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粘到去粘、能粘和善粘——从仿句练习谈一些语言学习的废话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15682 上传时间:2017-05-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被粘到去粘、能粘和善粘——从仿句练习谈一些语言学习的废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被粘到去粘、能粘和善粘——从仿句练习谈一些语言学习的废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被粘到去粘、能粘和善粘——从仿句练习谈一些语言学习的废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被粘到去粘、能粘和善粘——从仿句练习谈一些语言学习的废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被粘到去粘、能粘和善粘——从仿句练习谈一些语言学习的废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被粘到去粘、能粘和善粘——从仿句练习谈一些语言学习的废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被粘到去粘、能粘和善粘——从仿句练习谈一些语言学习的废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从被粘到去粘、能粘和善粘从仿句练习谈一些语言学习的废话随着前些年语文中考,仿句作为一种新题型的出现,这一题型渐渐进入了师生们的语文学习视野。由于易练易评,该题型迅速成为考查学生语言积累运用能力的重要题型之一。但是,部分学生在答仿句题的时候,出现了老虎吃天的困惑;在写作时也没有充分发挥这种题目的作用,造成作文语言的干瘪、乏味。有些老师在指导学生的日常阅读时,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关注精华语言,有效地指导学生含英咀华,而以简单、机械的抄写代替积累,因此影响了语言学习的趣味和效率。这里,本人从几道仿句习题说开去,谈一下语言学习中的几个问题。一、台上十分钟:仿句题目的解读和应答首先,请看下面的几道仿

2、句题目:1、仿造例句补写比喻句。例句:生活就是一块五彩斑斓的调色板。以“希望”和“音乐”为话题补写比喻句。2、仿照例句造句。要求:从“成功/ 失败、得意/失意、顺境/ 逆境 ”三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也可以自拟一组,仿写句子;句式基本相同,修辞手法基本相同,语意连贯。例句:友情是什么?友情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欢乐;友情是忧伤日子里的一缕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23、仿照下面一首短诗的形式,写一首短诗。 树 “一棵树,/是大地上的一艘船。/那艘船,/ 为春天升起绿色的风帆。 ”请完整地读完这三道题目。细心的你能够发现,首先这三道题目是从易到难依次排列的;其次仿句的基本

3、要求都一样,那就是“句式基本相同,修辞手法基本相同,语意连贯” 。笔者认为,仿句题答题的一般程序是:先通读感知,再细读分析,后选题构思,然后修改润色,最后誊写完成。首先看第一题。通读之后,我们可以知道,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生活的丰富多彩。仔细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本体和喻体的相同之处是“五彩斑斓” ;比喻词是“就是” 。这样的读思之后,就可以“希望”和“生活”为话题,进行构思了。“希望”给人的感受如何?温暖、光明、力量、快乐等;“音乐”给人的感受怎么样?给人安慰、激动、热烈、鼓舞、指明方向等。那么,日常生活中,什么事物给你相似的感觉?太阳、火炬、灯塔等等;咖啡、朋友、火焰、鸟

4、儿等等。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运用比喻要注意感情色彩的相同,要讲究神似。否则会出现“挂面条似的柳树”这类不伦不类的错误。还有,比喻是一种形象化的思维,要注意化无形于有形,不要以空对空。例如,有同学这样造句, “音乐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这个句子以“故事”比喻“音乐”以无形喻无形,就让人捉摸不透了。再看第二题。本题的造句要求比较复杂,给出例句和话题之3外,还给出了规定的语境:“成功/失败、得意 /失意、顺境/逆境”三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也可以自拟一组。虽然可以自拟,但必须是一组相对的景况。首先通读,两个短句运用比喻写出了友情带来的好处。如果不会分析,不妨使用缩句的方法分析。 “友情是吉他,弹奏

5、欢乐;友情是春风,拂去愁云” ,两种相对的境况是“快乐、忧伤”。然后构思,先自问:在“成功/失败、得意 /失意、顺境/逆境”的时候,友情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回答是,忠告和鼓励、劝戒和掌声、指明方向和点燃希望。再自问,生活中有哪些事物给了我们生命相类似的营养?参考答案是,清风和灯塔,警钟和掌声,苦涩的茶和张开的弓等等。第三题。仿写短诗, “一棵树,/是大地上的一艘船。/ 这艘船,/为春天升起绿色的风帆。 ”难度越来越大了!不用怕,还是按照老程序做。先通读感知,诗中树的形象,由“船”和“风帆”两个意象叠加而成,那应该是一棵春天的树吧。例诗形神皆备地赞美了一种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美好情感。再分析, “

6、船” 、 “风帆”和树的外形相似,不同的是化静为动,寄寓了一种奋发向上的活力。再作构思。可以选风、太阳、鸟、雨露等话题,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立意。请看参考答案。 风 “一缕风,/是一辆云彩的车。/云彩的车,/ 为天空增添遐想。 ”枫 “一树枫,/是一首秋天的歌。/秋天的歌,/ 为生命点燃火焰。 ”鸟 “一只鸟,/是一位春天的使者。/春天的使者,/ 用绿色的声音唱响民歌。 ”这几首短诗都很精彩,有的甚至颇具神韵。其实写出这些并不难,只要在平时的阅读中充4分注意感悟和积累,学生完全能够做到。以上关于仿句题解答的一番解说,希望能够给同学们一些启发,给老师一些参考,当然,其中肯定会有一些不足,希望大家指

