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18 颐和园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1469943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18 颐和园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18 颐和园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18 颐和园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18 颐和园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18 颐和园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18 颐和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18 颐和园(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 颐 和 园教学目标 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 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 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 遗产的兴趣。 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阅读、直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查找资料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在我国首都北京的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那里有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今天我们就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这个公园的

2、美景。 2、出示课题,读题。 3、指导学生自主识字。注意“颐”的正确书写。“颐”是什么意思呢?生不知,看来“颐”对你们来说是个很陌生的字,碰到这样的字怎么办呢?(查字典,适时表扬学生的学习习惯)出示“颐”的两种意思。生正确选择。引出对颐和园的深入了解2、 边赏风景边听文,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 认识。 过渡:欣赏了这么美的图文视频,能说说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 印象吗? 学生全班交流。3、 理清课文脉络 1、我们都觉得颐和园风景优美,是外出旅游的好去处,那么作者 的印象呢?他也写成了一句话,发现了吗? 2、指名学生朗读首尾两段,相机板书:美丽、大,美丽、说不尽 3、首尾段作者

3、都在赞美颐和园,中间几段,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写 的呢? 4、浏览课文,用笔标出课文2-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5、交流,出示2-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过渡:指导读书方法。 师:这样读书,长长的一篇文章就变短了,更容易识记了,这就 是文章的骨架呀!四、扫清生字词的障碍。 你知道颐和园都有哪些著名的景点吗?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5、 赏析课文 过渡:颐和园的美景很多,作者先带我们来到了哪?(长廊又有哪 些吸引我们的地方呢? 欣赏长廊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勾画重点词句。 2、交流、体会“长” 1)为什么叫“长”廊呢?你发现了吗?抓住数字700多,长

4、度是我们教室宽度的100多倍呢,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 2)指导朗读:这么长,一眼望过去,什么感觉?读出来。 小结:列数字的方法真好,一下就让我们感受到长廊一眼,还 有什么特点? 3、体会美 1)哪些字词跳出来让你有所感受?体会画的美、多、内容丰富。 2)这么一交流,感受就丰富了,再读句子。 3)欣赏长廊内的画。 4)如果走进这样的长廊,就像走进 5)这样的长廊,让我们触摸到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感受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带着这样的感想,你能记下这句话吗?4、 长廊不仅美,还有什么特点?出示理解相关句子。5、 归纳写法 我们深深地被这样的长廊吸引,廊内艺术美,廊

5、外风景美,让我 们再看长廊 PPT出示相关句子。6、 小结,过渡: 原来,作者是这样看长廊的,先,再,最后。欣赏万寿山1、过渡:作者又是怎样看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呢?抬头看2、体会佛香阁的高、美3、书上哪个词还含有闪闪发光的意思?(金碧辉煌)两个词一连, 给你什么感觉?4、 朗读:这就是皇家建筑的雄伟气势,让我们打起精神再来读一读。5、 小结,体会写法:作者看万寿山,先看佛香阁,再看排云殿,这 样又连句成段了。同样方法欣赏昆明湖1、 过渡、简介昆明湖2、 欣赏PPT图片3、 此时,你最想去哪游赏?找到相应语句,好好品读品读吧。4、 指名回答,你想带我们去哪?根据学生回答学习相关内容。5、 课文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也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景。1998年,颐和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美丽 大 长廊 700多,273间 18 颐和园 万寿山 昆明湖 像 美丽 说不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