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如何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518498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应如何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应如何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应如何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应如何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应如何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应如何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应如何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应如何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语文组 吕毓彬不久前看到美国学者阿姆思特朗写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一本书,深受启发,其中关于如何看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何看待有行为问题的学生,对于教师很有启发意义。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常常要求教师去发现学习困难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运用优势去克服自己身上的不足。可是在实际教育中,教师常常抱怨:我很难看到学习困难学生的优点,看到眼里的只是缺点,学生根本没有优点,比如学习成绩差,注意力分散,上课纪律不好,脑子反应迟钝等,哪里有什么优点和长处呢? 教师眼里的学习困难生之所以有这么多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是由于教师用业已习惯的思维方式去看学生,这种思维

2、方式由于长期的积累和强化,已经深深地扎了根。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呢?总的说来是一种横向比较的思维方式,教师习惯于把所有的学生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比如,衡量学生的发展,只有分数做标准,衡量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正确,只用上课是否乖乖地听课,是否遵守课堂纪律作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是否聪明,只用反应速度的快慢作为衡量标准。 而事实上,这种用唯一的标准去衡量的横向比较的方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衡量的标准不是绝对唯一的。比如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得到发展,不能单单只有学习成绩一个标准,还有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情感、学习的习惯、以及学生的价值观等等。 衡量学生学习方式的好坏也不能用是否遵守课堂纪律作为唯一的标准。对一

3、些孩子来说坐下来静静地听教师讲课是比较适宜他们的学习方式,而对另外一些孩子来说,他们更希望通过争论或者讨论来获得知识。对一些孩子来说,他们更希望动手操作、动手实验来获取知识。还有一些孩子希望通过身体的运动来学习。 至于衡量学生是否聪明,单凭脑子反应速度的快慢更是不科学的。由于人天生就有气质的不同,有的人反应速度快,忘却的速度也快,而有的反应速度慢,但是掌握以后忘却的速度也慢,我们很难说哪种气质的人更聪明。 那么教师该如何面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者说是有差异的学生呢?一、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的差异 (一)建议教师换一种思维方式,尽量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待学生的特点。 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

4、分散,那么就把他看作是一个发散性思维比较好的一个学生吧。有的学生写作业很拖沓,那么他可能是一个仔细周全的人,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那么可能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或者有另外的特殊才能,有的学生非常懒惰,那么他可能是个非常放松的学生,等等。 阿姆思特朗博士列举了很多诸如此类的现象,他把许多学生不可忍受的缺点换了一种角度去看,则都变成了一种积极的品质,这样,学生身上的缺点都变成了优点或者自己的特点,不再是一种消极的品质。如果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了缺点,那么教师就会对学生产生很多好的期望,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学生就真的没有了缺点,并且一点点实现教师的期望,这是我们教师都希望看到的。作为教师,您不妨把以

5、前您认为的学生身上的缺点一一列举出来,然后试着用另外一些更积极的词语来描述它们,解释它们,相信您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二)教师要成为学生强项的发现者 很多资料刊载过,在国外,如果你要问他们的老师:“你们班谁是最好的学生?”他们都没办法回答。因为在他们眼里,所有的学生都一样可爱,所有的学生都一样优秀,只不过他们表现在不同的方面而已。如有的学生是语言高手,有的是写作高手,有的是画画天才,有的是动漫小专家,也有的是运动健将等等。他们把学生的特点分得很细,每一方面都有不同的学生擅长。如果教师也能够把自己班学生的特点分得很细,教师就会发现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项,因此,教师就能成为学生强项的发现者。

6、而现实中有许多教师却更多地注意学生的缺点,看不到他们身上的优点。例如一位初中的学生在课外学习了几何画板后告诉老师,可以运用几何画板来做抛物线。教师不但没有对学生课外学习的知识进行表扬,而是表现出淡漠的神情。学生积极要求自己来演示,并说可以教给老师(老师本人不会),而老师却说,你把学校的计算机弄坏了怎么办,并断然拒绝。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对教师也产生了抵触情趣。导致学生由不喜欢教师到不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从而产生学习困难。假如当初教师对学生的新知识表现出兴趣,对学生的新发现提出表扬,就会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画板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说不定学生会运用几何画板把数学学得很好,怎么会

7、产生数学困难呢?所以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优点,从而把这种优点转移到学习中。 (三)建议教师为学生建立档案袋 如何发现学生的强项呢?一个主要的措施是建立档案袋。虽然学校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了档案,但传统的档案袋里面只有薄薄的几张纸,记录学生的成绩。但是在国外一些学校,档案袋里面的内容却丰富多彩,有学生的作品,例如学生写的作业、画的画,制作的小手工,还有学生得到的奖励等等,这些内容,详细地记录着学生成长的轨迹,在国外,档案袋甚至发展成为一种评价的方式,以档案袋作为评价学生发展的依据。我们认为,档案袋对于学习困难学生来讲,是成长变化的记录表,是学生建立自信的一种有效工具,它是教师发现学生优点和长处的重

8、要资料。档案袋还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为教师创设不同的教学方式奠定基础。语文教师更是得天独厚,把学生周记、钢楷、作文、演讲稿、改写的课本剧、学生自己设计的考题、甚至语文课上具有表演性质的影音资料等等,都可以存留,编纂成书,那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发展个性特长,促进成绩的提升。或许有的教师认为做这些是一项复杂的劳动,给老师带来的负担。但是这是一种比较科学有效的教育措施,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的教师主要采取补课的方法,但这似乎并不太起作用,如果通过建立档案袋、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活动,来了解学生的长处和学习风格,激发学习热情,教师有针对性的采取教育措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这与

