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论文-试析员工个体价值观在中小企业发展转型中的影响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01524748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论文-试析员工个体价值观在中小企业发展转型中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组织行为学论文-试析员工个体价值观在中小企业发展转型中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组织行为学论文-试析员工个体价值观在中小企业发展转型中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组织行为学论文-试析员工个体价值观在中小企业发展转型中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组织行为学论文-试析员工个体价值观在中小企业发展转型中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论文-试析员工个体价值观在中小企业发展转型中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论文-试析员工个体价值观在中小企业发展转型中的影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试析员工个体价值观在中小企业发展转型中的影响2010级MBA苏州班KDH【摘要】:近年来,中国的中小企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向提高效率、提升质量、自主创新、提升技术、品牌经营转型,因此现代企业越来越需要创新变革、“以人为本”、超经济主义、个体精神等价值观。而同时,个体价值观在改革开放以来,也在不断变化,且不同群体的差异比较明显。本文通过分析个体价值这一因素在中小企业转型期中所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促进员工个体价值观与中小企业发展转型相适应的措施。【关键词】:中小企业 企业转型 员工个体价值观 组织行为学一、 前言(一)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我国大量的中小企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

2、时期。企业转型是指企业长期经营方向、运营模式及其相应的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的整体性转变,是企业重新塑造竞争优势、提升社会价值,达到新的企业形态的过程。以往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忽视企业价值观转型在企业转型中的作用,特别重视对战略措施方面的研究,如制造业内涵的升级、用现代服务业提升制造业、走自主创新之路、实施行业优化整合、做专做强主业、出口转型升级、实施走出去战略、从OEM到ODM再到OBM等;二是注重研究企业领导者的价值观转型对企业转型的影响,而员工个体价值观仅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 三是不够重视个体价值观转变的时代性和独特性,未能把个体价值观转变的时代特征与企业转型的内

3、在需求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将试对个体价值观在中小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探求个体价值观转变与企业转型发展相适应的途径。(二) 本课题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1. 个体价值观分析2. 中小企业转型分析3. 企业转型中企业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分析4. 个体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相互作用5. 使个体价值观与企业转型相适应的措施分析二、 个体价值观的变化分析(一) 个体价值观的理解个体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客观事物重要性和有用性的评价和看法,如对金钱、友谊、权力、自尊、工作成就和对国家的贡献等的评价性看法。对诸多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人们心目中的轻重主次的排列次序,就构成个人的价值观体系

4、。价值观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对事物的好坏的基本评价和看法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几乎不会改变。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知识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等,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有可能发生变化,由此影响到人们的价值观。(二) 青年群体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知识、时间、金钱等诸多事物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南大学徐华春所作的调查显示,改革开放后,中国青年的个人取向日益提升,对自我发展与价值实现更加重视,他们渴望成功,要追求一种独立的、有个人特点的性格和生活、行为方式。从1988年人们将“有所作为”、“雄心壮志”排在前列,到现在对“自我实现”的排序居最前。青年人也开

5、始更加重视个人幸福如和谐的人际关系,家庭安宁。这呈现出从集体主义观念到追求个人成功,再到兼顾人际与自己幸福感的变化。与改革开放之处的青年相比,他们不但要追求个人发展、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事业成功,同时也希望获得真挚的友情、亲情、爱情及个人幸福感。(三) 不同群体个体价值观的差异同时,不同的群体,如农民工群体与城市工人群体、不同年龄代层群体等。以不同年龄代层群体为例,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的李万县等人针对工作价值观代际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随着职工年龄的增长,其工作技能和工作自觉性逐步提高,工作价值观也日趋成熟。相对于年轻职工而言,年长职工更容易体会到工作的价值,更能认同本职工作,包括工作

6、的社会声望、成就取向,尤其是工作与生活平衡以及人际和谐等特征,并且这种认同感从职业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到维持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工作经历的延伸而不断增强。所不同的是,处于职业维持期的员工表现出最低的“工作满意感”,其可能的原因,一方面与工作不适应有关。现代工作的信息化程度提高,企业岗位基本是信息化和微机化,而职业维持期的员工出生于20世纪50一60年代,他们在接受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方面会逊色于20 世纪70一80 年代出生的员工。因此,这些在“主人翁”责任感和“雷锋精神”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员工,面对现代工作可能会有“愿望与现实”、“热情与能力”等方面的冲突,因而产生“力不从心”的感受。另一方面

7、可能与现代企业的竞争机制和“年轻化”趋势有关。员工队伍的年轻化,必然给这些“老职工”带来“下岗”或“提前退休”的压力。这种压力势必降低他们的工作满意感。因此,这种变化了的个人价值观在企业也在寻求相应的匹配。体现在,员工需要企业认同其追求个人成功的努力,需要企业营造健康的企业人际关系,保障其个人幸福感。三、 中小企业发展转型分析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为了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迈上全球产业链的高端,中国企业需要加快找到适当的转型升级方式和路径。(一) 从单纯的规模扩大、数量扩张向提高效率、提升质量转型加大研发投入,在发挥原有比较优势的同

