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1550785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西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西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西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西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桂林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科试卷1.在实验室中,通常将金属钠保存在( )A. 水中B. 煤油中C. 四氯化碳中D. 汽油中【答案】B【解析】A、金属钠和水之间能反应,所以不能保存在水中,故A错误;B、金属钠与煤油不反应,且密度比煤油大,沉于煤油底部,隔开了空气,所以钠能保存在煤油中,故B正确;C、金属钠与四氯化碳不反应,但密度比四氯化碳小,浮于煤油,能接触到空气,所以钠不能保存四氯化碳中,故C错误;D、金属钠与汽油中不反应,密度比汽油大,沉于煤油液面,但汽油的沸点低于煤油,易挥发,所以钠不能保存汽油中,故D错误;【点评】金属的保存需要考虑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2、.鉴别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A. 萃取B. 渗析C. 过滤D. 丁达尔效应【答案】D【解析】鉴别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最简便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为氢氧化铁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为氯化铁溶液,答案选D。点睛: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散质粒子小于1nm的分散系为溶液,分散质粒子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鉴别胶体和溶液用丁达尔效应,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为胶体,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3.已知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 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溶液为无色B. 中溶液的溶质组成有2种情况C. 中溶液的

3、溶质除酚酞外,还有3种D. 加入过量稀盐酸后,中只观察到沉淀消失,产生大量气泡【答案】C【解析】碳酸钠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故A错误;中溶液的溶质组成有(碳酸钠、酚酞、氢氧化钠),(酚酞、氢氧化钠),(酚酞、氢氧化钠、氢氧化钙)3种情况,故B错误;中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氯化钠、氯化钙、氯化氢,故C正确;加入过量稀盐酸后,中观察到沉淀消失,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故D错误。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石灰乳与过量碳酸氢钙溶液反应:HCO3Ca2OH=CaCO3H2OB. 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Fe3+3H2O(沸水)Fe(OH)3(胶体)+3H

4、+C. 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O2 + OH HCO3D. 氧化钠与盐酸反应:O22H = H2O【答案】B【解析】A、石灰乳不能拆,选项A错误;B、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沸水)Fe(OH)3(胶体)+3H+,选项B正确;C、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 +2 OHCO32+H2O,选项C错误;D、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a2O2H =2Na+ H2O,选项D错误。答案选B。5.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大量共存,溶液呈现无色,且加入一小块钠后仍然能大量共存的是A. K+、MnO4、S

5、O42、H+B. Ba2+、Na+、HCO3、NO3C. Na+、NO3、K+、ClD. Ca2+、NO3、Cl、CO32【答案】C【解析】A中MnO4为紫色,不符合题意,且H与Na反应;B中Na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与HCO3反应,有CO32生成;D中Ca2与CO32不共存。6.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28g以任意比组成的CO与N2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2NAB. 将100mL0.1mol/L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Fe(OH)3胶粒数目为0.01 NAC. 在H2O2 + Cl2 =2HCl + O2反应中,每生成32g氧气,则转移4NA个电子

6、D. 1L 1 mol/L 的盐酸中有NA 个HCl分子【答案】A【解析】A、CO与N2的摩尔质量都为28g/mol,n= =1mol,都为双原子分子,则28g以任意比组成的CO与N2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2NA,选项A正确;B、依据胶体微粒是氢氧化铁的集合体分析,将100mL0.1mol/L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可制得Fe(OH)3胶粒小于0.01NA,选项B错误;C、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1mol,氧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所以生成32g氧气转移电子数为1mol2NAmol-1=2NA,选项C错误;D、1L 1mol/L的盐酸中不存在氯化氢分子,选项D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胶

7、体组成和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计算,物质组成的微粒分析判断,物质的量和微粒数的计算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7.将钠、镁、铝各0.3 mol分别放入100 mL 1 molL1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A. 123B. 632C. 311D. 111【答案】C【解析】2Na+2HCl=2NaCl+H2,0.1molHCl消耗0.1molNa,生成0.05molH2,剩余的0.2molNa将继续与H2O反应生成H2,2Na+2H2O=2NaOH+H2,0.2molNa与水反应生成0.1molH2,所以0.3molNa共生成0.15molH2;Mg+2HCl=MgCl2+H2,0.

