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长城》录像课教学设计 平马镇甲逢小学何建芬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1458048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长城》录像课教学设计 平马镇甲逢小学何建芬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长城》录像课教学设计 平马镇甲逢小学何建芬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长城》录像课教学设计 平马镇甲逢小学何建芬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长城》录像课教学设计 平马镇甲逢小学何建芬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长城》录像课教学设计 平马镇甲逢小学何建芬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长城》录像课教学设计 平马镇甲逢小学何建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长城》录像课教学设计 平马镇甲逢小学何建芬(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编写者何建芬单位田东县平马镇甲逢小学审稿者单位教材分析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板块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一板块是以“长城的故事”为主题。介绍了中华大地上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巨龙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和悠久历史的见证。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出长城长的特点,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长城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第三自然段是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使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既感受长城的气魄雄伟,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

2、读能力,让他们在朗读中体会文章内容。就通过学习,让他们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3.激发学生了解世界遗产的兴趣。重点难点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教法学法新课标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法、以读代讲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

3、学生行为(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1.导入:我国人文景观,自然遗产,名冠古今,秀甲天下。今天,让我们继续打开中国“世界遗产”的第一扇窗户象征中华民族,令华夏儿女骄傲的(齐读)长城。2.复习词语: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嘉峪关 坚固瞭望口 堡垒 屯兵 气魄雄伟3.读一读课文评价长城的句子。Ppt:“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学生朗读。(师板书:气魄雄伟伟大奇迹)4.理解“气魄雄伟”和“奇迹”这两个词。(预设:气魄雄伟就是很有气势,很壮观;奇迹就是想像不到的不平凡的事。)究竟长城是怎样的气魄雄伟?为什么说长城是个奇迹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深入到字里行间里,感受长城的

4、特点。1.学生齐读课题2.学生自学词语。3.学生寻找中心句。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旧知,为学习新知打下良好基础。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第二自然度1.Ppt出示学路建议,生思考:(1).自由读文,思考文中哪个句子,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长城的雄伟气势?(2).用“”画出写长城特点的句子,用“”画出句子中关键的词语。在旁边写下体会。2.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1.全班齐读教学目标。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有目标,心中有数,能主动围绕目标进行探究性学习。三、细读课文,品味欣赏1.远看长城的气魄。(1)Ppt: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

5、有一万三千多里。预设A:我觉得“长龙”一词最能突出长城的气魄。仔细看看,细心的你,一定能发现这句话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师:(板书:远看长龙)课文说“长城像一条长龙”长城和长龙怎么像?预设:长城与长龙都很长。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有时能弯曲着身子,而长城也正好在崇山峻岭中蜿蜒盘旋。点名学生朗读句子。预设B:(学生朗读强调“蜿蜒盘旋”)“蜿蜒盘旋”是什么形象?(弯弯曲曲的,向上盘,向蛇爬行的样子;回绕曲折)(Ppt:出示长城远景图)师:看,这就是长城,就像一条一万三千多里长的龙就在连绵起伏的山上盘旋。多么有气势啊!指名学生朗读句子。(2)拓展资料,感情朗读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

6、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约13300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称。长城经过这么多个省,如果要日夜不停地走完,要用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如果把这条长龙上的条石砌成宽一米、高五米的城墙可以绕地球一周。点名学生感情朗读: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全班齐读。2.近看长城的雄伟近看长城,长城又是怎样的雄伟?(板书:近看)出示课文第二段的内容。(预设)(1)请大家看第二自然段,我找到的句子是Ppt::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

7、条石和城砖筑成的。我从“高大坚固、巨大”这两个词语中感受到长城是非常的雄伟。指名学生朗读句子。(2)Ppt: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预设学生回答:我从“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马可以并行”可以看出长城的雄伟。减字对比读。师读: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生读: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比较哪一句写得好,说说理由。(拿我们日常所熟悉的马路与长城的宽度来对比,让我们很容易想象出城墙有多宽。)Ppt:(3)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预设a.从“两米多高”、“成排的”可以看出长城

8、的气势。B.在两千多年前的人们就能在建长城时设计垛子、瞭望口和射口,可以防御外敌,真是奇迹。Ppt:(4)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呼应。这样的设计也是了不起的。预设: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利于打仗互相呼应。劳动人民设计长城真是巧妙呀!出示长城近景图,观图画中的“垛口”、“瞭望口”、“射口”、“城台”。和城墙补充资源:八达岭城墙最高处达10米,墙体都用花岗岩包砌,石条最长3.1米,重1.5和1.7吨,墙的上面填三四层方砖封顶,用糯米碜石灰粘接灌缝,城墙三面风雨不透。看到这段文字,此时你的脑海里想起哪个词来形容?(高大、坚固)有感情地朗读第二

