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名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01500368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名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名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名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名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名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名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名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安庆一中、安师大附中、铜陵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名校联考语文试题2019.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从全人类的利益出发,在推动人类和谐共处与共同发展的时代方略。以其作为逻辑起点,可以深刻透视人类社会发展的

2、历史逻辑和现实境遇。具体而言,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关切人类命运的历史前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共生关系,这充分体现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认识和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中,构成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在现代化视域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是古今中外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观念的理论基础。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于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次,关切人类命运的发展方略生产方式的变革。解决困扰人类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要解决人类面向

3、自然的方式(生产方式)问题。人类的生产活动通常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关乎自然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两种关系同一进程,生产方式关乎这两个共同体的共同命运,它不仅承载着人类命运,而且承载着自然的命运。正是生产方式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命运联结起来,才会实现两个联合体的共同发展。因此,就人与自然的共同命运而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善待自然其实质是保护和发展人类自身。可见,理解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要求和现实选择。再次,关切人类命运的全球方略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联合体为休戚与共的“

4、命运共同体”,每个人民族和国家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民族和国家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今天,人类面临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应对,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表达的人类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时代意愿。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合作发展思想,是中国基于对世界发展形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方案,是协同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价值观同时又是着眼于中国社会实践,解决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城乡不平衡、区域不平衡、群体不平衡等问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福祉的中国智慧最后,关切人类命运的文明方位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积极成

5、果,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全过程。在命运共同体思想视域中,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需要突破二元对立思维和西方现代化模式,提出一种新型文明观念和发展理念:基于唯物史观确立人与自然大系统观,将共同命运根植于更宽厚的自然历史进程和人类历史文化的总体性中加以思考,把“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作为文明发展的崭新论断,并将之与中国实践结合起来加以解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现实依据和时代方略。当今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大潮流。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从我国的发展还是人类的共同发展的角度来说,都应该摒弃零和博弈的对抗式思维方式,寻找一种“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

6、新理念,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这一理念的集中体现。(摘编自新华文摘,2019年第3期)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着眼于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出发点。B. 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构成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C. 生产方式的变革关乎自然命运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承载着自然命运与人类命运。D.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鲜明地彰显了“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理念。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立论的基础,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B. 文章指出理解“人类的生产活动”可以从两

7、重关系入手,并论证了这二者的关系。C.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条理清晰,从四个维度全面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D. 文章论证人类命运的发展方略、全球方略与文明方位,是按照并列的顺序推进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逻辑的起点,可以透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现实境遇。B. 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与发展生产力,待自然其实质也即保护和发展人类自身。C. “全球价值观”内含“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它对于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D. 突破西方现代化模式并摒弃零和博弈的对抗式思维方式,就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答案】1. C 2. A 3

8、.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C项,“生产方式的变革关乎自然命运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承载着自然命运与人类命运”错误,文章第三段说的是“生产方式关乎这两个共同体的共同命运,它不仅承载着人类命运,而且承载着自然的命运”,选项偷换概念,文中说的是“生产方式”,而不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

9、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A项,“文章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立论的基础涵”错误,从文中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并非整篇文章的立论基础。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

10、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与发展生产力,待自然其实质也即保护和发展人类自身”错误,选项表述缺少重要前提,第三段说是“因此,就人与自然的共同命运而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选项表述缺少“就人与自然的共同命运而言”。C项,“全球价值观内含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它对于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错误,选项曲解原意,二者非包含关系,且根据第二段可知选项偷换概念,第二段说的是“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于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选项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思想与中国实际

11、相结合”变成“全球价值观内含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偷换概念。D项,“突破西方现代化模式并摒弃零和博弈的对抗式思维方式,就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错误,选项“就能”这一表述过于绝对化,原文说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需要突破二元对立思维和西方现代化模式”。故选A。【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

12、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因为需要,所以繁荣。走出国门的孔子学院,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向前发展着,一年大约有50所学院诞生。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说:“目前,还有71个国家的约400所大学强烈要求办孔子学院。”孔子学院以文化的姿态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显现正面的中国形象。美国圣玛丽中学孔子

13、课堂负责人弗兰克菲利普斯8年前参加该国孔子学院的会议,会上一句“让我听懂你的声音”启发了他。孔子课堂的使命,就是传递和平的信息,面对质疑的声音,找到听众,让听众了解我们在做什么。文化的交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升华,孔子学院并非简单地教授与传播,它的一些活动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利比里亚大学副校长沃特韦尔什说,孔子学院对大学而言意味着多样性。美国特洛伊大学孔子学院的陈女士说,该院活动涉及41所学校,举办过67场会议、11次培训,组织过15次专家旅行等,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州。爱丁堡大学校长提摩斯奥谢赞赏孔子学院的建院模式,由外方先提出申请,双方在充分协商基础上签署合作协议。这种模式造就了平等、

14、友好、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校长、孔子学院美国中心主任纳普说:“在全球化背景下,孔子学院可以成为教育文化交流的典范。”(摘编自杨桂青等孔子学院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材料二:孔子学院已经成为汉语推广和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文化品牌。今天,孔子学院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和专业化趋势,成立了一系列特色孔子学院和特色课程,其中包括中医孔子学院、农业特色孔子学院、纺织服装特色孔子学院、舞蹈和表演孔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饮食文化孔子学院、茶文化孔子学院等,促进了汉语的推广和对外文化的传播。当然,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方面,也面临着缺乏中国文化品牌、传播理念不够创新、传播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同时也被一些西

15、方国家鼓吹成“中国威胁论”的说辞。未来,应加强孔子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摘编自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材料三:创建孔子学院是一项大规模行动,它无疑是本千年之初最重要的地缘文化之举。有人将其比作是“语言上的人类登月工程”。该工程创建于2004年,被描述为“中国公权强力参与的文化攻势最亮的名片”。孔子学院主要传播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培育汉语教育。按照中国领导人的说法,其既定目标是弥补该国遭受的国际文化赤字。从现在到2020年,该学院将拥有1000个分校,分布在全球各大陆,它将成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征服人类的精神和心灵。该工程肩负的使命是让中国以外的1亿人学习汉语,确

16、保中国语言的国际扩展,让普通话成为另一种国际语言。中国日报曾经发表了一篇题为让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的文章,汉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和屏幕上的第二大语言,但不久的将来,汉语将位居第一。(摘自让路易鲁瓦著、袁粮钢译全球文化大变局)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学院通过文化的姿态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B. 孔子学院举行的一些活动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C. 中医孔子学院以中医为特色开展汉语言教育和中医文化推广。D. 到2020年,汉语将会超越英语,成为国际社会第一通用语言。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中有较多引语(新闻写作时插入采访对象或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