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2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1550671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2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2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2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2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2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2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2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别康桥(授课日期: 年 9 月 6 日 星期 班级 班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中意象的含义,感知诗歌的意境美。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诵,训练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授课题目再别康桥拟 1 课时第 1 课时明确目标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的意境美。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的意境美。难点:理清本诗的情感脉络,把握诗歌的主旋律。课型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师 活 动 设 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由人间四月天将学生带入徐志摩的话题中,让学生讲述对他的了解补充:徐志摩(18

2、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等,浙江海宁人,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新月派”代表诗人,深受英国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影响,创作讲究意境创造和音律和谐。著作有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等,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使诗人获得巨大声誉的诗作。这首诗写于1928年,诗人第三次重游英国,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让徐志摩写下了这首传世之作,表现出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二、听录音,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三、整体感知,把握本诗的感情脉络让学生把七节诗分别用两字概括:作别金柳

3、水草(青荇)潭水寻梦沉默告别诗人感情波澜的起伏: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诗人的感情从惆怅到热烈,在第五节达到高潮,第六节陡然低落,沉浸于寂然,最后只能带着无限的怅惘离去。这种感情的变化正是基于对康桥不可遏制的爱,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诗的开始用了三个“轻轻的”,仿佛母亲怕惊醒熟睡的婴孩一样,诗人对康桥的那份怜惜,那份依恋跃然纸上。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又定下了全诗哀而不伤的抒情基调。因为眷恋,所以当诗人即将离去时,寻常的景物在诗人充满感情的目光中也变得不寻常起来。二到四节作者融情入景,为我们营造出一个色彩鲜明,幽婉怡人的意境。第五节诗人的迷恋达到了高潮,想要撑一只长篙,

4、划向康河深处放歌,去寻他“彩虹似的梦”。然而梦毕竟是梦,诗人不得不面对现实,第六节,诗人的思路急转,由幻想回到现实,只有在沉默中体会别离的惆怅。最后一节与开头呼应,“云彩”本不能带走,诗人却强调“不带走一片云彩”,悄悄地离开,不惊醒这里的一花一草,这种夸张手法表现出诗人不愿惊动康桥的温柔情意。全诗快乐与惆怅交织,柔美与伤感并存,优美的景物描写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情厚意。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跌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正可谓“此

5、时无声胜有声”。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一起。全诗淡淡起头,又淡淡结尾,抒发眷念深情时热烈而有分寸,令人回味。诗人的情怀并不是直白的显露,而是融情入景,为我们展现了康桥旖旎的风光。四、对比阅读,把握送别基调古人云:“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江淹别赋)抒离别之情的诗作可谓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哪些诗词?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6、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色轻轻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问1:与古代送别诗词作比,再别康桥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何独特之处?明确:送别的对象特别。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问2、大家看过柳永雨霖铃这首词吗?“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种离别的气氛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沉重)就是词中所说的“多情

7、自古伤离别”,从以上送别诗作中,我们看到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如柳宗元有别舍弟宗一:“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都是两眼泪汪汪的离情别绪,那徐志摩的这首诗呢?大家读了有没有这种沉重之感?明确: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营造的气氛轻松)五、从诗歌意象入手赏析1、设想一下,如果你们要远行,将如何描写离别场景呢?明确: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出一种脱俗的清新感。(意象的选择新颖)2、作者选

8、取了哪些景物,融入了什么感情?明确:云彩、金柳、青荇、柔波、青草、星辉等,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依恋。全诗通过这些意象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如一首小夜曲,让人如痴如醉。3、意象的描绘好在什么地方,请找出你认为最美的意象并作简单说明?A、金柳:“柳”不是一般的意象,古代的离别诗中经常出现“柳”这一意象,因“柳”与“留”谐音,来表达惜别之情。以“柳”为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举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李叔同送别)4、“金柳”,为什

