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材料三篇.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518153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材料三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师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材料三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师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材料三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师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材料三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师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材料三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材料三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材料三篇.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教师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材料三篇 教师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材料三篇 小编寄语:劳动模范简称劳模,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成绩卓著的劳动者,经职工民主评选,有关部门审核和政府审批后被授予的荣誉称号。下面是我们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材料三篇,请大家参阅! (篇一) *,女,32岁,党员,小学高级教师,*区骨干教师,*小学工作。 1976年12月出生于*区*镇。1995年7月,毕业于*师范学校后,主动申请到*区*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担任班主任工作并承担学科教学工作。工作积极,踏实肯干,扎根山区,无私奉献。 从教13年,担任班主任工作13年,先后送

2、走5个毕业班。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特别注重班集体良好班风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尤其对后进生及特殊学生倾注了更多的爱。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面对山区的孩子,信息比较闭塞,知识面窄的现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做到了学科育人。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常常是深夜才回到家中,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家长教子方法,努力做到家校协同。2006年到中心小学后,由于离家较远,家中公公、婆婆身体都不好,孩子又小,克服了一切困难,踏实认真地工作。充分利用*的地理环境,结合平西抗日纪念馆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在日常工作中,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

3、特点,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改变教育观念,探索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德育方式,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工作中,始终痴迷于“三尺讲台”,始终坚持站在教学一线,始终坚信提高自身素质是一名优秀教师的立身之本。完成了本科的学历进修,坚持长期自费订阅教学资料,先后多次披星戴月(为了学习常常凌晨4点多从家里出来)的参加市区骨干教师、课改培训、教科研等各级各类培训活动。作为区级骨干教师的,不仅能自己钻研教法,还能带领本校青年教师研究教育教学新方法。长期担任教研组长,并多次承担国家、市、区级教科研课题研究任务,先后撰写多篇教科研51免费论文网,并多次获奖。作为一名党员,能够时刻与党中央保持

4、一致,关心奥运、心系灾区,踊跃参与到献爱心行列当中,其行为带动了本组教师、本班学生,也影响家长。多年来以出色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认可,为学校赢得了诸多荣誉,赢得了领导的赞誉和同行的赞许。 在*区这片教育沃土上,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热爱学生,尊重家长,无私奉献,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参加*区教学评优活动,获区级录像课一等奖,教学设计区级一等奖。51免费论文网获*市优秀51免费论文网二等奖,国家级科研51免费论文网三等奖,获国家级科研51免费论文网一等奖,先后获得了*区优秀青年教师,*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区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家级科研工作先进实验教师等荣誉。

5、(篇二) *,1957年从*大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数学学院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5至1998年任*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1995年至2000年任教育部理科数学与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他是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一、拓扑学家、成果卓著 *院士在数学上的贡献主要在拓扑学方面。1962年他开始研究不动点理论,这是关于方程的解的一种一般理论。 1964年,他通过研究基本群的一个子群,有效地计算了一类较为广泛的空间(包括李群)的Nielsen数。这一工作迅速引起国际拓扑学界的关注,重新激活了Niels

6、en不动点理论。从此人们把这一子群称为姜群,把姜群与基本群重合的空间称为姜空间,像Nielsen数、Reidemeister迹一样,姜群、姜空间成为了不动点理论中的常用术语。1978年以后继续研究,主要在低维拓扑学与不动点理论的交叉领域,运用低维拓扑学的理论和方法全面地解决了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尼尔森不动点猜测”,这一成果得到国际学界的广泛称道。他把尼尔森不动点理论推广到周期点,并且关注低维的动力系统的研究。1983年美国数学会出版了他的专著尼尔森不动点理论讲座,这本书代表了当时不动点理论研究的最新水平。 *院士在不动点理论领域的成就使他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多所大学、研究所邀请他去讲学。19

7、88年春,他主持了天津国际不动点会议,并主编该会议的论文集。1990年夏,他被特邀为夏威夷国际拓扑会议的主要演讲人之一。2004年分别在加拿大举行的尼尔森理论会议和大阪举行的kook国际论坛上作大会报告,同年在上海举行的杨武之论坛上做了特邀报告。2005年在德国举行的流形及其映射国际会议上作大会报告。他还是1992年美国数学会暑期讲习会不动点理论专题组的组织者之一。*卓越的工作多次受到嘉奖。1982年与1987年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98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88年获陈省身数学奖,1990年获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年获华罗庚数学

8、奖,2009年获国华杰出学者奖。 二、教学名师、德高望重 *院士已在*大学执教五十余载,一直活跃在教学第一线,坚持授课。他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始终强调”我首先是一名教师,其次才搞一些研究。”尽管兼职多,社会工作和社会活动繁忙,负担的研究工作也很重,但他从不因此而占用上课的时间。 *院士讲课有三个特点,其一是有学者风范,其二是平易近人,其三是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十分令学生欣赏。他对自己的讲授总是精益求精。有的课尽管他已讲过许多次,但每一次都有大的修改。姜院士上课用的讲义是他自己编的,但在课堂上他从不照本宣科,总是高屋建瓴,对所讲的内容进行整理加工,表达叙述非常讲究。每个概念的来龙去脉都交代得清清楚

