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导学案教师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1448316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蜀相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蜀相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蜀相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蜀相导学案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蜀相导学案教师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蜀相书愤导学案班级: 组别: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学习目标】1.运用 “知人论世”等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2.通过蜀相书愤两首诗,感受爱国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并探讨离乱之世中国古代士子的人格精神。【学习重点、难点】 运用“知人论世”等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学习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课时安排】 2课时【自主学习】一、知人论世 (1)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yo)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解析:收二川:(收取

2、东川、西川);排八阵:(摆设八卦阵);六出:(六出祁山);七擒:(七擒孟获);酬三顾:(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取西蜀:(攻取西蜀);定南蛮:(平定孟获叛乱);东和:(东和孙权); 北拒:(北拒曹操)。用火攻:(指赤壁之战)。(2)蜀相:杜甫此诗作于初到成都之时。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国势危艰,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无路请缨,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倍加推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3)书愤: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

3、,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直到作此诗时,闲居山阴6年的他才被重新起用。此时陆游已62岁。少年时“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二、感知课文 1、蜀相开头两句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解析: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烘托一种寂静、肃穆的氛围,借以表达在这种氛围中诗人所产生的凭吊古人的特定心境。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2、王国维说:“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解析:“自”、 “空”二字与境界的关系最

4、为密切。“自”为“独自”之意,碧草萋萋,却是人迹罕至,无人欣赏;“空”为“白白地”之意,黄莺鸣唱,却无人倾听。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用这二字修饰,写出了祠堂的寂寥冷清。这两句景中含情,寓景于情,情景交融,表面写景,实为伤情,寄寓了诗人对人事代谢、英雄寂寞的怅惘之感,也为下文怀古思人作铺垫。 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为什么“泪满襟”?解析:“英雄”指包括诗人在内的古往今来壮志未酬而含恨终生的英雄人物。这一联概括了英雄们由诸葛亮的赍志而殁而产生的强烈共鸣,道出了他们壮志未酬、功业未成的无穷遗恨,因而“泪满襟”。 4、此诗写诗人

5、在诸葛祠吊古,但诗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解析: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葛亮。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写武侯祠,是因为“盖千古人物,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可以由祠写到诸葛亮。写祠是为了写人,因此题为“蜀相”。 5、本诗题为“书愤”,但通篇不见“愤”字,但细品之,愤慨之情无处不在,请找出“愤”字在诗中的具体体现。解析:首联回忆过去,塑造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暗写其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做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题中的“愤”字,形成全诗的基调。颔联将诗人报国愿望渲染得更加鲜明,再次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悲

6、愤之情更加强烈。颈联从回忆到现实,诗意转为悲凉,一“空”一“已”互为映衬,有着无限沉痛与悲愤。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悲愤之中蕴藉着豪壮之情。【合作探究】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赏析蜀相和书愤,探究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1)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蜀相侧重于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天下计”(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宏伟业绩)”“老臣心”(忠心报国);书愤侧重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出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格。(2)抒发个人感情方面:杜甫主要表达对诸葛亮的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 而陆游以诸葛亮自况,渴望抗金复国,收复

7、失地,建功立业。 (3)表现手法方面:蜀相先写景,景中含情,后抒情,情景交融,全诗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感情真挚,格调沉雄;书愤,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 【拓展延伸】对两首诗的不同之处我们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同时我们也发现,不管是杜甫壮志难酬的感慨,还是陆游沙场杀敌的豪迈,从他们俩身上,我们都读到了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古往今来,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爱国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发放异彩,爱国诗人由此也彰显着他们高尚的品格。请同学们列举一些你积累的有关爱国主题的诗词名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总结与反思】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