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2018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518672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2018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师招聘2018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师招聘2018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师招聘2018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师招聘2018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2018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2018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山东教师3月18日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 )A卢梭B培根C康德D洛克【答案】B项。解析: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年)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并与其他学科并列。2.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B孟子C论语D中庸【答案】A项。解析: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和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3.教育具有自身特点和規律,对

2、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B阶级性C社会生产性D相对独立性【答案】D项。解析:考察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含义。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包括与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具有历史继承性等。4.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A社会生活B科学实验C生产劳动D学校教育【答案】D项。解析:考察教育的经济功能,即教育与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5.“再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这说明教学活动具有( )。A引导性B简

3、捷性C直接性D实践性【答案】B项。解析: 教学活动具有间接性、交往性、简捷性、教育性以及引导性等特点。教学活动将要教授的课程內容经过筛选和科学编排,用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更符合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因此过程中省略掉很多知识获取的过程,具有简捷性。符合题干表述。6.发达国家大多数已经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人口数量和质量D社会意识形式【答案】B项。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力决定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

4、内容和手段。7.我国学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A.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B政治教育、道德数育和公民教育C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D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答案】C项。8.张校长特别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以此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张校长强调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法B示范法C锻炼法D说服法【答案】A项。解析:题干中“重视文化建设”,“让一草一木都开口说话”旨在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与陶治法内涵相符,具体来说属于环境陶冶。9.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皆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的作用在于使之实现。由此,他提出

5、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称为()。A指导性教学B情境教学C非指导性教学D程序教学【答案】C项。解析:人本主义学者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即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着眼于教学的长期、间接的效果、倾向、変化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10.学校课程有多种类型,其中最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是( )。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活动课程D隐形课程【答案】A项。解析:按照课程內容的属性,可以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学科课程主要是学习间

6、接经验,活动课程则主要是学习直接经验。学科课程主要是从各学科领域中精选的部分内容,按按照该领域的逻辑结构构成的知识体系。因此,学科课程最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11.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过程是( )。A课程评价B课程实施C课程组织D课程设计【答案】D项。考察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设计是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过程。是对课程目标、教育经验和预设学习活动的具体过程。12.维果茨基认为评价人类发展应从四个层面进行,除了微观、个体、社会历史外,第四个层面是( )。A文化层面B

7、系统层面C技术层面D规范层面【答案】B项。解析:维果茨基主张,要理解心理机能的任何方面都必须理解其产生的起源与历史。维果茨基使用了发生学的分析方法,考察人的发展的起源和历史,他认为,对发展的分析涉及四种分析水平的相互交织:第一种分析水平是种族发生分析,种族发生分析将人与其它动物区分开来,其标志是工具的使用,尤其是符号形式的心理工具;第二种分析水平是文化历史分析;第三种分析水平是个体发生分析;第四种分析水平是微观发生学分析。其中种族发生分析(phylogenesis),即系统分析。所以选择B选项。13.当人们听到一种自己觉得可怕的声音时,往往会感到发冷,甚至起鸡皮疙磨,这种现象称为 ( )。A适

8、应B对比C联觉D后像【答案】C项。14.隐藏图形测验中,要求被试在较复杂的图形中(见右图),把隐蔽在其中的简单图形分离出来(见左图)。有些被试者能排除背景因素的干扰,从复杂图形中迅速、容易地分离出指定的简单图形,这些被试的认知方式为( )。A整体型B序列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解析】C项。解析:考察认知方式(认知风格)。场独立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线索作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则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信息,并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15.学习了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后,再学习梯形的面积公式就比较顺利。这种迁移属于(

9、)。A零迁移B逆向迁移C负迁移D正迁移【答案】D项。解析:考察迁移的分类及其含义。由题干“顺利”可知,属于正迁移。16. 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使小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光圈和椭圆形光圈,研究者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不给予强化,那么小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该过程称为( )。A刺激分化B刺激泛化C刺激获得D刺激消退【答案】A项。解析:刺刺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17.初一学生许明努力学习就是想获得亲朋好友的赞扬。根据奥苏贝尔的理论,驱动许明行为的是( )。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

10、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成就内驱力【答案】B项。解析: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获得家长和老师的赞许和认可。18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认为,对情绪产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环境B生理C刺激D认知【答案】D。解析:沙赫特与辛格的两因素情绪理论认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1.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手心出汗、心率加快等;2.个体必须对生理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在这两个因素中,认知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19.在对学生李刚网络成瘾的干预中,老师要求其在手腕上套一根橡皮筋,一旦感觉自己想上网就用力拉橡皮筋弹自己。这位老师所要求的方法称为( )。A强化干预法B厌恶干预法C转移

11、注意法D延迟满足法【答案】B项。解析:厌恶干预又称惩罚干预,是指采用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减少或消除一些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包括橡皮圈拉弹、社会不赞成、内隐致敏等方法。强化干预是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基础之上的。它是指系统地应用强化手段去增加某些适应性行为,或减弱、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的方法。例如,某一行为若得到奖赏,则以后该行为重复出现的频率就会增加;反之,得不到奖赏的行为出现的次数就可能会减少。20.在一次心理健康培训班教学测验中,关于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学员们的答案不一,共有四种。其中。正确的是()。A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B学会调节和学会适应C学习调适和寻求健康D适应学习和适应社会【答案】

12、A项。解析: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层:基础目标和高级目标。其中基础目标是学会调适,高级目标是寻求发展。因此备选项A正确。21.江金当了一段时间教师后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教学的基本要求,此时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如何提高学生成绩、教好每一堂课。按照福勒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江金处于(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关注自我阶段【答案】C。关注情境阶段教师把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如何上好每一堂课的问题、关心班级的凝聚力、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22.教育具

13、有历史继承性。【答案】该说法是正确的。教育尽管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制度的制约,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即具有对民族教育传统的历史继承性,教育所继承的一切,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综上,题干说法正确,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体现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评分标准:判断2分,相对独立性2分,分析历史继承性3分,总结1分。23.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答案】该说法是正确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而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依靠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来完成;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

14、的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综上,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自然教学也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24.注意的分配就是注意的分散。【答案】该说法不正确。注意分配和注意分散是两回事。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功。注意的分散,又称分心,是指在意过程中,由于无关刺的干扰或者单调刺激的持转作用引起的偏离。前者是根据任务需要,有目的地主动地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后者是由于外部刺激或主体内部因素的干扰作用引起的,是消极被动的,违背了活动任务的要求,偏离了正确的注意对象,降低了活动效果。故该说法不正确。25.学生知识越多,能力越强。【答案】该说法是错误的。知识不等于智力,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应,能力是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现在已经达到的成就水平,而且包含了一个人具有的潜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发展能进一步促进知识的掌握。但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能力的高低。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有条件的,教给学生的科学规律性的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能力。可见能力的高低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题目说法错误。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26.简述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