8、时,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握世界产业技术革命的新趋势,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以信息技术、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技术基础的根本转型。(二) 从简单模仿、劳动密集向自主创新、提升技术转型促进自主创新、产业升级,从注重物质要素投入向注重人力资本投入转型,从单纯的生产经营向注重资本经营转型,大力整合国内资源,深入挖掘国内市场的潜力,不断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三) 从单纯的产品经营向注重品牌经营转型加快自主品牌的建设,要提高盈利能力必须学会打造和管理品牌,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在中小企业的转型中,企业价值观转型是一个显著的标志。现代企业价值观

9、越来越多的体现出以下的特点:(一) 创新变革的价值观。当今世界瞬息变幻,技术飞速进步,因而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只有以紧迫的忧患意识进行创新变革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才有可能赢得生存发展的挑战。为此企业要将创新和变革引入企业核心价值观,引导企业的总体经营战略、组织架构、管理体系等方面的不断变革。(二)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以人为本”是企业价值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最终目标,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协调好人际关系。企业用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把企业发展与个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建构优秀的企业价值观体系。(三) 超经济主义的价值观

10、。超经济主义价值观认为,企业不仅是一个趋利性的经济组织,或者是员工养家糊口的地方,而且还是一个人们自我价值实现、精神支持和体现社会责任的组织,传统的物质奖励、控制式等管理方式,正在被精神激励、价值引导、文化感化所补充。(四) 个体精神的价值观。一是承认员工追求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和现实性,承认员工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达到目标的可能性,形成尊重个人的良好氛围;同时,认识到企业价值观模式的建构是在承认和尊重个性多样化的基础上,在维持企业工作的有序性的同时,尊重员工个性,发挥员工的创造能力,引导员工将个人能力释放到提升组织绩效上来。实现组织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双赢。四、 个体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相互影响(一)

11、 企业价值观概念分析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我们对企业价值观的定义可以从对组织价值观的研究中引申而来。组织价值观的研究是随着组织文化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的,Rokeach (1979)、 Wiener(1988)、 Padaki(2000)、 Williams(2002)等人都对组织价值观作了不同的概括和定义。组织价值观研究主要形成以下四个方面的共识:一是组织价值观概括了组织的目的和存在的价值,说明了组织的事业和期望的目标;二是组织价值观说明了实现组织目标和事业组织所认可的方式和行为规范(如合作、高效);三是组织价值观体现在在组织活动过程中,组织成员之间以及组织成员与外部成员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广泛

12、具有的信念;四是组织价值观能够作为信念被组织成员领会并去实践,渗入整个群体的观念和态度。(二) 在企业中的工作价值观工作价值观在企业中,是最为重要的个体价值观之一。其英文是:work values,曾被称为择业观,也被称为职业价值观,也被译作工作价值观,所反映的价值倾向基本上是一致的。国内外学者如Super(1960)、Elizur(1974)、Ros(1999)等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国内学者于海波、张大均等(2001)提出的概念是,职业价值观是人们依据自身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统。可见,工作价值观指的是个体在职业选择上所

13、体现的价值观,是个体在工作方面所表现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反应倾向。(三) 个体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相互作用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判断的基本标准,是个体基础层面的信念。个体价值观是基于个体自身需求所做出的,特别是个体工作价值观反映了个体追求的与工作有关的目标以及对某种工作相关结果的价值判断。而企业价值观是受到企业领导者深刻影响、基于企业成员的共同认知,反映了企业成员追求共同事业以及实现其事业所广泛认可的方式和行为规范。五、 使个体价值观与企业转型的需要相适应(一) 以企业转型目标确立企业价值观的改进方向各企业的转型目标不同,企业价值观的转型目标也千差万别。企业需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转型中价值观的发展方

14、向。(二) 重视研究个体价值观的时代和群体差异企业员工个体的时代差异和群体差异是主要存在的个体价值观差异形式,只能重视研究本企业的员工特征,才能使相关的措施符合实际情况。(三) 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个体价值观符合企业转型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中, 在员工招聘、培训、考核等各个环节,要能够体现出对于价值观的追求,把企业转型所需要的企业价值观充分落实于实践。(四) 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使个体价值观符合企业转型需要要充分发挥组织文化的导向、团结凝聚、激励振奋、约束和教育等功能,使企业价值观能够在尊重个体价值观差异的同时,产生引导和同化效应。充分利用个体价值观中符合企业转型需要的积极因素,减少不符合需要的

15、消极因素。【参考文献】:1 刘鸿明;邓久根. 转型中成长:中小企业的发展之道. 中国国情国力,2010;11:30-352 陈兴淋. 组织行为学.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2007.4重印):6065,2662773 王民钢. 我国企业价值观管理模式研究.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ul.2009; v01.8 No.44 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前沿M许斌,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5 廖小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价值观变迁的研究. 科学社会主义,2006第1期;63686 陈乃醒,傅贤治主编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7 李万县;李淑卿;李丹. 工作价值观代际差异实证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Mar 2008;121:1268 王莉娟. 中国企业员,l:企业价值观调奔研究.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20079 王吉发. 企业转型动因及路径研究. 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