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专题一课一练之《荆轲刺秦王》参考答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1447887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专题一课一练之《荆轲刺秦王》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专题一课一练之《荆轲刺秦王》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专题一课一练之《荆轲刺秦王》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专题一课一练之《荆轲刺秦王》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专题一课一练之《荆轲刺秦王》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专题一课一练之《荆轲刺秦王》参考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届南安市新营中学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专题一课一练第5课 荆轲刺秦王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B 解析:A项“淬”应读“cu”;C项“箕”应读“j”;D项,“卒”应读“c”2.B解析:句“说”通“悦”,句“反”通“返”,句“振”通“震”,句“共”通“供”,句“还”通“环”,“卒”通“猝”。3C解析:C“迟”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4B解析:B项,“切齿”古今都表示痛恨。A项,“无信”古义为“没有信物”;今义为“不讲信用”。C项,“长者”古义“德行高的人”;今义“年龄、辈分高的人”。D项,“假借”古义为“宽容、原谅”;今义“利用某种名

2、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5.B解析:是介词,因为;是连词,表目的,来;是介词,用;介词,凭;是介词,按照。6.D解析:A、B、C三项都是定语后置句。D项是被动句,“为”表被动。7.D解析:“尊敬”改为“轻慢傲视”二、课内语段阅读(19分)8.A 解析:信:凭信之物。回到句子中,“无信”是一个动宾结构,信是无的宾语,应为名词,根据语境解释为凭信之物。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9.A 解析:得:能够。而:却。而:并且。10.D 解析:“心狠手辣”有误。11.(1)就是太子不说,我也要来拜见您了。(只是)现在空着手没有什么凭信,那就无法接近秦王。解析:“微”“谒”“信”为关键词。(2)

3、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就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除掉了。将军是否有这个意思呢?解析:“然则”“见”“陵”“岂”为关键词。三、课内外语段比较阅读12(4分)(1)成功 (2)戴帽子 (3)投掷,掷击 (4)做官、任职(每小题1分)13(3分) C (A副词,却,竟然;副词,才。B助词,无义;代词,指秦军。C.都作介词,凭,凭借 D.连词,却;连词,表修饰,不译。)14(3分)B(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故音乐声由悲凉转为激愤,闻者之情由悲凉变为悲壮,低沉变为高昂)15(6分)(1)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句意1分,“就”1分,“顾”1分)(2)严嵩还没有做高官的时

4、候,和王敏斋在菩提寺的东院读书。(句意1分,“贵”1分,“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状语后置句1分)16. 答:严分宜只重功利、不重义节;缺乏同情心。王敏斋为人正直、看重义节,心地善良。(每小点1分)【参考译文1】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到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变徵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荆轲又上前歌唱道:“风声萧萧悲鸣啊易水彻骨寒冷,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参考译文2】严嵩还没有做高官的时候,和

5、王敏斋在菩提寺的东院读书。有一天,他们一起阅读荆轲传。当读到樊於期自杀的时候,严嵩说:“这是一个死板的汉子,对于事情能不能成功已经知道,竟用自己的头颅当作儿戏!”于是放声大笑。王敏斋说:“重义轻生的人为了复仇,即使舍身自杀也不顾惜,他的志节值得敬仰!”于是放声大哭。又读到太子丹和宾客穿着白衣戴着白帽送别荆轲时,严嵩又大笑着说:“既然知道(荆轲)一去就不能够回来,竟然还派遣他去执行使命,太子丹真是量愚蠢的,”王敏斋又大声哭着说:“壮士这一趟出使的壮举,令大风萧萧,易水哽咽,击筑高歌的声音历经千年流传下来,至今还令人悲痛啊!”接着读到秦王的药医用药囊投掷荆轲,秦王拔出长剑砍断荆轲的左腿,荆轲傲慢地

6、坐在地上高声大骂秦王时,严嵩更是笑得不能控制自己,说:“荆轲真是一个缺乏世事阅历的汉子。不赶紧在环绕柱子追赶秦王时杀了他,却只是大骂一番了事。”王敏斋(这时)更是哭得泪水沾湿了衣襟,说:“英雄豪杰报答自己的知己,到死的时候还有一股豪气。(荆轲的匕首)投中在铜柱上,秦始皇当时也应该吓破了胆。”这个时候,哭声和笑声很大而杂乱地充满屋子。一个老和尚仔细听了很久,感叹说:“痛哭的人通人情,而大笑的人的心地真的难以预料。二十年后,他们是否是尽忠的臣子和重义的志士,应该就在其中不会遗漏了。”后来,王敏斋做了中牟县的县令,政绩很好,影响颇佳。而严嵩竟然凭借青词邀宠做了国相,独断专权贻误国事,培植党羽倾害忠良

7、,是明朝最奸诈邪恶的人。老和尚预先知道这样的结局,却不能挽救,这大概就是佛门里面所说的“定劫”吧?四、扩展阅读(20分)16. A解析:“恨”应为“遗憾”之意。17C(A都是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B都是人称代词,他的。C前一个“以”是介词“凭、凭借”;后一个“以”是介词“因为”。D项都是连词,表顺承)18. D解析:是豫让的行为,但却不能表现他的忠义。是豫让对朋友所提建议的评论,属于间接表现。是襄子劝豫让的话。19. C解析:“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错,他的朋友是让他假装投靠襄子,然后在襄子身边寻找机会报仇。20.(1)现在智伯了解我,我一定为他报仇而死,来报答他对我的厚爱。(2)但是

