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特征分析现代诗歌的教学价值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15678 上传时间:2017-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艺术特征分析现代诗歌的教学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艺术特征分析现代诗歌的教学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艺术特征分析现代诗歌的教学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艺术特征分析现代诗歌的教学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艺术特征分析现代诗歌的教学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艺术特征分析现代诗歌的教学价值(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从艺术特征分析现代诗歌的教学价值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性质和任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言能力的学习和培养是基本任务,思想教育、知识教学是必要任务,而文学教学则是其特有任务,素质培养则是整个语文教学始终关注的目标。语文教学应瞄准这些任务和目标,使学生接受教育熏陶、情感浸染、文化陶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语言知识,促进其全面发展,提升其人文素养,培养其适应社会的能力。诗歌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现代诗歌艺术特征教学价值 中国的新诗,是由彻底否定旧文化的“五四”运动为之胚胎,由西方文化为之催生的。中国现代诗

2、歌起源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当中国文学冲破传统束缚与世界文学发生联系的时候,正是法国象征主义成为世界性文学思潮的时候。象征主义与中国新文学产生广泛而深刻的联系可以说是一种历史必然。因此,可以从艺术特征看现代诗歌的教学价值: 一、诗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感受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及审美创造的能力。新课标如此关注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是由审美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一方面,学生作为完整的有机2生命个体,审美是其感性生命的基本要求之一;另一方面,要实现学生完满的人性,审美是最好的途径之一。因此,加强诗歌教

3、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1.诗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文学审美活动有一个规律,即阅读是“作家作品读者”多向交流的动态过程。学生要切实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就必须接受一定强度的审美实践活动,而诗歌阅读便是这样的一种审美实践活动,它为学生审美实践有效的锻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教师虽然也可以采用艺术方式请学生欣赏图像文本提高审美能力,但这些直观性、浅白性、受控性很强的表现形式留给学生的感知、想象、创造的空间明显要小很多,主体审美能力提高的幅度也就小很多。诗歌以其浅白性、直观性、受控性特点成为一种最高的艺术,而诗歌教学这一以最高艺术为教学内容的教学,无疑是切实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最佳路径。 2.诗歌教

4、学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诗歌几乎就是美的化身,它所包含的意境美、音乐美、情感美、建筑美都能够强烈地唤起学生的审美需要,它所展现的美恰恰是通过学生的审美实践付出一定的审美劳动而得来的,所以会让学生觉得刻骨铭心,其审美意识由此得到了非常有力的强化。诗歌教学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诗是一种高雅的文学艺术,它比其它类文学更谨严、更纯粹、更精致。诗歌教学通过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不由自主地爱上诗歌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学生的审美趣味由粗俗走3向了高雅。所以,要养成和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趣味,诗歌教学是最好的途径。二、诗歌教学能培育学生的诗性智慧 诗歌离不开想象,而情感性、音乐性、想象性是诗歌的三大本体特征。想象

5、是诗歌的本体,是必不可少的。欣赏诗歌的过程是一个展开想象的过程。诗歌是一个意象符号系统,而意象则是其基本构成单位,诗歌中的意象,无论是人神鬼怪、飞禽走兽,还是鸟鱼花香、湖光山色、人间仙境等都必须借助于人们的想象才能在脑海中显现出来。通过想象,诗歌中的意象得以舒展和叠合,直至成为意境。 三、诗歌教学能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诗歌中的情感不同于普通的情感,它是人文情怀的反映和体现。通过诗歌教学可以让学生们知道:世间除了金钱,还有一些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却让人动心的东西,那就是亲情、友情、爱情。另外,山水情怀也是诗歌情感的一大内容,山水诗篇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歌内蕴着奋发向上、锲而不舍、不

6、竭奋进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理念,诗歌是一种理想,它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入超越之境,扬弃旧我,走向新我,使人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走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可以说,语文教学是一门高雅的人类艺术活动,而诗歌教学则是这种艺术活动最集中、最直观、最本质的反映。我们要让诗歌的教学充满流动美,通过艺术的审美优化教学艺术,使诗歌教学成为情感美、结构美、语言美有始有终的生命流程,使教学诗歌的课堂充4满无穷的魅力,使师生焕发学习诗歌和创造诗境的热情。因此我们语文教师更要努力地追寻艺术、诗化课堂,引导学生在现代诗歌中得到艺术审美的享受,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并能学会用诗人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学会用诗歌的语言去表现生活,使现代诗歌教学的价值得到最大体现。 参考文献 1郭沫若文艺论集续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7。 2游有基距离审美与深度模式.江海学刊, 1997, (6). 3蒋益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特征.长沙大学学报(第 14 卷) ,2000,9。 4林静在艺术氛围中品诗.中国语文,大语文论坛(第 7 期) ,2007。 5艾青诗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78。 6雪莱为诗辩护.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1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