9、么不说杨柳、绿柳?既与夕阳相映,落日熔金。同时金又是最富贵的一种颜色。这里的柳已经不是普通柳树了,而是代表着整个康桥,作者对康桥的感情至美如金!所以他选择了柳树最美的时刻来加以描绘,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的时刻,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可见康桥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暗喻手法的运用,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B、青荇招摇;软泥让人们联想到泥的细腻与光滑,让人有亲近的愿望;“油油的”光润的样子,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摇多含贬义,常与“过市”连用;另有“逍遥”一义。用“逍遥”写水草,拟人,显现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这种水草在柔波里招摇的意

10、象,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象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6、为什么本来很寻常的景物在诗人的眼里变得如此美好?明确:因为这些景物上寄予着作者对于康桥的无限留恋。柳草本无情,有情的是诗人,当它们变为诗人笔下的形象时,也就融入了作者的情思。这时候,我们就称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物为意象。如果没有负载这种情感,就只能称物象了。而这首诗是通过一组意象来抒发作者情怀的,那么它所烘托出的那种气氛,那种艺术境界,我们就称之为意境。物象意象意境。物象是客观的,意象是融入了词人主观情感的物象,意境,是诗人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感受后产生的

11、一种情怀。一般说来,诗词都是借助“意象”来抒情的诗人将自己的爱和眷恋与对自然景色的歌咏熔于一炉,景中含情,融情于景,在亦情亦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中,表现出对康桥的一片深情,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六、在诗歌的形式美方面,徐志摩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美的诗学主张建筑美明确:建筑美,是结构的匀称和句式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四行一节,每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于参差中见整齐,每句字数相近,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最后一节以两个“悄悄的”与首节对应。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音乐美明确: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主要体现

12、在节奏感、旋律美和弹跳性等方面A、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跌宕起伏和轻柔舒缓的旋律感。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B、“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使音节趋于和谐,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C、回环复沓。首末两节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音响效果。诗歌的第一节,三次使用“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二节到第六节舒缓而悠扬,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也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这优美的节奏如涟漪般荡漾开来,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绘画美明确:绘画美,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

13、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七、自由质疑1、为什么诗人一开始说“轻轻的我走了”而不是“我轻轻地走了”,后者不是更符合语法规范吗?明确:前面讲过调整语序的作用,一个是强调,一个是音韵的需要。这里主要是强调,而且这样一写,音韵上

14、感觉也好一些。诗人以轻轻的告别突出了宁静的基调,连用三个,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康河给诗人留下的最美的印象,就是她的宁静与和谐“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这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感体验?景美,表现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象征着作者追求的自由,回归自然,体现作者的文化选择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现的那份安闲、自由、正是诗人向往的境界,由此而生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的情绪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做水草:感情深化,不想走了。留恋。2、怎样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悄悄无声

15、,笙箫有声,这是一对矛盾,但在作者这里却达成了统一。诗人内心一定翻滚如大海,但是离别愁绪压倒了一切,所以痛苦的笙箫离别曲只能在心中回荡。这是多么沉重的痛苦啊。(别离的笙箫是悄悄的,看似矛盾,实际上在这里达成了统一,悄悄有孤寂的意思,离别的笙声更加剧了作者内心的孤寂)3、如果仅仅是对剑桥大学的美好回忆,那为什么不说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剑桥图书馆?康桥的风光是十分优美的,诗人称康桥为“全世界最美丽的一条水”。在诗人对康桥的眷恋里,饱含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这种热爱与向往不是般人的游山玩水,而是诗人性情与大自然深深的契合。诗人说过:“我是一个生命的信仰者人是自然的产儿,就比枝头的花与鸟是自然的产儿;但我们不幸是文明人,入世深似一天,离自然远似一天从大自然,我们取得我们的生命;从大自然,我们应分取得我们继续的资养。”这里的康桥世界,已成为大自然的象征。康桥世界的自然风光滋润着诗人的心灵,一次次地给诗人带来欣喜和快乐;同时也一次次地抚平诗人心头的创伤,荡涤去了诗人的“烦闷,枯索”。所以诗人对康桥的描写并不是完全写实的,而是撷取了最具典型意义的几样景物,遗其貌而取其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