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五大升级”全面提升建筑业运行质量(重新修改)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01517151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出“五大升级”全面提升建筑业运行质量(重新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突出“五大升级”全面提升建筑业运行质量(重新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突出“五大升级”全面提升建筑业运行质量(重新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突出“五大升级”全面提升建筑业运行质量(重新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突出“五大升级”全面提升建筑业运行质量(重新修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出“五大升级”全面提升建筑业运行质量(重新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出“五大升级”全面提升建筑业运行质量(重新修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突出“五大升级” 全面提升建筑业运行质量江苏省海门市建筑工程管理局 王碧君2014年,是海门建筑行业在成功打造了千亿产业群之后,继续释放潜能,再造发展新优势的第一年。全市建筑业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本质要求,在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初见成效的基础上,通过对产业、产品、市场、管理和人才实施新的战略升级,完成运行模式的组织再造和管理提升,全面实现海门建筑业从劳务输出型向输出建筑产品、技术和服务转型,进一步放大海门这座城市的现代化建筑产业特色,加快海门由建筑之乡向建筑之城转变,打造海门建筑经济的升级版。目前,全市建筑行业正重点抓好以下五个工作重点:一、突出“产业升级”,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实施产业升级是海

2、门建筑业发展到今天,续写辉煌历史的必然选择和重要路径,是全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在新的一年里,全行业要针对国内外建筑企业都在调整结构、拓宽经营领域,建筑行业内部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的实际情况,及时提出产业升级的新战略。加快挖掘整合资源、培育新专业、新模式,快人一马、抢滩夺点,科学地进行合理布局。近年来,南通三建对产业升级进行了合理布局。在新的一年里,在巩固建筑施工主营业务的同时,推进相关产业的多元发展,向产业价值链上下游延伸,寻找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加大EPC、BT、BOT等高端经济项目和代建、代开发项目的承揽建设力度。实行“投资开发施工服务”纵向一体化的经营方式,在行业上下游拓展业务。集团下属的房

3、地产企业在南通、淮安、苏州、山东、河北等地一举开发近百万平方米的房地产项目。与此同时,大举进军城市基础设施建筑领域,发展高端专业公司,大力推动产业升级,努力实现由建筑承包商向建筑综合服务集成商转型。中南集团的产业升级起步早、动作快。集团公司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把结构工程、安装工程、装饰工程、钢结构工程“四大板块”作为完善房屋建筑施工的专业配套工程。在公路和市政施工领域,铁路、水利水电、城镇高铁、轨道交通、机场航站等专业施工领域形成了较强的开发实力。他们调整升级产业模式,集中强化公司主营业务与专业化发展道路,培育全产业链核心竞争能力的经验值得全行业借鉴学习。公司的“一个中南”、“四商联动”集团化运

4、作,“城市综合运营商”的产业升级模式进一步发挥出集团的优势,深耕优质城市,抢滩城市综合体市场,通过造城运动,从单纯的施工建造商向规划设计商、投资开发商、运营维护商等多个角色渗透。进一步升级集团公司的产业层次和产业地位。龙信集团在多年来产业升级的过程中稳扎稳打,坚持把产业升级定位为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2014年,龙信要进一步强化集团的顶层设计与运作,突出主业、四大板块(建设集团板块、房产集团板块、含PC工厂和养老业的产业板块、包括龙信基金与小额贷款公司的投资板块)整体联动,协同发展,差异化专业化发展。除了综上所述的三家特级资质企业以外,市内还有许多的一、二级资质企业也在建筑产业战略升级过程

5、中,已经迈开了步伐。苏通、中联、华鼎等企业也在产业化升级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今年的全面升级打下了基础。二、实施“产品升级”,提升行业运行效益海门建筑企业的产品升级战略来自于企业“做强做大”向“做强做优”转变的基本认识。当前,全国内8万多家建筑企业,正在激烈的抢分市场蛋糕。海门作为传统建筑业发展较快的建筑之乡,从市场细分的角度来看,目前,仍然还是一个以劳务产品输出为主的地区城市。趁着当前国家城镇建设加快的东风,抓紧实施产品升级战略,就是要从低层次、低附加值的施工作业,向高端、高附加值的工程产品升级,从低端的劳务工程输出,向高端技术工程升级。由普通的房屋建筑工程向钢结构等高附加值的专业施工领域的

6、高技术含量的工程升级。由简单的房屋建筑工程向高技术含量的建筑部品和智能服务产品升级。2013年11月中旬,海门市委书记姜龙带领市政府领导和市住建、建工、发改委、财政、开发区等单位和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到沈阳和青岛两市,就建筑产业化发展进行专题考察、调研。在沈阳他们重点考察了本市龙信集团承建的南科创投大厦和中南集团在铁西现代建筑创业园投资成立的建筑工业化生产企业。姜龙书记充分肯定了海门建筑企业在沈阳城市建设中进行的建筑工业化尝试,提出了要在海门市内开发区打造建筑产业园,招引、建设一批建筑工业企业,争取让海门市成为全国第四个建筑产业化试点城市。为此,全市建筑行业一定要按照海门市委领导的要求全面实施产品

7、升级战略,进一步加快建筑产业化发展。同时,要借鉴浙江等地发展建筑业工业化的经验,做大建筑部品的总量规模,把建筑工业化转化为海门建筑业“经济回归”的结合点,努力实现“建设项目施工在外地,建筑部品制造在海门”,不断提高海门建筑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三、抓好“市场升级”,拓展行业发展空间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占领高端市场,领跑行业发展。当前建筑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往往是残酷到触及到经营者的“赢利底线”。海门建筑行业必须实行市场的战略升级,依靠本市大型企业集团的资质、技术、品牌、实力的优势,抱团作战,实施“占领高端,兼顾中端,放弃低端”的转型突围策略,选择更多的高、中端项目市场,以壮士断腕的

