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文言知识归纳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1448485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文言知识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文言知识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文言知识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文言知识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文言知识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文言知识归纳(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岳阳楼记一词多义 以: 1) 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 2) 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夫: 1) 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 2)表句尾感叹 嗟夫观: 1) 看 予观夫巴陵胜状 2) 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极: 1)尽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穷尽,尽头 此乐何极 3)表示程度深 感极而悲者矣或: 1)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 2) 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空:.1) 天空 浊浪排空 2) 消散 长烟一空通:1) 顺利 政通人和 2)通向 北通巫峡和:1)和乐 政通人和 2)和煦 春和景明一: 1)一片:一碧万顷 2)全: 长烟一空 3)整个: 在洞庭一湖则: 1)那么 :然则何时而乐耶 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

2、观也 3)就: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词类活用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动词作形容词,被贬谪的)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7.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8.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9.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古今异义1.气象万千(古义:事态; 今义:天气变化) 2.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4.横无际涯(

3、古:广远;今:与“竖”相对)5.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6.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7.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 今:准备) 8.增其旧制(古:规模 今:制度)9.作文(古:写文章 今:作文) 10.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11则有去国怀乡【古:国都;今:国家】 12.则有去国怀乡【古:离开;今:前往】1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 14.越明年【古:及,到;今:越过】15.宠辱偕忘【古:荣耀;今:恩宠】 16.沙鸥翔集【古:群鸟停息在树上;今:集体,集中】17.进亦忧【古:在朝廷做官;今:前进】 18.退

4、亦忧【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醉翁亭记虚词1、“而”字的用法。表承接: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水落而石出者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人知从太守而乐表修饰:朝而往,暮而归临溪而渔杂然而前陈者表转折:而不知人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并列: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洌往来而不绝者起坐而喧哗者表递进:而年又最高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之”的用法。“助词,的”:“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山间之朝暮也、山间之四时也、四时之景不同、宴酣之乐、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5、和而不知人之乐” 连接主谓,不译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代,指醉翁亭:名之者谁3、“于”字的用法和意义。 从:“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在:“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至于负者歌于途和行者休于树”4.“也”字用法本文共用21个“也”字,语气不尽相同,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1环滁皆山也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5山间之朝暮也6山间之四时也7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8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9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10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1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1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1作亭

6、者谁?山之僧智仙也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3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1在乎山水之间也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而乐亦无穷也4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山行六七里:沿着山路 朝而往,暮而归:在早晨,在傍晚杂然而前陈:在前面,向前 酿泉为酒:用酿泉的水2意动 乐其乐:以为乐一词多义1乐 乐趣:山水之乐; 欢乐,快乐:禽鸟乐也; 以为乐:乐其乐:2意 情趣:醉翁之意; 心情:意稍舒; 神情:意暇甚; 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3谓 告诉,对说:谓其妻曰 秦王谓唐雎曰 说:谓为信然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叫做,称为:此之谓失其本心/太守自谓也(命名) 认为:

7、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是:太守谓谁?4开 消散:日出而林霏开 放晴:连月不开5霏 雾气:日出而林霏开 雨雪繁密的样子:霪雨霏霏:6归 归依:吾谁与归 聚拢:云归而岩穴暝 返回:暮而归: 7秀 秀丽:蔚然而深秀者 滋长:佳木秀而繁阴成语积累1、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现在多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2、觥筹交错:本意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现在多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情景(常含贬义)。3、水落石出:本意是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现在多用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4、山肴野簌: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5、峰回路转: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原句回答

8、:1、该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这句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本文以“醉”与“乐”贯穿全文,主线是“乐”结尾部分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3、概括本文的主旨。与民同乐4、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5、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6、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7、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8、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9、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10、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11、文中有一短语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意思相同,请写出这一短语伛偻

9、提携。12.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3.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14.“醉翁”的由来是什么?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15.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16.把山水之乐具体化的句子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17.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18.

10、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 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19.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20.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21.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2.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23.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 山间之朝暮也。 24.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5.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6.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7.表现禽鸟乐的

11、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28.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29.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水落石出。30.“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31.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32、 “太守醉也”醉的含义? 宴饮而醉,醉在山水景色,醉在与民同乐 33、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各是什么?禽鸟之乐:山林之乐游人之乐:山水之乐,从太守游而乐太守之乐:与民同乐34、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

12、不绝”文章理解、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作者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全文围绕“乐”这一主线展开:()由环境、亭名,抒发“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亭之美景(自然美:朝暮图、四时景),写出“乐亦无穷”;(人情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太守醉)照应“乐亦无穷”。()游亭之乐(游人去,禽鸟乐;大守乐其乐。与民同乐)(主旨)、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各抓住了什么特点?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

13、的四幅图景。、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为了写“太守宴”创造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段写亭之概况,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情景交融。5、学习第一段,这一段主要写醉翁亭的什么?第一段主要描写醉翁亭的位置环境,说明醉翁亭的命名缘由。醉翁亭建在滁州西南,树木茂盛,深幽秀丽的琅玡山间酿泉边上;亭是山僧智仙修建的,亭名是自号“醉翁”、怡情山水的太守定的。6、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答:由远到近。7、“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8、第一段采用什么方式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第一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先写滁州四面环山,再写西南诸峰中的琅玡山,接着写琅玡山中的酿泉,最后写建在酿泉边上的醉翁亭。9、文章的主旨、主线主旨:与民同乐“醉能同其乐”,这是作者的政治理想。主线:乐10、“乐”的含义:宴酣之乐 山水之乐 乐民之乐 与民同乐11、“乐”与“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