8、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想用我的行为使天下后世那些做臣子却怀有二心来服侍他们的君主的人感到羞愧啊。(注意“所以”“愧”的用法)参考译文豫让是晋人。过去曾经侍奉范氏、中行氏,但并不出名。他转而离开侍奉智伯,智伯对他很是尊重宠信。智伯讨伐赵襄子时,赵襄子与韩、魏两家合谋灭了智伯;灭智伯之后三家瓜分了他的地盘。赵襄子最痛恨智伯,将他的脑壳施以油漆之后作为饮酒之器。豫让逃到山中,发誓说:“咳!士人应该为知己者效死,女子则为喜欢自己的人打扮。现今智伯赏识我,我一定要替他复仇而万死不辞,来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我的灵魂才能无憾无愧!”于是他改名换姓扮作刑徒,入赵襄子内宫修治厕所,怀中藏着匕首,打算刺杀赵襄子。赵襄

9、子到厕所去时,内心有所警觉,让人拿下修治厕所的刑徒讯问,原来是豫让,怀中藏着兵器,说:“我要替智伯报仇。”侍卫随从们打算杀了他,但襄子说“他是个仁义之人,我且网开一面吧。再说智伯死后没有后裔,他的臣子却打算替他报仇,这是天底下难得的贤者啊。”最终放了豫让。?过了不久,豫让在身上施油漆造成恶疮,吞下炭块使声音喑哑,使别人看不出自己的本来模样。在街市上行乞,连他的妻子也认不出他。去见朋友,朋友认出了他:“你不是豫让吗?”豫让回答:“正是。”朋友对着他掉泪说道:“凭着您的才干,委身而侍奉襄子,襄子必亲近宠幸你,亲近宠幸你,那么你就能够做你想做的事,难道不是易如反掌吗?何必这样摧残自己,想以这种方式求

10、得报复襄子,不是实在太难了吗?”豫让说:“委身臣事他人却谋求杀了他,这是心怀二意以侍奉自己的君上啊。再说我要做的事是极其困难的!但是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打算使做臣子而心怀二意来侍奉自己君王的天下后世之人问心有愧啊。”?朋友离开后不久,襄子要出行,豫让潜伏在他要经过的桥下。襄子到了桥头,马受惊了。襄子说:“这一定是豫让(埋伏在此)。”派人拿问,果然是豫让。于是襄子就指着豫让说:“您不是曾经侍奉范氏、中行氏吗?智伯将他们都灭了,你却不替他们报仇,却反而委身做智伯之臣,智伯也已经死去了,但你为什么偏偏要如此迫切地替他报仇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范氏、中行氏都像看待常人那样对待我,因此我就像

11、常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像对待国家栋梁一样对待我,因此我就像国家栋梁(报效君上)一样报效他。”襄子感慨叹息,流着泪说:“豫让先生啊,您为智伯尽忠,已尽到了君臣的名分,而我宽恕先生也已经够了。先生您好自为之吧,我不再释放你了。”让士卒将豫让围了起来。豫让说:“我听说圣明之主不埋没他人的美德,忠臣有为君臣大义而死的义务。先前你已经宽免了我,普天之下没有谁不称颂你的美德。今天这事,我当然认罪,但是我希望得到你穿的衣裳用剑刺击,用来表达我替智伯报仇之意,那么我虽死而无遗憾。我并不敢奢望,只是斗胆说说我的心里话。”于是襄子深深地赞许豫让,就让人拿着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剑三次跃起击刺襄子之衣,说:“九泉

12、之下我可以报答智伯了。”于是用剑自杀了。豫让赴死之日,赵国志士听说了,全都为豫让而泪流滂沱。五、语言表达(10分)21.参考答案:可以生出主意的人经常不讲理22.第句,改为“本人住处离校很远”;第句,删除“大约”(或“左右”);第句,把“更好地”调到“投入”之前;第句,删除“务必”。六、轻松练笔(10分)22写作提示:对荆轲可以从两方面评价:结合历史,否定荆轲的作法;从人格、勇气、智慧等方面看,也可以赞扬荆轲的行为。答案示例一:古时,荆轲因勇刺秦王为人称颂。的确,荆轲的勇气是非同一般的,然而,我总觉得荆轲死得糊涂。记得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是“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纵观历史,此话可算得至理名

13、言了。战国后期,七个诸侯国再加上七零八碎的许多小国,中国被分得支离破碎,多年战事,弄得民不聊生。这时候,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是民心所向,可惜,荆轲不知这个理,他一心一意要杀秦王,促成那一批势单力薄的小国。荆轲死了不算,秦王恼羞成怒,下令立刻攻打燕,救燕不成反加速了燕的灭亡,荆轲实在太失算。所以,荆轲不但没救燕,还加速了燕的灭亡,真是太糊涂了。答案示例二: 用今人的眼光去看,荆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职业杀手,说不定还可能被扣上“恐怖分子”的罪名。但荆轲绝不是一个我们所想象的普通简单的“恐怖分子”,更不是一个寄人篱下的亡命之徒。在那个分裂割据战争迭起的年代,荆轲的出现,实为罕见和奇缺。他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著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人在做事时总会受到感情影响。感情是促进人正确认知事物的催化剂,正是有了感情,人对事物的认知欲更强,更能加深对事物的认知。荆轲,正是因为对燕国的感情,使他认识了为国牺牲的意义和人的价值。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