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课堂实录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1447908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课堂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课堂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课堂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课堂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课堂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课堂实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滕王阁序作为经典佳作,滕王阁序既彰显了作者的积学之富、体察之微、文采之炫、文思之敏、抱负之大,又集音韵之美、文句之美、景物之美、感情之美于一体,浑然天成,实为千古骈俪绝调。这样一篇对于学生难得一见的美文,对于教师来说却是教学上的难文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深文浅教、名文新教,我在教学时以“美的发现”为着力点,尝试了美文美教。下面呈现这节课的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想问的是,你们读过这篇文章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字来回答我。生:(异口同声)美。师:是的,这是一篇难得一见的美文。我们平常看见美人美物总要多看几眼,那么面对这篇美文,我们也应该多读多品,引用阿尔卑斯山下那句碑文就是:“慢慢走

2、,欣赏啊!”那么,我们要欣赏这篇课文哪些方面的美呢?生1:写景美,抒情美。生2:音节美,名句美,景色美。生3:“韵之美”“句之美”“景之美”“情之美”。 师:好一个“韵之美”“句之美”“景之美”“情之美”。我同意学生3较为全面的归纳,我们先来感受本文的“韵之美”。现在我们以第一到第四段为例,分角色朗诵。诵读的节奏、语速、语气等的变化都得服从情感的变化,我们先了解各段写了什么内容,情感有怎样的变化,然后才来把握朗读的技巧。先看本文的总体思路是怎样的?生:本文总体思路是“事景情”。第1段:记事,写宴会盛况。第2、3段:写景,写登阁所见,第4至7段,议论,抒发感情。师:好的,下面我们就分角色朗诵。全

3、班集体朗读第一段,这一段作者记叙宴会盛况,我们集体朗诵,就是要营造文势,渲染盛况。(生齐读第1段,声音洪亮,激情饱满。)师:我请一位男生读第2段,同学们先说说这一段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生:要有激情,读出赞美之情。因为这一段写作者登阁所见,表现了滕王阁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之美。师:好的,那就请你试试吧。(该男生读,声音满含磁性,获得全班掌声。)师:第3段也是描写登阁所见,我请同学们思考,这一段与前两段在景物描写的方法、句式节奏上都哪些变化?生:景物描写由静而动、由远到近。生:第3段,推开窗之后,以短促的三字句“披秀闼,俯雕甍”开启,以错落有致的“四六句”展开,感情变得开阔而飘逸。(掌声热烈。

4、)师:那朗读应该如何把握呢?生:我觉得这一段应该读得舒缓飘逸,这里大多是四六句、还有七字句。(掌声起。)师:同学们说得特别好,下面我请一位女生朗读第3段,把舒缓飘逸的感觉带进去。生:读。(该女生朗读,优美、舒缓,张弛有致,此处有热烈掌声)师:这第4段谁来读啊?学生异口同声:老师,您读。师:看来民意不可违呀。(生齐声:必须的。)(师示范朗读,此处有掌声。)师: 感受了“韵之美”,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本文的“句之美”。滕王阁序妙句如珠,俯拾即是。高票当选第一名句的是哪句?生:(齐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师:是的。唐人轶事汇编有这样一个故事:说英才遭天妒,王勃于创作滕王阁序的第二年,渡海

5、到交趾探父,因落水惊悸而死。后来,每当夕阳西下时,湖面上遥远处总会响起王勃吟哦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约持续了十多日,又是一个落日熔金的傍晚,当湖面再次响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声音时,一位书生大声道:子安先生,你不要太得意了,你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删去“与”“共”二字岂不更好!此言一出,湖面戛然而止。这里我想问的是:此说是否有理?这一句好在哪里?我们分小组研讨,然后各组推举代表回答。生1:不能删,少了“与”“共”,语速就显得急了些。生2:我觉得还是去掉这两个字好,虽然我们一时不习惯,但读一读就觉得简洁了。生3:我认为这是民间传说,不可信。删去这两

6、个字,不如原句朗诵起来显得从容自如,删去后声音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也减弱了。师:我比较赞同生3的说法,书生的见识不必当真,传说故事更不可信,但它恰从另一侧面说明了王勃的这两句人人尽知、影响之大。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好在哪里。生1:动静结合。上句写动,霞、鹜“齐飞”;下句写静,水、天“一色”,一动一静,以动衬静。生2:境界开阔。长天在上,高,落霞、孤鹜在半空,稍低,而秋水最低,有远有近,有高有低,层次感强,境界开阔,给人一种强烈的立体美。(掌声顿起)生3:我觉得这两句意蕴深远。鸟是有生命的,而天空和云霞则是无生命的,落霞、长天恒常,而孤鹜只是匆匆过客,永恒与短暂,有生命