9、自然段1.在老师的引领组织下,按学习目标及自学提示自由读文,找出描写长城气魄雄伟的句子,并动笔写下感受。2.四人小组内交流、讨论。3.个别汇报。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四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Ppt出示学路建议,生思考: 1. 1).自由读文,思考文中哪个句子,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长城是个伟大的奇迹?(2).用“”画出写相关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体会。2.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1.全班齐读教学目标。2.小组合作学习由扶到放,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巩固探究性学习。五、创设情景体验奇迹1.创设情境,交流站在长城

10、上的感受。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我们不由地浮想联翩。或许你会有很多感慨,脑海中会产生很多的疑问。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学生交流)2.学生.合作读Ppt:第三自然段。(一、二组读黑色字体,三、四组读蓝色字体,全班齐读红色字体的部分。)3.拓展资源,想像说话。配乐出示资料,请一名学生朗读:工作环境:在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工程量:大,仅以明朝修筑为例子,若将其砖、土方用来修筑一道厚一米,高五米的大墙,可环绕地球一周有多。如果用来铺筑一条宽五米、厚35厘米的马路,那就可能绕地球三、四周了。建筑时间:从春秋时代一直到明朝,约2000多年。自然条件恶劣:地处北方,冬季寒冷漫长,冻

11、死者无数;山高坡陡路难行。供给严重不足:长城处于边塞之地,古道路难行,且运输工具运量少,从产量地出发的10石粮食,运到边关只剩1石,那9石均被运粮的人吃了。长城的作用:长城防范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确保了中原的安宁。促进了边关各民族的和平贸易与交流。修筑长城安全:不能保证,常有凶奴来扰乱,袭击。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如果将文中的“单看”改为“先看”,补充“再看”的内容,想像说话。你会再看什么?想说什么?ppt出示:先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再看那时候学生汇报交流。师:是呀,千言万语,我们

12、把所有想说的话语汇聚成这一句话中(学生齐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里的“多少”我们能换什么词表示这个意思?(无数、很多)一个“多少”道出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什么感情?齐颂长城。(学生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4.领悟表达作者观察长城,是从按(远)到(近)的顺序。在文中既介绍了长城的样子,又写了站在长城上的联想。课文用了哪句话把这两个部分连在一起的呢?点名学生回答。Ppt出示句子:(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个句子写得可真好,你知道它好在哪里吗?(预

13、设:这个句子在文中起过渡作用。句子中的“站着”、“踏着”、“扶着”用词很准确,让人们感到自己真的站在长城上看长城,情不自禁地为长城而感到骄傲。)1.采用分角色朗读、齐读,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认真听取老师投放的资料,想象古代劳动人民建筑长城的艰巨。4.通过比较句子,再次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阅读是老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让学生在反复朗读、思考、讨论中,感悟语言、体会情感、深化感受、获得思想启迪。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长城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很多游客对它仰幕不止,更有很多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诗人、文学家用文字记录自己对长城的喜爱。让我们共同朗诵曹劲所写的长城颂。

14、Ppt:你屹立青山,青山峥嵘,你拥抱大地,大地恢宏,你横贯神州,神州平添无限风采,你饱经沧桑,沧桑造就历代精忠。几度风雨,风雨中编织美丽憧憬,几度烽火,烽火里沐浴电闪雷鸣,你翘首日月,日月生辉,你盘亘万里,万里雄风。你威震边关,边关平息多少狼烟,你叱咤疆场,疆场从此多了无数英雄。几度夕阳,夕阳下告别壮士远行,几度长夜,长夜里捧出灿烂黎明。啊,长城,你是中华的骄子,啊,长城,你是东方的巨龙。中华在崛起,巨龙在飞腾。学生有感情颂诗,感受长城气势恢宏的同时也增强学生爱国情怀。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开阔视野,锻炼思维,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明白道理。七、作业布置,加强积累作业布置,加强积累1.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2.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保护长城的建议。1.学生课后搜集。板书设计远看 长龙 设计巧妙17、长城 近观 高大坚固 气魄雄伟感想 血汗和智慧 伟大奇迹 伟大奇迹教学感悟或反思(教师课后主要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