8、3molMg与0.1molHCl反应,Mg过量,根据HCl的量进行计算,所以生成的H2的物质的量为0.05mol;2Al+6HCl=2AlCl3+3H2, 0.3molAl与0.1molHCl反应,Al过量,根据HCl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所以生成的H2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三种金属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0.15:0.05:0.05=3:1:1,答案选C,正确答案为C。点睛:本题重点考查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算,当两种反应物的量都已知时,需要判断两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如果不是恰好完全反应,必须根据量少的物质进行计算。特别注意的是:当Na过量时

9、,剩余的Na继续与H2O反应产生H2。8.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5NH4NO32HNO34N29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A. 53B. 54C. 11D. 35【答案】A【解析】根据反应方程式,5mol的NH4NO3中含有5mol的NH4和5mol NO3,NH4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 N2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0价,所以5mol的NH4共失去35=15mol电子,作还原剂生成氧化产物N22.5mol;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5价,其中2mol NO3生成2HNO3化合价未变,3mol NO3作氧化剂生成还原产物N21.5mol,共得到53=15mol电子

10、,所以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5:2.5=3:5,答案选D。点睛:氧化还原反应价态的变化规律中有两点:相互靠拢,不发生交叉,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是逐级变化,在具体应用中体现出来的是归中和歧化反应,所以这两类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9.已知氧化性强弱顺序:Cl2 Br2 Fe3+I2。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 Br2+2I= I2+2 BrB. 2FeCl2+Cl2 = 2FeCl3C. 2FeCl2+2HCl+I2 = 2FeCl3+2HID. 2Fe3+ + 2I= 2Fe2+ + I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该反应能发生,A正确;

11、B、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氯化铁,该反应能发生,B正确;C、氯化铁的氧化性强于碘,可以氧化碘离子为单质碘,但单质碘不能氧化氯化亚铁,反应不能发生,C错误;D、根据C中分析可知反应能够发生,D正确,答案选C。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10.如果Fe3、SO42、Al3和M四种离子以物质的量之比为2411共同存在于同一种溶液中,那么M可能是( )A. NaB. OHC. CO32D. Cl【答案】D【解析】Fe3+、SO42-、Al3+和M四种离子以物质的量之比为2:4:1:1共同存在于同一种溶液中,由电荷守恒可知,32+3124,则M为阴离子,设电荷数为x,则:32+31=24+x1,解得x=1,又

12、选项中OH与Al3+、Fe3+发生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共存,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电荷守恒和氧化还原的考查,把握电荷守恒确定阴离子为解答的关键。11.常温常压下,用等质量的H2、CO、NH3、H2S分别吹出四个气球,其中气体为CO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H2、CO、NH3、H2S的摩尔质量依次为2g/mol、28g/mol、17g/mol、34g/mol,则等质量的四种气体物质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H2NH3COH2S,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常温常压下四种气体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为H2NH3COH2S,则A、B、C、D气球中气体依次为H2S、CO

13、、NH3、H2,答案选B。12.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可以实现的是( )A. KC1O3KC1B. COCO2C. Fe2(SO4)3FeSO4D. Na2O2NaOH【答案】C【解析】A、KC1O3分解生成KC1和氧气,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需要加入还原剂就可发生,选项A不选;B、COCO2碳的化合价升高,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选项B不选;C、Fe2(SO4)3FeSO4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必须加入还原剂才可以实现,选项C选;D、Na2O2NaOH,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过氧化钠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需要加入还原剂就可发生,选项D不选。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

14、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应用。解答此类问题需掌握以下规律: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具有较强氧化性;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具有较强还原性。13.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少量金属钠,最终产物是A. Na2CO3B. NaOHC. Na2OD. Na2O2【答案】A【解析】切开金属钠置于空气中,切口开始呈银白色(钠的真面目)变暗(生成Na2O)变白色固体(生成NaOH)成液(NaOH潮解)结块(吸收CO2生成Na2CO310H2O)最后变成Na2CO3粉末(风化),有关反应如下:4Na+O2=2Na2O、Na2O+H2O=2NaOH、2NaOH+CO2=Na2CO3+H2O、Na2CO3+10H2O

15、=Na2CO310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最终的产物是Na2CO3。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发生的现象,体现了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根据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可以解释发生的现象。14.将一小块钠投入盛50mL澄清饱和石灰水的烧杯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 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B. 有气体生成C. 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D. 溶液变浑浊【答案】D【解析】A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会浮在水面上,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且钠的熔点较低,使钠熔成小球,钠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气使小球到处游动,A不符合题意;B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所以有气体生成,B不符合题意;C钙的活泼性大于钠,且钠、钙都易和水反应生成碱,所以钠在水溶液中不可能置换出钙,C符合题意;D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且放出热量,随着反应的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