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备课、上课.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518303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如何备课、上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教师如何备课、上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教师如何备课、上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教师如何备课、上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教师如何备课、上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如何备课、上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如何备课、上课.doc(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如何备课、上课一、备课篇(一)什么是备课?定义涵义备课是教师为了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教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之前的准备工作。是对所讲授内容加以深刻理解,并对讲授内容的结构进行安排及设计的课堂教学的方案,表现在书面上就是对课堂讲授内容和课堂结构设想所形成的教学设计。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力求取得最佳课堂效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

2、行为的保障,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备课即设计。通俗地讲,设计就是按一定的“计”来设立有关项目和有关程序。这个过程,就是研究。在这里,“课”就是教学,“备”就是研究,因此所谓“备课”就是“研究教学”。与一般的教学研究不同的是,它不是研究整个教学过程,它是研究一堂具体的课如何上,着眼于“如何行动”。因此更准确地说,备课就是研究如何行动的过程。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生成性得到强调,教学的过程不是备课的执行过程,不是教案的课堂再现,而是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这样,备课的功能也就发生了变化。备课不再是教学方案设计记录,而是生成教学过程的准备,包括材料的准备,内容的准备,指导思想的准备,方法的准备

3、。这种准备,是对各种“可能性”的预知,是为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提供支持。换一句话说,备课对教学来说还处于“未定”状态。正因为是“未定”,所以备课必须从“方案设计”的层面上退下来,退到为方案设计作准备的层面上。这种 “退”对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说传统的备课是为教学提供一个蓝图,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备课是为教学提供确定蓝图的依据。简明地说,过去,备课是教学的脚本;现在,它应该是研究的记录。备课要求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广泛阅读有关文献和教学参考书,根据教学大纲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增删和

4、更新,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确保演示、实验、实习到位,注重培养学生基本技能,避免出现照本宣科、满堂灌的现象;不断总结课堂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业布置应数量适当、难易适度;板书设计应简洁明确,避免满堂板书、书写杂乱或缺乏板书的现象;备课分类备课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个人备课是教师自己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集体备课是由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教师共同钻研 教材,解决教材的重

5、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活动。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在学期(或学年)开始以前制订。它的作用在于明确整个学期 (或学年)教学工作的任务和范围,并作出通盘的安排。它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总的说明,包括教材、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教学目的、教学总时数,预定复习、考试和考查时间等;二是教学进度计划表。 单元(或课题)计划。在一个单元(或课题)的教学开始以前制订。它的作用在于对一个单元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包括单元(或课题)名称、教学目的、课时分配、课的类型、教学方法、电化教学手段和教具的利用等项目。 课时计划(教案)。上每节课之前制订。它对每一节课进行缜密的设计,是教师讲课的依据,直接关系到课

6、的质量。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项目:班级、学科、课题、教学目的、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有的还列有教具、板书设计和课后自我分析等项目。上课进程中,对原定课时计划,有时根据具体情况可做适当调整。备课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因材施教,注重差异,体现教师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备课内容要备好一堂课,必须做到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备老师自己、备教学反思。科学的备课必须符合教学实际,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前后衔接,逻辑严密,必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层次清晰,过渡自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有这种情况:课堂里出现了与教师备好的课不一致的

7、情况,出现了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情况,这个时候,教师们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放弃原来的备课,二是迫使学生按照备课的设计来理解和学习。所以,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必须研究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以及应对策略,以便于灵活应对。(二)如何备课?备课程序:1、明确本次授课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2、确定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3、考虑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来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包括设计如何提问、举例、演示和实验等;4、编写教学设计正文,教学设计正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复习旧课,或由与本课内容有内在联系的文字、音频、视频等材料入手,导入新课,并讲清新课的目的和意义,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步骤和讲课内容,包括师

8、生双边活动及设计教学方法等;布置作业;板书设计;5、每次课上完,应根据教与学互动情况,在教案首页上填写教学体会,以便积累经验,改进教学。备课方法一次完整的备课,要备全以下几个方面:1、要备好课标。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纲领与指南,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尤其是课程目标、对各年级段的具体要求、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部分,以明确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的方向。2、要备好教材。新课标下的学科教材是教学的媒介、学习的材料,是教学资源中重要的一部分。教师要有教材资源意识,对教材应有所取舍,有所增删,活化教材。具体来讲,一方面要通过拓宽课外学习资源,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补充,如选用报刊图书、电影电

