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是管理工作的第4大职能.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513127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是管理工作的第4大职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控制是管理工作的第4大职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控制是管理工作的第4大职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控制是管理工作的第4大职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控制是管理工作的第4大职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控制是管理工作的第4大职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是管理工作的第4大职能.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控制是管理工作的第4大职能。在管理过程循环中,如果说制定计划是管理工作的第一步,然后是组织和领导计划的实施,那么,接下来的问题便是要考虑计划实施的结果如何,计划所确定的目标是否得到顺利实现,甚至计划目标本身制定得是否科学合理?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并采取妥善的处理措施,就必须开展卓有成效的控制工作。第九章 控制案例9-1: 在某大型电子零件批发公司的一家连锁商店里,刚出任经理的比尔正为一些事搞得心烦意乱。店里两位售货员,每天上午轮流去隔壁的自助餐厅喝如啡,吃甜馅饼。因为少了一个售货员,顾客们在店里等侯服务已经司空见惯。更令人头痛的是,这家零售商店的营业额一直达不到公司的平均水平。当比尔对售货员们谈及

2、这两件事时,他们不屑一顾地答道:“你看看公司付给我们多少工资!你还能要求什么?” 比尔对他们回应道:“在我们讨论工资的事并且谈出点眉目来之前,有一件要紧的事,就是要你们明确知道我对你们的工作有什么要求。让我们来确定三件事:第一,在安排好的上班时间内,谁也不可以离开商店。当然,在你们的午餐时间里,你们爱干什么都行。第二,如果这家商店还要营业,不搬到别处去的话,我们每天的平均销售额应该是1000美元。总公司的记录表明,每位顾客大约购买5美元的货,那就是说,一天要接待200位顾客。我们是两位售货员当班,平均一下,我要求你们每人每天接待100位顾客。第三,就是你们怎样来接待顾客,我希望你们做到一丝不苟

3、,礼貌周到。他们想了解什么,你们要有问必答。这三件事你们清楚了吗?如果是这样的话,让我们来瞧一瞧你们的工资袋,看看出了什么毛病,想一想根据我们对这项工作提出的要求,应该干点什么事来跟那工资袋相称。你们考虑考虑。” 在这则例子中,顾客服务和营业收入都未能达到预期水平,而员工却在抱怨公司付给他们的工资太少了。到底哪一方面出了问题?有效的控制需要预先订立并让当事人明确所要求他们的绩效标准是什么,可是这间电子零件批发商店的前任经理却一直没有做到这一点。比尔接任后对员工说的三件事,使员工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差距,从而为其工作绩效的改善奠定了基础。没有标准,控制工作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第1节控制职能概述一

4、、控制的含义与作用 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受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变化的影响,实际执行结果与预期目标不完全一致的情况是时常发生的。对管理者来讲,重要的问题不是工作有无偏差,或者是否可能出现偏差,而在于能否及时发现已出现的偏差或预见到潜在的偏差,采取措施予以预防和纠正,以确保组织的各项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组织预定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控制是管理工作过程中一项不可缺少的职能。所谓控制,从其最传统的意义方面说,就是按照计划标准来衡量所取得的成果并纠正所发生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控制与计划既是互相区别,又紧密相连的。计划为控制工作提供标准,没有计划,控制也就没有依据。但如果只编制计划,不对其

5、执行情况进行控制,计划目标就很难得到圆满实现。控制与计划两职能之间的关系不仅体现在计划提供控制标准,而控制确保计划实现这一“前提”与“手段”的关系上。有些计划本身的作用就已具有控制的意义。如政策、程序和规则,它们在规定人们行动的准则的同时,也对人的行为产生极大的制约作用。又如,预算和进度表等形式的计划,它们既是作为计划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得到编制的,同时又可以直接作为一种有效的控制工具。可见,某些计划形式实际上涵盖了控制的内容。另一方面,广义的控制职能实际上也包含了对计划的修改和重定。计划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偏差,其原因除了执行不力外,还可能是计划之初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估计出

