机械地进行操作,独立思考的机会很少。 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其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发挥出来,更不用提他们的主观创新意识和创新性思维了。 1.4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太过单一 中职计算机课程不仅注重的是理论基础,更倾向于要求学生具备相当的实践动手才能,即计算机操作水平。 但就目前的中职院校评价体系而言,依然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无论是笔试还是机考方式,其考点依旧还是固定的书本知识。 学生的学习取向就是死记硬背那些书本知识要点就能考试拿高分,其动手能力无法全面考查。 这

6、样也就背离了中职院校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初衷,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进步不能在这样的评价方式中体现出来,这样极不利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 1.5理论知识与实践需要产生脱节 重理论轻实践是我国传统教育历来的诟病,虽经多次教育改革,但中职院校当中这种理论与实际脱节的情况仍无明显改善。 相当多的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对于计算机的各项基本操作仍不够熟练,根本不能胜任实际工作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要求。 总结其原因,大致就是可分为3点:其一,中职院校对于计算机上机实践课程重视程度不高,上机实践课时安排偏少,学生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到上机操作练习当中;其二,中职院校学生本身由于底子薄,学习态度本身就不够端正

7、,心理上对于计算机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其三,由于教育经费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中职院校的计算机设备本身数量就有限,设备更新频率比较慢,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优化策略 2.1针对不同水平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策略 中职教师应当对于参差不齐的学生水平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首先,应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其学习主动积极性。 其次,应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分层学习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来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其自信心的形成,培养其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努力促进他们全

8、面发展。 2.2根据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 由于当前计算机教学内容的相对滞后,作为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应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把当前社会上常用的一些计算机操作、应用软件、系统软件等加入到课堂教学资源当中,让学生能与时俱进地学习到计算机技术,让计算机课堂能延伸到当前的社会需求当中去。 同时还要努力转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放弃传统观念上课堂主宰观,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计算机不是以完成教学目标去死板地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更重要的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型思维的形成,彰显出学生的个性。 2.3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强化实践教学 针对教学质

9、量评价方式太过单一的现状,应对其进行改革,努力实现计算机学习评价方式多元化。 广泛收集学生综合信息,对学生做出全面的、科学的、恰如其分的评价。 另外要结合计算机课程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可适当减少理论知识的考核,注重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考核。 在此过程当中,还应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对整个学习过程当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更多的全面复合型技术人才,这就需要中职院校应当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中职院校应加大硬件投入,给予学生更多的上机操作的机会,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将计算机理论教学和上机操作充分结合,让学生在社会需求的指导

10、下,不断地在学中做、做中学,对计算机知识融汇贯通,全面发展。 结语 中职计算机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对当前形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水平进行因材施教,不断开拓创新,转变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识,大力促进其应用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计算机学习当中的创新型思维,为社会输送更多全面复合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牛率仁.如何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J.成才之路.2011(20) 2葛鹏.浅谈计算机教学的方法J.才智.2010(32) 3刘燕玲.中职计算机教学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9(33)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与防范研究【2】 【摘要】随

11、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尤其是网络上的计算机的脆弱及其潜在的各种病毒威胁日益严重,病毒的泛滥程度日益加大,使计算机用户深受其害,因此采取强有力的安全防范策略.保障网络计算机安全,非常有必要的。 计算机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了较大的方便、但层出不穷且破坏性越来越强的病毒却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潜在的威胁,对计算机病毒作了整体概述,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并着重强调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同时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策略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且介绍了计算机病毒概念、分类,分析了未来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还说明了计算机病毒危害性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

12、;危害;防范 1引言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率和便利。 随着科技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病毒的种类越来越多,世界各地每天遭受病毒感染和攻击事件数以万计。 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升级,非法截取军事和商业机密、个人隐私,未授权就会访问网络等;病毒肆虐、黑客入侵都是计算机安全面临的严重威胁;病毒已成为困扰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网络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建立一个安全、便捷的网络环境、成为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问题。 本文从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入手,重点阐述病毒的危害和防范措施,目的在于使大家对其有充分的认识,在网络运用过程中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杀工作有充分的认识,从而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 2计算机

13、病毒的概念及其特征 2.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制造的,有破坏性,又有传染性和潜伏性的,对计算机信息或系统起破坏作用的程序。 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隐蔽在其他可执行的程序之中。 中病毒后,轻则影响机器运行速度,重则死机系统破坏;因此。 病毒给用户带来很大的损失,通常情况下,我们称这种具有破坏作用的程序为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按存在的媒体分类可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3种;按链结方式分类接链结方式分类可分为源码型病毒、嵌入型病毒和操作系统型病毒等3种;按计算机病毒攻击的系统分类病毒按攻击的系统可分为攻击DOS系统病毒,攻击Window、系统病毒,攻击UNIX系统的病毒

14、,攻击UNIX系统的病毒。 如今的计算机病毒正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其中包括一些独特的新型病毒暂时无法按照常规的的类型进行分类,如互联网病毒(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一些携带病毒的数据越来越多)、电子邮件病毒等。 2.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虽然计算机病毒的种类繁多、特征各异,但一般计算机病毒都具有以下特性: 任何病毒只要侵入系统,都会对系统及应用程序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 轻者会降低计算机工作效率,占用系统资源,重者可导致数据丢失、系统崩溃。 计算机病毒的程序性,代表它和其他合法程序一样,是一段可执行程序,但它不是一段完整的程序,而是寄生在其他可执行程序上的一段程序,只有其他程序运行的时候,病毒才起破坏作用。 病毒一旦其进入电脑后得到执行,它就会搜索其他符合条件的环境,确定目标后再将自身制其中,从而到达自我繁殖的目的、因此,传染性是判断计算机病毒的重要条件。 病毒只有在满足其特定条件时,才会对计算机产生致命的破坏,电脑或者系统中毒后不会马上反应,病毒会长期隐藏在系统中。 比如说最难忘的是26日发作的CIH,此外还有著名的“黑色星期五”在每逢13号的星期五发作等等。 病毒一般情况下都附在正常硬盘或者程序中,计算机用户在它激活之前很难发现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