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1485296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乞巧》《嫦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乞巧》《嫦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乞巧》《嫦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乞巧》《嫦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乞巧》《嫦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乞巧》《嫦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乞巧》《嫦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9.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教材分析:乞巧和嫦娥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组古诗两首选编的两首古诗,本单元组的主题是“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乞巧一诗描述的是关于七夕节的传说和古代的人们在这一天乞巧的风俗,而嫦娥一诗描绘的是嫦娥在广寒宫里的凄凉生活,两首诗看似毫无关联,仔细读来,却不难发现其相关之处都是关于夜空的神话传说,都蕴含着分离与团聚的思绪。教学思路:1以“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效益”为教学设计的核心,整合教材、求新求效。2.以“引导学生阅读有故事的古诗,走入有情有境的情感世界”为教学方向。3以“初步感受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为教学主旨,创设情境、充分品读、学语

2、习文。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会认4个字,会写8个字。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3复述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4拓展阅读关于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的诗歌,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入情入境,诵读古诗,了解两个神话传说。教学难点:走进诗的意境,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在夏日的星空下,在冬日的火炉旁,你也许听过爷爷奶奶讲那些古老的故事,这些故事常常引起我们美好的遐想,从第八组课文开始,我们将听到更多生动有趣,想象奇特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29课古诗两首师: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看老师板书题目,注意这个“乞”字,你觉得他跟哪个字特别像?生:

3、“气”字师:对啦,“气”字多了一横,如果你写“乞”字的时候多了一横,它可要生气了。我们再来看第二首诗。(板书:嫦娥)你们发现了什么?生:他们都是女字旁。师:为什么都是女字旁啊?生:嫦娥是仙女,当然是女字旁了。师:好极了,这就是记忆汉字的巧方法。二、自由读诗,读通读顺师:现在请大家自由读古诗,有两个要求:读第一遍时,可以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把每个字的读音读准;读第二遍时,要注意诗句的停顿,争取把诗念通顺。(生自由读古诗)师:谁给大家来读读这首古诗呀,生1读古诗。师:读得不错,谁也想来读读生2读古诗师:不错,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首古诗。生齐读古诗师:同学们,乞巧这首诗当中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模一

4、样的,是哪两个字?生:“宵”“霄”师:看这两个字(板书:宵 霄)。你们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都有一个“肖”字,部首不一样,一个是宝盖头,一个是雨字头。师:很好!你发现了形声字的规律,“肖”表示他们的读音。知道宝盖头和雨字头代表什么意思吗?同学们看宝盖头和咱们头顶上的什么很相像?生:我觉得宝盖头像屋顶师:说得多好!古时候,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晚降临,人们要回家睡觉,所以用宝盖头代表房屋,是夜晚的意思。诗句中的“今宵”是什么意思?生:今天晚上师:对,那雨字头呢?,雨从哪落下来呢?生:高高的天空上师:雨字头就代表天空,诗中的“碧霄”指的是什么?生:碧绿的天空师:这两个字是同音字,写的时候注意

5、部首,有个顺口溜记住他们:肖加宝盖熬通宵,雨落肖头是云霄。三、切题导入,学习乞巧师:读通顺了。我们来看课后的资料袋。你从资料袋中知道了些什么?生1:乞巧是古代人们很喜爱的一个节日生2:这个节日在农历七月七,又名七夕节。师:对,他还叫女儿节。能根据这些资料说说诗的大概意思吗?师:第一、二句谁读懂了?里面藏着一个民间故事(出示:故事)有谁知道是什么民间传说,谁愿意来讲讲?生1:我知道这个民间传说是牛郎织女生2:我来试着讲一讲,很早以前,有个小伙子叫牛郎,一次,王母娘娘最小的一个女儿织女到人间来玩,认识了牛郎,并做了他的妻子,他们生下两个孩子,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大发雷霆,亲自下凡把

6、织女带回天上,牛郎带着自己的儿女去追织女,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条波涛汹涌的银河出现了,把牛郎和织女隔在了两岸,后来,他们的感情感动了喜鹊,七月七日那天,成群的喜鹊飞来,搭成鹊桥,好让牛郎织女相会。从此,七夕就成了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师:听到这样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生:王母娘娘真坏!生2:牛郎和织女最后还是相见了,我很高兴!师:是呀!虽然历经磨难,但终于破镜重圆,咱们都替她们高兴!你会怎样读这两句诗?生:(指名读,读的没感情)师:你没有这样的经历,难怪不怎么激动!(众笑)想想看,牛郎和织女盼啊盼啊,终于盼来了这一天,那是多么喜悦的时刻,读 ;牛郎带着一双儿女来见织女,那是多么幸福的时

