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1564583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2017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2017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2017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2017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中,设立最早和最晚的分别是()A珠海、汕头B深圳、珠海C厦门、海南 D深圳、海南解析:深圳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设立,成为最晚设立的经济特区。答案:D2下图中属于我国开放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是()AB CD解析:是厦门和深圳,它们属于经济特区,故排除;而是福州和北海,它们属于14个沿海开放城市。答案:C31985年1月,国家决定把长江三角洲开辟为经济开放区,1988年4月又决定扩大该开放区的范围。国家作出该决定的主要目的是()A建设对外

2、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B配合浦东开发的进程,发挥其龙头、辐射作用C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树立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D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并带动内地开发解析:国家把长江三角洲的开放范围扩大,说明是要深化对外开放,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4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开发开放()A上海浦东 B大连、青岛C深圳、珠海 D海南岛解析:根据选项中几个地区的开放时间可知,A项正确。答案:A5由下图可知()1996年浦东新区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图A浦东新区优先发展农业B浦东新区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C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D浦东是

3、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解析:由图例及“投资结构图”可知,浦东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了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上,第一产业即农业的投资很少,A项错误,B项正确;C、D两项无法从图中直接得出结论。答案:B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都是大中城市。我们欢迎外资,也欢迎国外先进技术,管理也是一种技术。这些会不会冲击我们的社会主义呢?我看不会的,因为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二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

4、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经济体制十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开放14个沿海城市的目的,并说明外来资金、技术与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关系。(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对外开放体系形成的过程。解析:第(1)问“目的”要从扩大开放,引进外资、引进技术,推进经济现代化等方面回答;“关系”要紧扣“外来资金、技术与社会主义建设”这一要求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目的:进一步扩大开放,引进外资、引进技术,推进经济现代化。关系:可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补充;可能会带来一些暂时的消极影响,但整体而言是利大

5、于弊。(2)过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基础巩固1邓小平说:“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必须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困难C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解析:邓小平的这次谈话是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此时正值我国改革开放。B、C、D三项都只是材料的表象。答案:A2“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开放的特区,与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共舞。”上述材料是对哪个城

6、市的描述()A广州B上海C深圳D珠海解析:抓住关键信息:“距离香港最近”“最早成为中国开放的特区”,C符合上述要求。答案:C3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它们主要“特”在()A特殊的历史时期 B特殊的地理位置C特殊的社会制度 D特殊的经济体制解析: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它们在对外开放中实行特殊政策、特殊体制、特殊发展方式。答案:D4从1988年起,中国政府先后在一些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经济技术开发区()A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B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C仅分布于沿海开放城市D是我

7、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解析:B指经济特区,应排除;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地也有分布,排除C;D指沿海经济开放区,应排除。故选A。答案:A5前上海市副市长赵启正评价某一重大措施时说:“(它)实现了以点带面,壮大上海,带动周边的战略效果,是经济学理论点轴开发模式的典型案例。”这是指()A开放港口城市 B开辟经济开放区C浦东的开发开放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上海”“带动周边”“点轴开发”等,由此可判断是浦东的开发开放,故选C项。A项太笼统,排除;B、D两项不符合“以点带面”“点轴开发”模式,排除。答案:C6某学习小组以某一城市近现代的发展为研究课题来见证中国的

8、复兴历程,下面是其收集的相关材料,据此可判断这座城市是()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较早地聚集了近代中国各种类型的企业20世纪90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A上海 B广州 C南京 D厦门解析:本题主要通过对的分析可得出结论。20世纪90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重要标志的是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答案:A能力提升71979年春,广东省委书记提出:“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C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D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解析:依据“1979年春”,“在毗邻港

9、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搞贸易合作区”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初对经济特区的设想,故选A项。B、C、D三项都不是背景,排除。答案:A8“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中国不断为世界创造惊喜并不断地在国际场合上发出自己清晰有力的声音。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79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是我们永远需要铭记的。”第一扇“窗”是指()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深圳出口特区C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D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抓住时间信息“1979年”,内容“新中国融入世界”。“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1979年深圳出口特区的建立打开了中国融入世界的第一

10、扇“窗”,1980年正式设立经济特区。答案:B9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下面的方柱状图,该地区经贸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全建立B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浦东进一步开发开放的推动解析:1990年国家把上海浦东作为开发开放的龙头,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图片中就是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地区外贸总额的飞速发展,因此这一地区可以判断是浦东地区。答案:D10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A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B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

11、不同的社会制度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解析:解题关键是找出三个制度的共同点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都属于一个中国,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民族自治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答案:A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夷货非衣食所急,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海防纂要材料二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

12、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摘自张季子九录实业录材料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要把沿海生产的“洋货”向内地销售,繁荣国内市场,满足人民需要;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做贡献。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1985年1月31日)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外方面的主张有什么不同?各出于何种考虑?(2)材料三与材料二的主张看似相同,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一本质差异是什么?(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答案:(1)材料一主张闭关锁国。认为中国无需与外国通商;闭关可以阻止外国入侵,防止内外勾结,维护统治。材料二主张在维护中国主权的条件下,积极引进外资。为了发展民族工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2)材料二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材料三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3)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