9、楚,深奥的理论经他讲解既明白易懂,又不失深刻性。经常提出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他一向反对照本宣科,也不相信有万能的教材或教学软件。他认为教师一定要对教学内容融会贯通,还要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情况把自己的体会传达给他们。 *院士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的”同调论”课程,深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好评。03级的一位学生对*院士课堂教学的评价说:”清晰且具有条理的板书和讲义,细致而又生动的讲授,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并且经常提出有趣的问题来激发我们的思考。”*讲课严谨认真、循循善诱是有口皆碑的,有学生形容:”姜老师的课堪称完美。” 一位数学学院的本科生说:”姜老师是我们学院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我非常喜欢

10、听他的课。最令我们感动的是,姜老师身为院士,科研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仍坚持关注学生作业批改情况,目的是从中找出具有共性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方法。” 对于学生的很多问题,姜院士每次都非常耐心地给学生解答。有一次,因为有些同学上课迟到,没听到前半部分,于是对后面讲的上同调环的计算的几个例子不太懂,下课后又去问了他一些问题,姜院士不厌其烦地进行了讲解。 他一向关心数学教育的改革,特别是数学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更新。在系领导的委托和支持下,他组织了一个教改研讨组,收集国外的优秀教材和有特色的教学计划进行研究,并安排教改试验,推动了数学系基础课教学的改革。*大学的”数学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1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他是前期的负责人。 *院士品质高尚,待人诚挚,治学严谨,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2006年,被评为国家教学名师。2007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8年荣获*市教师的最高荣誉奖项-*市人民教师奖。 三、甘为人梯、桃李满园 *院士俯首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数学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培养了数十名硕士生和博士生,倾注了大量心血。*继承了他的老师江泽涵先生甘为人梯的精神,他培养人才不拘一格,非但不要求学生因循导师,还鼓励学生另辟蹊径,自主创新,他又总是对学生的研究工作给予最宽松的环境和最无私的帮助。在*的帮助和影响下,一批青年学生赴

12、美留学深造,并都已取得很好的成果。他们中的一些人,如他的学生*、*、*等已陆续学成回国。*于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卓有成就,造就了国内拓扑学领域生气勃勃、后继有人的局面。*院士在谈到姜老师时说道:”姜先生做事一向认真,他把解答学生的疑问当作最大的问题来重视。上世纪80年代早期,有学生找姜先生请教,没有联系上。他知道后,骑着自行车到学生宿舍去找学生。”五十载春风化雨,半世纪桃李满园。这五十年中,究竟发生过多少这一类的小故事,恐怕连*自己都记不清。 *院士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眼光,使得学生们受益匪浅。自国外出访归来后,*深切感到中国数学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希望在下一代身上。”

13、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培养出一批杰出人才比自己取得一两项成果更有价值,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花大力气培养好青年一代。”基于这样的理念,多年来,在研究生身上他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不惜花费大量时间悉心寻找体现最新思想和成果的材料,组织研究生学习,让他们尽早走上研究工作的前沿,尽快赶上国际数学研究的新水平。 低维流形是拓扑学中最年轻的、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领域之一。*首次访美时,我国还无人涉猎。面对学习低维流形的好机会,宁愿少出论文,他毅然把主要精力转向低维流形。1980年夏,他利用回国开会的机会向北大学生介绍了这一理论,1981年他即开设了低维流形课。不久他指导研究生在低维流形方面取得可喜的进展。在他的影

14、响和帮助下,一批学生在低维流形方面已取得好成绩,有的已开始在这个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我国低维流形研究的骨干力量。*为此所作的努力,得到国际上许多数学家的赞赏。 四、关心我国数学教育改革和发展 *院士把发展我国数学事业视为己任。他事业心强,在科研工作上从不满足已有成果,不断为自己提出新课题。他高瞻远瞩,总是以学科发展中关键性的和开创性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目标。他并不追求发表论文的数量,但每一项工作都很有分量。作为数学研究者,*更强调数学在其他学科及技术领域的应用。他很赞成”数学系不应该只培养数学家”的理念。”我们不能拿老眼光看待,要从学生将来的去向、个人的成长考虑。数学系要培养一大批懂数学的人,懂数学

15、就是要有数学修养,然后到各行各业中去发挥作用。” 他对国家数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做了很多推动工作。”文革”后,数学教学过于侧重纯理论,忽视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数学人才的全方位需求。*曾在许多场合呼吁,从事数学教育的人不仅要考虑数学本身的发展,还要考虑到国家经济建设对数学教育的要求。1995至2000年间,*担任教育部数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在他的带领下,在全国范围内,对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规范进行了调整,增加弹性,使我国数学课程设置也能适应如金融、统计、软件等社会各新兴行业对数学人才的全方位要求。1995年,*曾牵头14个院校参加原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数学类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他亲自主持了北大数学科学学院的教改工作,把数学系和概率统计系整合起来,组建了科学与工程计算系和信息科学系,成立数学科学学院。在教学改革中,*十分重视师资培养工作。本篇来自。拓扑学是20世纪代表性的数学学科,对数学各分支都有深刻影响,也是基础数学硕士阶段的基本课程。我国拓扑学师资不足,*对此非常关切。2006年暑期他和*院士一起在贵州大学举办了面向全国的拓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三个星期,两人各讲一门主课,亲力亲为,为师资培养不辞辛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夕,鉴于数学和金融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在他的牵头下,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又成立了金融数学系。*希望中国的数学能够达到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