6、现失误,造成了目标设定过高或过低,或者是计划执行中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条件出现了重大变化,导致目标脱离现实,这时,改变计划本身就是控制工作的一大任务。 就整个企业组织而言,控制工作所发挥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两大方面:(1)防止和纠正偏差的发生,使计划执行结果符合计划目标的要求,这是控制确保组织的稳定运行的作用;(2)修改原订计划或重新制订新的计划,通过积极调整计划目标来保证组织对内外环境的适应性,这是控制确保组织的应变能力的作用。 二、控制的过程与要素 (一)控制工作的基本过程 控制工作作为管理工作中相对独立的一个环节,它也是由若干活动步骤组成的。管理工作中的控制过程也可以划分为如下几步: 1确立标准

7、。 控制标难的订立对计划工作和控制工作实际起着承上启下或连接的作用。如前所述,计划是控制的依据,但各种计划的详尽程度是各不一样的。有些计划已经制定了具体的、可考核的目标或指标,这些指标就可以直接作为控制的标准。但大多数的计划是相对比较抽象、概括的,这时需要将计划目标转换为更具体的、可测量和考核的标准,以便于对所要求的行为结果加以测评。企业控制工作涵盖的范围很广泛,因此,为实行控制而制定的标准也就有多种层次和多个方面。从最基层的工作任务控制角度来说,常用的控制标准有四类:一是时间标准,如工时、交货期等;二是数量标准,如产品产量、废品数量等;三是质量标准,如产品等级、合格率、次品率等;四是成本标准

8、,如单位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等。举例来说,对企业生产工作的控制,可具体检查产量是否达到数量标难,原材料规格和产品合格率是否达到质量标准,产品在时间上是否按期生产出来并如期完成交货,原材料消耗及职工工资是否超出成本费用限制,等等。通过这种全方位的控制,就可以确保生产过程按质、按量、按时和低成本地实现计划规定的任务。 2测量实绩与界定偏差。 对照标准衡量实际工作成绩是控制过程的第二步,它分为两个步骤:一是测定或预测实际工作成绩;二是进行实绩与标准的比较。控制既然是为了纠正实际工作结果与标准要求之间的偏差,就必须首先掌握工作实际情况。掌握实绩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是测定已产生的工作结果,另一是预测即将产

9、生的工作结果。无论哪种方式。都要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如亲自观察、口头与书面报告、抽样调查等)搜集到大量的有关信息作为基础。通过差距或偏差的确定,就可以发现计划执行中的问题。但并非所有偏离标准的情况均需作为“问题”来处理,这里有个容限的幅度。所谓容限,就是准许偏差存在的上限与下限范围,在这个界限范围内即便实际结果与标准之间存有差距,也被认为是正常的。3分析原因与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首先需要找出产生差距的原因,然后再采取措施纠正偏差。所以,必须花大力气找出造成偏差的真正原因,而不能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偏差原因作了彻底的分析后,管理者就要确定该采取什么样的纠偏行动。具体措施有两种:一是立即执行的

10、临时性应急措施,另一是永久性的根治措施。对于那些迅速、直接地影响组织正常活动的急性问题,多数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以上是从控制着眼于纠正偏差方面说的。但积极的控制还会引致计划的修改或重定,从这个角度来看,控制工作过程的步骤会有些变化,如第二步就不是衡量计划执行的当前和预期结果,而是要检测计划执行中内外环境条件已发生或将发生的变化,确定差距也不是进行实际与应该(标准)之间的比较或者实际与实际(历史水平或横向水平)的比较,而是主要进行应该与应该比较(查看标准、指标或目标间是否平衡一致)、应该与将来比较(查看决策前提的变化及决策本身的连续控制)。第三步针对差距采取措施,也不是着眼于纠正计划执行不力所

11、引起的偏差,而更多考虑原计划制定不周或内外环境条件变化这些方面的问题,其行动措施的结果不是使实绩向目标、标准靠近,而是使计划目标和标准本身发生变化。(二)控制系统的构成要素 从控制过程的步骤分析中可以看出,有效地控制活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具有明确的控制目的。控制工作的目的性,可以表现为使实际成绩与计划标准、目标相吻合,或者使计划标准、目标获得适时的调整。有效的控制系统不仅要能使执行偏差得到及时纠正,还应该能够促使管理者在现实情况(内外环境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对原订目标或标准作出正确的修正和改变。 2具有及时、可靠、适用的信息。信息是控制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有关执行偏差或环境变化的足够信息,管