7、正。谢谢。二、事半求功倍:仿句题对于作文的帮助仿句这种话语形式往往表现出一种语意精练、结构整齐、音韵谐美的特点,它有类似诗歌的语言特色。因而在作文的学习和指导的时候,如果能够适当化用仿句,应该能够收到在美化作文语言、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中心的益处。仿句用在文章的开头,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比如感悟自然一文中,如果在文章开头引用上文例题中的一两段短诗,无疑会使文章产生一种诗情画意的美。在文章中间适当使用仿句,往往能够画龙点睛立主脑;或者能够穿针引线串珍珠。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非常的一段话语,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

8、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就是这诗一般的语言使得文章上下勾连、文气贯通。在文末适当加上一两句凝练警策的话语,还能产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效果,让读者掩卷沉思、回味久长。比如刘禹锡的名篇陋室铭用孔子的话语“何陋之有”收住全篇,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文章中活用诗化语言很好,但是不一定都好。这里应该特别讲究的是适当,当用则用,不当用则坚决不用。因为诗化语言和5成语一样,言简意赅、音韵谐美。一篇之中,语言之精华不宜多,多则反为害也。三、台下几年功:说点语言学习的废话诗化语言的学习和创写的提出,是语文教学要求回归本体的一种表现。确实,语文学习首先应该指向语言,其核心目标应该

9、是培养学生的关于语言感知、理解、感悟、鉴赏和创造能力的语文综合素养。(一)语言学习:教师和学生要特别重视趣味的培养。俄罗斯有一句谚语云, “(语言)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 。好的语言自有一种摄人心魂的魅力。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和关注语言学习和实践的兴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没有脱离了语言的思维,也没有脱离了思维的语言。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重视这一点,应该关注和尊重语言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该精心创设对话的情境。这里,笔者特别要提出的是语言学习的趣味和习惯。语文课上,笔者常常喜欢与学生一起玩一些倒序的三字令,比如“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 ;“羊上山、上羊山、山上羊”之类文字

10、游戏;喜欢与学生一起咀嚼“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妙趣,(“带春雨”则普通, “春带雨”则神奇) ;与学生一起探究语言、文章“云与青山淡不分” 、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微妙和神奇。只有6产生了趣味,有收获,才能真正激发语言学习的需要。语言学习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不能望文生义,不顾语境,就文解文;不顾文章后面的丰富、鲜活而又多变的人情、事理和物态,呆讲语言,这是语言学习的大忌。听过许多堂目标为语言欣赏的语文课,常常听到执教者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 “请划出你觉得优美的语句,并且说一说好在哪里” 。乍一听,这种做法似乎很好,既关注了语言学习,又尊重了学生体验的独特性。听多了,笔者的心中生出了一些疑虑。我认为

11、,并不是所有的课文、所有的时候,都适合提出这样的问题的。其一,语言的赏析,既要包括字词句,又要涵盖段篇章。字词句的赏析,应该建立在对段篇章的感知的基础上,否则只能是水中捞月。其二,语言的赏析,还要结合生活经验,要通过语言探究言语后面的情味、意味,乃至味外之味,只有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链接学生的鲜活经验,才能读出兴味、趣味和意味来。(二)语言学习要贯穿到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始终。笔者认为,不管是听说,还是读写,如果没有学习者对于话语形式(词语、句子、段落和篇章)和内容(人物景、事理情)的关注、对话和生成,那么就可以认为,他没有进行过语文学习。有些同学之所以不会做、怕做仿句题,不仅仅是因为没有掌握这种

12、题目的答题规律,还因为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中没有充分关注语言,思考语言,品味语言,因而不能创造出个性化的语言。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的进行相关的指导。7在指导课内外阅读的时候,应该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一种被语言粘住的敏锐感觉。从感知到理解,从理解到感悟,从感悟到鉴赏和评价,在阅读的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通过口治(朗读) 、目治(默读) 、耳治(听读)和心治(玩味) ,充分接触语言,用自己的力量去对话和生成,去解构和建构,去亲自品尝经典作品中经典语段的趣味、意味、妙味和真味。人们常说,善读书者善涵泳。吞、啃、品,既为读书三法,又可称为读书三境界也。要学会品味,养成咀嚼语言的习惯,从而习

13、得语言的敏感,进而写出能够粘住别人的语言,锻炼语言的智慧,提高语言的素养。在指导课内外写作的时候,也应该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能够写出具有“粘性”的语言。这种语言不仅是指诗化的语言,还包括个性化的表达。要追求一种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语言,要努力熬出自己的语言“老卤” 。总结仿句这种语言训练形式以美化语言、诗化语言为目的,整合了语言品位、语言积累和语言创造的多种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仿句练习的时候不妨深一点思考,久一点关注,宽一点训练。笔者认为,语言的习得必须走这样的一条道路:通过与各种话语的不断对话,培养自己具有“粘性”的语感,并同时习得“粘性”的话语创造力。获得一种读、品、悟、仿和创的螺旋式上升。从这一点出发,作为“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首先应该培养自8己的语言学习意识和习惯,坚持读书和写作,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只有这样,学生的语言素养才能有发展的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