9、埋头为他们补课相比,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要多反思自己的问题 有资料表明:在对200名中小学教师做过问卷调查中,发现教师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形成的原因,只有2.7%的教师认为是因为自己教得不好。大多数教师都归因于学科内容难、学生素质差、家庭教育环境不良等教师以外的因素。这表明,教师对自己在学生形成学习困难的过程中的一些不良的影响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而学生却认为,学生有学习困难,有35%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有的专家更是提出一些这样的观点,认为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尽管这样说有些绝对化,简单化,但从另外一个方面看,这样的表述意在说明:在学生形成学习困难的过程中是有一

10、定的作用的。 教师一些不良的教育教学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认知方面的发展,而且影响学生情感、动机、学习兴趣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在这里,我以自己在学校听课过程中教师出现的问题为例,只分析教师对学生认知因素的影响。那么教师的哪些不良教学行为可能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呢?(一)讲课速度快。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苦恼: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在学校、区,乃至更广大的范围里有名,而不好的学生只能得几十分甚至十几分。仔细回忆一下我们上过的每一节课,不难发现原因。有时我们兴致多至,心血来潮,所谓酣畅淋漓,其实那时我们的讲课速度很快,而且很少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思考,光顾了自己讲

11、,自以为讲得又深又透,过足了瘾,这时,是教师拽着学生往前跑,教师给学生设置了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掌握所教的内容,而且思路也快,所以学习成绩非常好,而跟不上的学生,就落的很远,听教师的课如同听天书,时间长了索性就放弃,成绩一次比一次差。从而造成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二)在教学前忽视提出具体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教学,没有在教学前提出具体的要求,如这一节课或一个环节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例如:我们在上课时常出示学习目标,但它只是一个大的学习目标,并不一定是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或者也没有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办法、措施,实现目标的操作性并不强。像培养学生

12、的说话能力或朗读能力,但是没有具体到这节课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具体目标,这节课说话或朗读能力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比如口齿清楚、流利顺畅、叙事完整、声情并茂等,所以无法对学生的说话、朗读训练进行指导,学生不知道在这一节说话、朗读课上具体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该怎么做。结果,导致教学效果很低。如果教师在上课前就有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要求,让学生按照要求有意识的练习,效果会更好。(三)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具体感知活动。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只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教学,在选择和运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如:对一篇文章的解读,老师要求学生把握作者行文的脉络,学

13、生在刚刚读完一遍甚至有的学生还没读完,老师就要求学生讨论或给出答案。教师在没有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具体写了什么内容,每部分内容的含义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各部分间的关系还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学生答不出行文脉络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感知能力去要求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在这样的学习,即使学生最后得到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其实这节棵对他来说,并没有获得什么。他只是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客观实体而已。(四)制定的教学目标太难。制定科学的、切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但是教师往往忽略这个最基本的要求,有一篇教学个案分析有这样的记述:一位小学英语教师在一单元的第

14、一节课教了几个生词后,又开始教一首韵文。但是这首韵文太长了,生词又多,一节课结束后,多数学生没有学会韵文。由于这一单元的目标不多,教师也没有着急。在第二节英语课上又教这首韵文,还是对整首韵文学习,但它毕竟太长了,还是一多半的学不会,由于学生学不会,学生的注意力也开始分散了,教师感到着急了。之所以造成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目标太难了,不适合学生一节课完成。如果教师把大目标整首韵文进行分解,每节课集中精力学一段;一段一段进行教学,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学起来就不会那么费劲了,注意力集中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了。从而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五)没有注意学生原有基础的差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

15、大,但是教师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比如,在字词积累教学或复习中,注音标调对绝大部分学生而言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在小学,甚至在幼儿园就学过。但是,就有学生不会,不懂得标调规律,也不知道特殊情况该怎样把握。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采取适当方式,总结梳理强调一下,就把一些学生的问题解决了。但也不能因为有的学生知识上有漏点,老师就从零开讲。老师如果从零教起,对整节课的内容平均用力,对而那些已经学过,并且学得很好的学生来说,就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因为重复学习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教师不得不花很大精力来维持课堂纪律,导致整节课的教学效果降低。教师如果能注意到学生的差异,采取恰当的方法,既不

16、让学会学好的学生腻烦,也照顾到了不会的学生能够赶上,的确需要教师认真准备,想出好点子。(六)教师只顾完成教案,没有注意到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的教师把注意力放在了教案上,而不是教学上,机械地按教案上写的内容进行教学,而不能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信息而调整教学的进度。比如一位音乐教师在上课时,所教的内容是音乐欣赏。让学生聆听、模仿,从而感知乐曲的美感和节奏。这种感知、体验、展示的过程是科学的,但教师在整节课的进行中却出了问题:教师只让学生听了两遍曲子,就开始让学生模仿,没有体验的过程,结果学生模仿起来很困难,教师只好自己示范来模仿,从而忽视了学生体验的过程。没有了这个过程,学生学起来就面临很多困难。作为教师,依据备课的步骤进行上课是对的,但是教师还应及时观察学生的反应,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思考下一步教学的适切性,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