12、理者才有可能作出有针对性的决策来。 3具有行之有效的行动措施。管理者应能够通过落实所拟定的措施方案,使执行中的偏差得到尽快矫正,或者形成新的控制标准和目标。 总之,控制系统是由控制的标准和目标、偏差或变化的信息,以及纠正偏差或调整标准和目标的行动措施三部分要素构成的。这三个构成要素共同决定了控制系统的效率和效能,因此,它们也就是有效控制的基本条件。第2节控制方法(类型) 一、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现场控制这是按照控制信息获取的时间点来划分的。反馈控制是在活动完成之后,通过对已发生的工作结果的测定来发现偏差和纠正偏差(此为负反馈),或者是在企业内外环境条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原定标准和目标脱离

13、现实,这时采取措施调整计划(此为正反馈)。反馈控制实际上是一种事后的控制,故反馈亦称作后馈或事后控制。企业中使用最多的反馈控制包括财务报表分析、产成品质量检验、工作人员成绩评定等。反馈控制对于本次所完成的活动已不再具有纠偏的作用,但它可以防止将来的行为再出现类似的偏差。与反馈控制以过去的信息为导向不同,前馈控制旨在获取有关未来的信息,依此进行反复认真的预测,将可能出现的执行结果与计划要求的偏差预先确定出来(此为负前馈),或者事先察觉内外环境条件可能发生的变化(此为正前馈),以便提前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预防问题的发生。前馈控制亦称预先控制,它由于未雨绸缪地采取了防患于未然的行动,从而可以克服反馈控

14、制系统的滞后性。正、负馈和前、反(后)馈概念的区别和联系:(1)正前馈是在预测环境条件变化基础上调整控制标准;(2)正反馈是在比较控制标准与现实环境要求的差距后调整控制标准;(3)负前馈是在预测工作实绩变化基础上矫正执行活动;(4)负反馈是在比较现有工作实绩的差距后矫正执行活动。与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都不同,现场控制则是一种同步、实时控制,即在活动进行的同时就施予控制。同步控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驾驭控制,有如驾驶员在行车当中根据道路情况随时使用方向盘来把握行车方向。这种控制是在活动进展过程中随时监视环境因素的变动,一旦发现干扰因素介入便立即采取对策,以防执行中的偏差出现。另一是关卡控制,它规定某

15、项活动必须经由既定程序或达到某种水平后才能继续进行下去。如企业中规定,某产品售价是否可以调整、某项投资是否继续都要经过有关主管人员的同意,生产过程中对在制品质量进行分段检验等,这些都起着关卡控制的作用。 二、战略控制、管理控制和任务控制 这是从问题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来划分的。任务控制亦称运营控制,主要是针对基层生产作业和其他业务活动进行的。其控制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按质、按量、按期和按成本完成工作任务,因此以负反馈控制为主。 管理控制是一种财务控制,即利用财务数据来观测企业的经营活动状况,以此考评各责任中心的工作实绩,控制其经营行为。管理控制通称为责任预算控制。战略控制是对战略计划实现程度的控制。

16、战略控制中不仅要进行负馈控制,更常需要进行正馈控制。也就是说,在战略控制过程中常常可能引起战略计划重大修改或重新制订。因为这个缘故,人们倾向于将战略的计划与控制系统笼统地称作战略计划系统,而将任务的计划与控制系统称作是任务控制系统。同理,在较低层次的管理控制中以负馈为手段的常规控制占主要地位,随着组织层次的提高和管理责任的加重,正馈控制的成分就越来越大。三、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 这是按控制力量的来源来分类的。外在控制是指一单位或个人的工作目标和标准的制订,以及为了保证目标和标准的顺利实现而开展的控制工作,是由其他的单位或个人来承担,自己只负责检测、发现问题和报告偏差。例如,上级主管的行政命令监督、组织程序规则的制约等,都是外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