9、视、网络等资源,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信息资源。在某种程度上,隐性资源于学生的成长更为重要,诸如培养健康的心理,塑造高尚的情操,培育科学的思维,学会做人与处事,学会求知与审美,学会谋求生存与发展,等等。教材作为教学资源,我们可以有如上的处理,可以进行二次开发,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可以脱离教材而海阔天空的胡扯,我们还要尊重教材,要走进教材文本,熟悉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以文本为依据,在以教材为支点的基础上,走出教材,走进生活。因而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难以想象一个在备课时不能吃透教材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借

10、助教材带着学生走进生活。3、要备好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认知水平学习,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差异原则,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充分保证学生的“三权”,即学生的读书权、思考权、讨论权,给予他们学习的时间,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信息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广泛,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教师完全有可能感觉陌生。新课改特别提到学生也是一种资源,这一点我们在备课中也应该注意到。4、要备好教师本身。新课改认为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新课程的教学,除了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外,也要注意教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备课时,教师应结

11、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在备课、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5、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思考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充分考虑学生主动性学习,师生成为学习的共同体。6、课堂练习设计:有的放矢。围绕目标、重难点,可能有哪些问题。7、作业准备:精心挑选,难度适宜。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知识与技能训练结合,围绕差异教育,分层次布置作业。8、备好板书板书体现了一节课教学的骨干内容,体现了教学内容间的逻辑联系,体现了文本的思维线索,备好板书是上好课的关键一环。集体备课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

12、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集体备课,包括以下三种层次:一是教材集体备课。就是使用新教材前针对整本教材应教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等进行集体研究。二是单元集体备课。即在每单元教学前,针对单元教学目标、训练重点等进行集体研究。三是课文集体备课。讨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训练的重点内容,使用的教学方法、手段等。其具体运作方式如下:1、组织管理:集体备课由教学处(或教科研室)实施管理。一般由教研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公共科和规模较大、门类较多的专业教研组可分成若干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实施,教研组长指导并参加各小组的备课活动。2、活动过程:(1)活动准备阶段备课组长提前通知全

13、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大纲,通知中明确集体活动的“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2)集中研讨阶段组长召集本组教师提出备课要求,听取中心发言人的发言,讨论备课提纲。讨论中心发言人提出备课提纲时,应包括备重点、备难点、备教法、备教学过程,备作业。讨论时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允许不同意见的争鸣。(3)修改提纲阶段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中心发言人修改备课提纲,要充分体现“五统一”:统一教学思想,统一“双基”、“双力”(智力、能力)和“双育”的内容与要求,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达标题目,统一考核要求。(4)撰写教案各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备课提纲和各班的学情,撰写教案。此时,在不离开“五统一

14、”的前提下,发挥各人特长。(5)信息反馈阶段把根据备课提纲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3、时间安排:学校可根据学校情况以及各学科的特点,规定集体备课时间。尽量做到制度化、规范化。集体备课所要坚持的“三性”原则1、统一性原则。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步教学,具体实施中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等必须统一。特别是教学进度和目标检测,一旦失去了统一,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及时矫正教学实践。2、超前性原则分配撰写备课提纲的任务和提供备课提纲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课教师的提纲准备任务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一并分配,便于教师早作准备,收集资料,钻研课标和教材。备课提

15、纲的讨论一般要超前一周。3、完整性原则划定备课任务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据教材的单元或章节来划分比较合适,切忌人为地将教材割裂开来。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1、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集体备课,不仅仅是集中讨论,一般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的形式。如果仅仅依靠听中心发言人的说课,讨论是不能成功的。要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讨论的时候才可能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所以,个人钻研是前提。这大概就是“功夫在诗外”。集中讨论时,组长要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还要善于总结,概括大家的长处,指导中心发言人整理备课提纲。2、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

16、关系。备课是讲课的基础,讲课以备课提纲为指导。集体备课之后,由一人或几人进行试教,每次教后及时组织评课。执教者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出自己的风格。备的内容统一,教的风格可以百花齐放,方法可以各有不同。概括地说,备课要统一,上课在不离开备课提纲的情况下,可以百花齐放。千万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3、正确处理好骨干领路与培养新教师的关系。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一般挑选本组骨干。一来有把握,二来组长也省心。备课是贯穿于每学期的全过程,从培养新教师的角度出发,也应给新同志压压担子,让新同志来当“中心发言人”,同时采取“青蓝结对”的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这样可以一举数得。(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涵义备课的呈现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