7、刻,读师:第三四句诗懂吗?由这两行诗你看到了怎样的场面?生1:从“家家”看出很热闹,到处是乞巧的人群。师:你抓住了关键词“家家”来体会,真会学习,还有吗?生2:从“几万条”仿佛看见女子们都在专心致志穿着红线,穿了一条又一条,好像永远穿不完似的。生3:我从“尽”看见家家户户的女子都对着月亮穿针引线,把这世上的红线都穿完了。师:真的把这世上的红线都穿完了吗?生1:“尽”的意思是“完”,“穿尽”就是“穿完”生2:不对!世上的红线穿不完,这里用了夸张的修辞,为了说明有很多人在穿红线。师:我赞成你的看法,世上的红线是穿不完的,诗人用一个“尽”字是为了表明家家户户的女儿们都在对月穿针,场面异常热闹。据说织

8、女能织出五彩的锦缎,光得像粼粼波动的湖水,亮得比天上的云霞还耀眼。老百姓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古代女子针线活儿做得好可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知道原因吗?生1:因为巧手可以秀出美丽的衣服生2:因为别人会夸她心灵手巧师:让我们一起来到这场景中,姑娘,你好!你姓生:我姓X师:X姑娘,你在月下干什么呢?生:我在月下穿针引线呢!师:你呢?生:我是X姑娘,我在月下穿针引线呢!师:你呢?生:我是X姑娘,我也在月下穿针引线呢!师:不管是陈家的姑娘,还是王家的姑娘,或是李家的姑娘,姑娘们都在穿针引线,这正是姑娘们来读(女生读: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难怪唐朝诗人崔颢曾这样赞叹生:(齐)长

9、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师:这是怎样的盛况呀!民间乞巧歌这样唱到: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配乐)师:就让咱们一起加入到乞巧的人群中去,眼望浩瀚的银河和皎洁的的明月,许下美好的心愿吧!师:姑娘,七夕之夜,你要乞的是生1:我乞求像织女那样聪明能干,有一双灵巧的手。师:冰雪聪明的你会成功的!生2:我乞求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大家幸福平安!师:说得好!这是我们大家的心愿,把这美好的心愿都送进这两句诗中。(指一个同学)你来读(指一组)你们组的美好愿望呢,度(指全班)大家的美好愿望呢,读师:这是何等开心之事!让我们带着开心、带着愉悦、带着美好的心愿再次读读乞巧

10、。师:诗人先写了“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背一、二句);再写了七夕的热闹场面(背三四句)师生合作读(哪一组读的更好呢?能读出月下乞巧的感觉)师:七夕的月光照着小河,弯弯的小河边,(生)家家 ;七夕的月光照着山坡,青青的山坡上,(生)家家 ;七夕的月光照着乡村,美丽的乡村里,(生)家家四、故事引入,学习嫦娥师: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谁愿读给大家听?生:师:听了这个民间故事,你觉得嫦娥后悔的是什么?生:她后悔偷吃了灵药生:她后悔成仙了,以前在凡间的生活那样幸福,现在一个人孤独师:所以诗人这样写道生:(齐)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师:是一夜两夜吗?生:不是师:是一月两月吗?生:不是师:是一

11、年两年吗?生:不是师:那是一辈子啊!嫦娥从此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在月宫上,她不能再和自己心爱的丈夫一块生活了,她只能在桂花树下一个人孤苦伶仃地生活着。她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寂寞的、难受的、悲伤的、孤独的(师请生分别将自己体会到的感受带进诗句中朗读)师:多么孤独!难怪李白在把酒问月中这样写道生:(齐)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独栖与谁邻?师:难怪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也这样写道生:(齐)寂寞嫦娥舒广袖。师:这孤独专指嫦娥吗?我们来看人间的一个女子(出示情景图和第三、四句诗),云母做的屏风后有一个孤单的身影。“长河”指的是什么?生:银河师:没错,“长河渐落晓星沉“说明天快亮了,这女子在这坐了整整一夜。师

12、:整整一夜啊!室内这个女子单独一人坐在云母屏风旁,烛光照着她孤单的身影,望着室外渐落的银河,看着星星隐没,她在想些什么呢?也许在思念远方的亲人,也许在思念远征的丈夫,也许在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生:悲伤的、难过、孤独、郁闷的、无助的师:多孤寂的女子啊!难怪作者这样写道生: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师:这女子的命运就像广寒宫的嫦娥一样,你读生: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师:这真是孤寂的女子对孤寂的嫦娥啊!齐读生(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师:一个人间,一个天上,心意都是相通的;一个场景,一个传说,我们看见了这个女子的孤独、寂寞。3引导想像,练习说话(选择一句,同桌讨论;全班交流):七夕的夜晚,牛郎织女一家人聚在_,而嫦娥却_。 中秋节的夜晚,家家户户聚在一起_,而嫦娥却_。此时此刻,我们不能不提到诗人李商隐。(板书:知人论诗)什么叫知人论诗?就是我们在学习古诗文时,要去了解这个诗人,这样你会读的更清楚,更明白。嫦娥的作者李商隐,一生遭受了不少打击,他的诗大部分都表达自己的郁闷心情,难怪他会遥望银河写下嫦娥,让我们捧好书再次读读嫦娥。五、整合升华,延伸课外师:咱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故事的摇篮,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搜集、积累这方面的诗和故事。最后,老师还想送大家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有些古诗也描写了牛郎织女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呢?如秋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