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1550818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西周时期,贵族社会中重要的邦交礼仪是朝聘礼,其礼仪程序贯穿着礼物互赠等。到了春秋时期,礼赠主体由周王室向诸侯霸主转移;至战国时期,明尊卑、序上下的朝聘礼制逐渐被废弃,新的朝聘制度

2、形成。这一变化反映了A礼乐文化的衰落 B争霸战争的需要C分封制度的崩溃 D朝聘礼内容变化2、据左传记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国,请求观赏周朝的音乐和舞蹈。季札观后皆能“尽知其意”,并一一作了恰当的评论,博得了鲁人的敬佩。据此推断合理的是A华夏文化影响扩大 B经济区域差异缩小C民族融合现象出现 D诸侯结盟成为常态3、战国后期,儒家、道家、法家都希望以自己的思想统一天下学术,秦相国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另辟蹊径,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整合。这反映了A吕不韦企图统一各学派 B政治局势影响学术发展C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 D“百家争鸣”局面结束4、据吴慧中国历

3、代粮食亩产研究可知,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増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导致明清粮食亩产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发展长期停滞 B残酷的封建剥削严重伤农C商品经济冲击农业生产 D生产方式制约生产力提高5、下图为1912-1920年中国机械净进口值(海关两)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一战”后中国对西方工业品依赖加剧 B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C“一战”对中国工业的发展起双重作用 D辛亥革命打断了中国工业化进程6、1953年后,中共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有偿地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资料

4、逐步收归国有,实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质变”。这一方式A利于减少对生产的冲击 B全盘借鉴苏联经济模式C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7、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妇女杂志刊登了不少外商广告。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开埠后上海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B近代上海的崇洋媚外之风盛行C近代上海报刊业迎合民众需要 D近代以来民众消费观发生改变8、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各国最为详尽之书,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认为中国在地理上虽不居“正中”,但是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的中心。由此可以说明魏源A主张全面学习西学 B思想具有新旧杂糅的特点C力主固守华夏传统 D借助传统儒学宣扬新思想9、18

5、82年底,华商大量抛售洋务企业股票转而投资生丝市场,使洋务企业陷入绝境。导致朝廷对职业买办操持的洋务企业丧失信心,变其由放权的 “官督商办”为集权的“官员督办”。这说明A政策决定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 B民间资本主导洋务企业发展方向C官员督办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洋务企业的局限性制约了其发展10、1903年,清政府颁布铁路简明章程规定:无论华洋官商,均可禀请开办铁路。如“华商请办铁路,集股以华股获占多数”,“附搭洋股,以不逾华股之数为限,洋商请办铁路,无论集股若干,总须留出股额十分之三,任华人随时照原价附股”。由此可知该章程A便利列强资本输出 B主张铁路国有C不利民营铁路发展 D利于救亡图存11、

6、歌曲生僻字:“跪举火把虔诚像道光,四方田地落谷成仓”,唱的是汉字中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属表意文字,多是原生文明,表声文字多是次生文明(中途遭遇了变故)。在四大文明古国发展中,只有中国仍保留象形文字。这表明中国文化A博大精深领先世界 B源远流长持续稳定C一脉相承豆古不变 D兼收并蓄中西合璧12、1904年,康有为在观看牛津大学学生剧社表演后指出,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他列举了二者在肢体语言、风俗习惯上的诸多相似之处。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由此可知,康有为主张A新陈代谢维护传统文化 B西学中源宣传西方文化C中西结合呼唤制度变革 D托古改制实行全盘西化13、194

7、3年,中共淮北区党委指示:各乡应立即以农民抗日救国会为中心,筹办农村合作社,使合作社真正掌握在基本群众手里,真正成为基本群众与高利贷者及商业资本家作经济斗争的武器。这一批示的执行有助于A冲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 B推动了乡村商业资本流通C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政权 D促进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4、1962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基础上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说明A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 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C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民经济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发展15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

8、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国民政府推行这种政策A完全改变了民族工业结构与布局 B使市场调节的活力大大增强C受苏联经济体制取得成功的影响 D无法缓解抗战物资缺乏问题16、下表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领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此可推知,新时期中国A城乡经济差距逐渐缩小 B市场经济已据主导地位C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D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17、在古代罗马法中,人是分三六九等的。不同等级的人拥有不同的公权和私权,其评判根据是法律人格。而要成为具有完整法律人格的人,需要具备自由、市民和家族三种身份。这表明罗马法A有利于维护奴

9、隶主阶级的利益 B界定了公法和私法的范围C明确了身份和权利继承的关系 D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18、18世纪的英国,首相就某些事务必须征询国王的意见,但决定权在首相和内阁;国王可以授予相关人士封号、勋章,爵位等;如果国王认为政府的某些行为不妥,可以发出警告。这表明此时的英国A君主与首相形成制衡局面 B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C权利法案原则遭到破坏 D内阁权力极度膨胀局面形成19、1969年,联邦德国提出“新东方政策”,表示愿同苏联“互相谅解和信任”,“发展经济和文化联系”,并声称要同东欧对话。同时,又强调该政策不会削弱联邦德国对北约承担的义务。该政策A推动了欧洲局势的缓和 B表明了苏联逐步加强

10、对欧控制C反映出两极格局开始解体 D意味着德国外交摆脱了美国影响20、在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在人类生产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和过度开发带来的各种问题等许多全球性问题。这表明A世界形势动荡不安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C人类需要全球治理 D经济全球化进程缓慢21、下边两图反映了当今世界关系格局,这表明A新的世界秩序已形成 B冷战格局产生新变化C美国陷入了孤立状态 D一超多强,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22、苏联针对马歇尔计划,在1947年7月到8月,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被西方称之为“莫

11、洛托夫计划”。该计划初步筑起了东欧的经济壁垒。“莫洛托夫计划”的出现最终A推动了东欧经济的发展 B顺应了经济区域化要求C加剧了欧洲经济的分裂 D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23、1791年4月,法国国民议会宣布,男女都享有平等的继承权;1792年,宣布男女双方依据同样的法律理由来进行离婚,实现个体的自由,确立起了离婚是人的天赋权利的原则,追求幸福的权利中就包括着离婚权。这说明当时的法国A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女权运动开始兴起C革命深受启蒙运动影响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24、“它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使人们感受到畸形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压迫。它按照自己的美学观选择新的表现对象和方法,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悲观

12、主义,与此相关联的异化观念和表现自我,是它的基本主题。”与材料中“它”的风格特征相吻合的是A巴黎圣母院 B大卫科波菲尔C日出印象 D等待戈多二、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25题、第26题为必考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题第29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15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作答。25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总会在某一个时期进入一个重要的时期,抓住历史的机遇就能实现发展的飞跃,错失历史的机遇只能一声叹息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 我认为从唐到宋还是经历了很大的改变。我们现在拿唐的750年与宋的1050年做一个比较。我们会

13、发现:从外交关系上,唐有霸权,在北方唐以外没有国家,只有少数民族,而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另外,唐时有1/81/4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1/2的人口在南方,南方却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地方,有多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多种语言;唐朝首都是一个典型的Administrative city,是政治的,而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方面,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从社会方面,唐朝人的社会地位还是要看血统、身份,而宋朝人的社会地位则是看教育

14、文化,科举制度被扩大,其重要性在社会中也越来越大。宋朝9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是士人,仍是国家的精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分。到了13世纪中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45万人,但只有500人得到进士。包弼德唐宋巨大历史变迁的现代意义:对nation观念的重新思考材料二 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就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500年前后,许多事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就把自己的疆域封闭起来,使它与外界隔离,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基督教大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