8、气魄、决心,忍受转型之痛,甚至放弃现有的部分市场,彻底抛开“食之无味”的“鸡肋市场”。突围竞争激烈通“红海”市场,开拓方方兴未艾的“蓝海”市场。2、进入新兴市场,开创新格局。201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以一号文件转发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方案要求,“十二五”期间,要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此外,去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到2013年,全国在已有的11个建成的城市群之外,将重点建设14个初具雏形的城市群和7个“跨界”的潜在城市群。专家分析,一个三年投融资25万亿元的新兴建筑市场,已经放在了我们的面前。这将为南通三

9、建实施的“由低端经济向高端经济转变”的二次崛起战略找到了一个更新、更大的市场。让中南集团的“百城战略”、“十大基地”战略更加如鱼得水,给龙信集团实施的以“科技创新+模式转型”双驱动战略,实现“二次创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同时,也为市内众多的二、三级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了一个海量的城镇化建设的市场群。3、深耕优质市场,提升产业发展质量。首先对本市既有的传统市场进行细分。目前,本市的超亿元的区域市场已达到30多个。市内进入这些区域性市场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对市场所在区域的城市发展前景、地方政府的建设规划、市场进入门槛的设置等情况进行分析,对发展前景好、地方政府关系密切、有利于进一步打造产业链、价

10、值链的潜力市场进行前瞻性布局,逐步把这些新开拓的市场“做强、做大、做优、做长”。4、提升海外市场,推动海外多元发展。今年,全行业要在升级省内外市场的同时,继续进一步积极主动地融入外向型经济发展,审慎的展开海外市场的升级,重点是对项目所在地区的政治形势、项目风险及赢利空间等因素进行分析选择。积极探索海外工程融资带动总承包的DB、EPC、PPP等项目运作模式。涉足海外施工的建筑企业还要积极通过股份合作、银企结盟、与投资企业联姻,境外上市等方式,不断增强海门建筑企业开拓国外市场的能力。四、强化“管理升级”,加快企业全面转型管理升级是建筑业发展的基础与保证。全行业必须紧紧抓住转变行业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11、切实抓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全面推进管理升级。(1)强化行业管理,不断优化对建筑企业的服务。2014年,市建筑行业管理部门的工作必须随着行业发展层次的升级而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与提升。行业管理的角色与职能只能强化不能削弱。建立健全干部进企入场,工作常态化的工作机制,确保今年走访调研覆盖到全行业所有重点工程项目。行业管理部门还要与乡镇、园区的领导一起深入基层一线,建立起良好的协调联运机制,进一步提升全市建筑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2)在转换角色中创新项目管理。全行业的企业的管理,一方面必须将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推广应用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和E1A技术,加强工法和开发与创新。结合工程

12、施工,研发技术总是大、应用价值高的新技术和企业自有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要围绕企业自身业务的实际情况与发展特点,搭建信息集成管理平台,推动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推动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施工安全、成本核算、环保节能等各项目标实现新的科学的流程管理。(3)强化企业党建的政治保障作用。全行业要结合市建筑行业提速发展、加快升级转型的实际情况,企业党建要与企业发展同向而行,为企业的组织管理与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组织保证。要围绕企业的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号”、“青年文明号”等创建活动。结合工程施工的技术攻关、工程创优、安全生产等关键节点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活动。把党组织的“三会一课”与企

13、业员工的素质提升工程结合起来,把施工一线的青年技术骨干吸收到党内,把党员培养成企业的技术骨干。(4)加强工程项目现场的阵地文化建设。2014年,全市建筑施工企业应把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更好地转移到施工阵地现场,更加注重“接地气”、“添活力”。一是用企业的事业效益观和发展的战略思维吸引和凝聚全体员工。二是把国家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节能减排、发展绿色建设等内容融入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三是创新工地活动载体,坚持创优夺杯,开展QC小组技术攻关活动,争创施工示范工程。四是充分发挥工会作用,协调解决项目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矛盾与利益冲突,营造和谐企业的文化氛围。五是强化施工质量与安全生产的理念。要把

14、施工现场建成“平安工地”、“文明工地”。五、推动 “人才升级”,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近些年来,我市在节能、环保、智能化、信息化等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专业施工技术和尖端工程施工技术的攻关中,高层次人才也显得捉襟见肘、明显不足。当前,在节能减排、绿色施工、建筑工业化的设计、制造、安装方面的研究也存在多层次专家、高技能人才的十分匮乏甚至难以为继的问题。建筑企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工作也普遍面临缺乏高层次领军人才支撑的问题。2013年,市内中南集团成功引进国家“”上海交通大学杨健教授之后,再次签约引进的国家“”专家乔丕忠教授,开展FRP项目的合作,助推海门建筑产业的升级换代。南通三建与国际知名大学与研究机构

15、哥伦比亚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节能环保联合开展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项目攻关等方面的战略合作。这些企业的在力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的行动,为全市建筑行业作出了榜样。针对目前,市内建筑行业高技能人才(高级技师、技师)队伍还呈现出技术老化、年龄断档、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尤其是建筑装饰、设备安装、路政工程、桥梁建设、港口建设、隧道施工、盾构工程、幕墙施工等专业工程领域的高技能人才更是严重不足。当前,建筑行业应该格外重视营造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加快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使用机制科学,激励保障机制健全”的建筑行业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新机制。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通过对高层次专家型、领军型人才与高技能人才的大力引进和加快培育,全面实现全市建筑业“人才工程”的全面升级,全面提升海门建筑业的运行质量,为打造海门建筑经济的升级版作出新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