7、的律动与无生命的静谧交织在一起,意蕴无穷。(掌声热烈)生4:对比鲜明。以秋水与长天的蓝为背景,红霞、孤鹜点缀其间,色彩浓重,视觉冲击强烈。师:刚才三位同学的赏析、点评有从表现技巧、方法上说的,有从内蕴、意境上说的,很精彩,我很赞同,同学们还可以从其它方面鉴赏。而且这篇课文中的名句很多,比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等等,课下同学们每人选取两句,把点评的文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师:“慢慢走,欣赏啊!”我们感受了本文的“韵之美”,欣赏了它的“句之美”,接下来我们就来体验一下文中的“景之美”。“渔舟唱晚”一词在滕王阁序中看似平常,可细心的评论者却称它“一字

8、一景,言不尽之景情”,乐曲渔舟唱晚更是我国最为流传的古典名曲之一。下面伴随这首名曲,请同学们发挥合理想象,将这4字扩写成百字左右的写景片段。(在古筝曲渔舟唱晚中,教师将事先准备的贴纸发至学生手里,大约5分钟,学生陆续上交。教师选取几位学生的扩写片段,通过投影与全体同学分享。其中一位学生这样扩写(括号内为师生点评):落日熔金,暮色四合(点明“晚”)。劳作一天的渔人收起渔网,划着沉甸甸的船儿,驶向烟云氤氲的水村山乡(想象合理且扣住了“渔舟”)。归舟缓缓,收获满满。渔人哼着小曲(扣住“唱”),悠扬的歌声穿过云霄,仿佛把归航的讯息、丰收的喜悦传送给了焦急等待的家人(突出 “唱晚”的主旨)。师:“慢慢走

9、,欣赏啊!”最后我们来领会本文的“情之美”。现在我们来阅读第4段,这一段中作者的感情有了明显的变化,思考哪4个字最能体现王勃情绪变化?生:“兴尽悲来 ”。师:很好,“兴尽悲来 ”。世事本无常,高兴到极点,悲哀就来了。请同学们思考:本段抒发哪几种“悲”?(学生没有及时找准找全,教师点拨:提取信息要注重该信息所处的语言环境,看“兴尽悲来”所处的位置语境,思考一下从“天高地迥”至本段结尾可以分几层意思,然后从每层中找关键词。给出方法,学生很快便有了答案。)生:盈虚有数的命运之悲;知音难觅的孤独之悲;报国无门的身世之悲。师:好,很好。那么,作者为什么有如此之悲呢,请看大屏幕。王勃自幼聪颖,十七岁未及弱

10、冠,便应举及第,在沛王府做侍读。然而正当这位青年才俊做着经纬天地的美梦时,出其不意的打击降临到了他的头上。当时的宫廷风行斗鸡游戏,诸王们常以斗鸡为乐。一次,适逢沛王与英王斗鸡,年轻的王勃本打算为沛王鸡助兴,便写了一篇檄英王鸡,讨伐英王的那只鸡。不料这篇游戏之作被高宗看到后,大为不满,立即下诏废除王勃官职,斥出沛王府。而给他第二次更沉重打击的是在虢州参军任上,因与同僚的关系搞得很僵,又先藏匿后杀害官奴被判死刑,后虽巧遇大赦,免除了死刑,但王勃的父亲却因此被贬为交趾令。 师: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悲,不是,也不应该是生命的全部。当你的人生遭遇困境时,就是要找到排解、突围的法子,学一学古兰经里的“移

11、山大法”山不过来,我便过去。下面请同学们齐读第5段,然后找出最能体现王勃排解了悲伤,表现豁达心胸的一句。(生齐读。)生:最能表现豁达心胸的句子是“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师:是的,君子安于贫困,豁达之人知道如何掌控自己的命运。请同学们思考,有了这种见解后,作者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文中那几句表现了这种变化?生1:由悲伤到积极、由阴郁到豁达。生2:我觉得最能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是“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生3:还有“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师:是的,行文到这里,作者的感情一下子变得如此豁达乐观,变得积极向上。本文是作者交趾探父途中适逢滕王阁盛会的即兴之作。在大开大阖的的笔势下,在大起大落的情感里,蕴涵了王勃内心的困惑与追求,孤独与坚守,彰显着一个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却又不甘平庸的年轻而高贵的魂灵。他在困厄中自救,在痛苦中自励,在逆境中自强,于是他将翱翔云际的人生姿态定格在滕王高阁那秋水长天之间,让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怦然心动、肃然起敬!今天我们读滕王阁序就是要走进王勃,感受他那颗年轻的进取之心。好,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