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高中历史 单元整合七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1564378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年高中历史 单元整合七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6-2017年高中历史 单元整合七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6-2017年高中历史 单元整合七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6-2017年高中历史 单元整合七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2017年高中历史 单元整合七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年高中历史 单元整合七 新人教版必修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版学案】2016-2017年高中历史 单元整合七 新人教版必修2一、知识结构认读认读要领一种经济模式:斯大林模式。两大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三大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二、重大历史线索1苏联(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历程和经验教训(1)苏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比较项目19171927年19281953年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主题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向社会主义过渡建立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提高综合国力措施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一五”计划;农业集体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19

2、56年赫鲁晓夫改革,1964年勃列日涅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特点由通过行政和军事手段直接过渡转向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实行间接过渡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计划经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仅是对“斯大林模式”的修补;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结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战争需要;但引发了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恢复了经济,巩固了政权,找到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但随着形势发展被逐步放弃形成“斯大林模式”,实现工业化并成为工业强国,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民生没有改善没有根本解决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弊端,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3、(2)苏联(苏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模式,尤其是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需要立足实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在改革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必须把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相结合作为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和中心环节。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正确处理好农业与工业、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的关系,促进各部门协调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推进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社会发展具有多样性特点,要顺应潮流,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学习、借鉴先进经验。2近现代进程中主要经济发展模式经济体制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典型国家英国美

4、国苏联中国所有制私有制私有制为主,兼国有单一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工业化道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化资金来源殖民掠夺、对外贸易、企业积累企业积累、政府投资或扶植农业和轻工业提供资金企业积累、引进外资、政府扶持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全盘集体化(集体大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三、题型应用体验程度型选择题【题型解读】1程度型选择题也叫最佳选择题,其结构是几个备选项与题干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内在联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其备选项的内容一般都与正确题干材料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度。其显著特点是题干中明确提出了程度性的要

5、求,如“最”“根本”“主要”“全面”“决定性”“直接”“本质”等。2此类题型解答的关键是区分选择肢与题干关联程度的大小,关联程度最高的就是选择项。【典型例题】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技法攻略】提炼题干“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初步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是余粮收集制而并非粮食税,排除A。审读排除共产主义存在的依据是生产力高度发展,而当时苏俄的生产力水平很低。这说明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严重

6、的脱离了当时生产力水平,注定失败,B项与之相符。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不能作为该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敌对势力的强大是客观原因,不能作为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明确答案选B【针对训练】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作出死亡判决。”这主要表明()A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B环境问题影响苏联经济可持续发展C环境问题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D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解析:依据材料中“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以及“生态灭绝而作出死亡判决”的信息

7、反映出苏联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给环境带来了大量问题,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21987年,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与新思维中说:“改革就意味着坚决果断地破除已形成的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东西,破除经济管理中的陈旧制度和思维上的教条主义的清规戒律。”这主要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将以政治改革为突破口B试图利用市场调节经济C将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D宏观决策出现重大失误解析:从材料中信息“破除经济管理中的陈旧制度和思维上的教条主义的清规戒律”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改革主张改变斯大林模式,运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故选B。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提到政治改革的内容;C项材料也未反映出来;D项错误,材料中认为发展市场经济从决策上看是正确的。答案:B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