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电气部分主要技术原则解读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01442886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5.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电气部分主要技术原则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电气部分主要技术原则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电气部分主要技术原则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电气部分主要技术原则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电气部分主要技术原则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电气部分主要技术原则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电气部分主要技术原则解读(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汇 报 提 纲,标准名称,2,一、编 制 背 景,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编制的必要性,一、编 制 背 景,3,现行变电站设计规范未涉及智能变电站部分内容,不能适应智能变电站建设要求。 统一国内智能变电站设计规定,使得设计工作有章可循。,与传统变电站比较,一、编 制 背 景,4,传统变电站,站控层,间隔层,站控层 站控层设备由带数据库的计算机、操作员工作站、远方通信接口等组成。,间隔层 间隔层主要包括变电站的保护、测控、计量等二次设备。,特点 网络。监控系统由站控层、间隔层两层网络构成。未统一建模,采用多种规约,变电站存在监控

2、、保护、PMU等多个网络。 设备。互感器、一次设备通过常规控制电缆硬接线方式,实现与间隔层设备互感器模拟量、开关量的信息交换。,标准不统一:,5,与传统变电站比较,一、编 制 背 景,智能变电站,1.实现形式主要基于“数字化变电站”,2. 高级应用、一体化智能设备应用、在线监测应用、二次设备的一体化应用。设备高度集成。,内涵。变电站内数据采集、传输、控制等过程全实现了数字化,并具有支撑智能电网要求的变电站。,3.智能变电站是面向智能电网的需求,注重坚强、安全、可靠、集成、高级互动功能。,高级应用,在线监测,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智能辅助系统,6,一、编 制 背 景,二、编制主要原则,(1)在

3、调研、总结国内110(66)kV750kV智能变电站的设计、施工 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炼智能变电站试点建设成果,吸收最新科 研成果,梳理、细化智能变电站设计相关技术要求,形成“安全可靠 、成熟适用、经济合理”的变电站智能化技术原则和要求。 (2)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 、法规、标准和规范,达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源节 约、环境友好的目标。 (3)查阅与智能变电站设计有关的最新标准、资料和信息,结合我国国情,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内容补充到本规范的有关条文之中,使其与国际水平接轨。,7,一、编 制 背 景,二、编制主要原则,(4)研究、补充相关的

4、规程规范内容,使其保持与现行相关标准之间的协调。 (5)编写格式:按照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2008182号执行。 (6)编写的章节内容及深度要求:章节的结构按照完整考虑,编写的重点侧重于变电站的智能化部分。 (7)在编制标准具体内容前,需完成智能变电站应用的技术调研报告,针对目前国网、南网已经设计或实施的典型站点按照规定的章节内容编制调研报告,并反映在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前瞻技术点。 (8)针对标准编制中涉及到的重要的技术环节(如:电子式互感器、 二次设备优化集成等)需开展专题报告研究。,8,一、编 制 背 景,三、与其它标准的关系,(1)本标准内容是在现行标准、规范基础上对智能变电站设计的

5、相关 规定,重点针对变电站智能化部分的设计内容。常规部分设计内容的 相关规定可直接引用现行标准、规范。 (2)本标准应遵循现行标准、规范的相关规定,应与目前在编的其他 智能变电站国家标准在技术原则上相呼应。(如:智能变电站技术导 则等) (3)本标准在具体内容可有选择地吸收现有智能变电站行业标准、企 业标准中相关内容。(如: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变电站企业标准、南方 电网公司3C绿色变电站企业标准等),9,一、编 制 背 景,四、主要工作过程,2013.082013.10,编制工作启动、完成了标准编制大纲内容的评审、形成了章节目录、内容要求、编写原则、责任分工及时间节点; 2013.112014.0

6、1,完成了调研及调研报告的编制; 2014.022014.05 ,完成了专题报告的编制; 2014.062014.09,完成了设计规范初稿及内审; 2014.09 2014.10,完成了征求意见稿及内审; 2014.102014.11,征求意见; 2014.11,意见整理,修改完成了送审稿;,10,一、编 制 背 景,五、规范的结构,本规范主要结构如下: 1前言 2目次 3正文包括(9章):总则、术语、站址选择和站区布置、电气一次、二次部分、土建部分、消防、节能和环保、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 4附录A 重点规范了智能设备、电子互感器、设备状态监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二次设备组柜、二次设备布置、光/

7、电缆选择、防雷接地和抗干扰、变电站总布置、土建与建筑物、辅助设施功能、高级功能等的相关技术原则和要求。,11,总则-适用范围,(1)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交流电压为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开关站)新建工程。 (2)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交流电压为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开关站)新建工程。,六、规范主要内容介绍,12,总则-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征,六、规范主要内容介绍,智能变电站应具有信息采集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系统功能集成化、结构设计紧凑化、高压设备智能化和运行状态可视化等技术特征。,

8、13,术语,六、规范主要内容介绍,本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中共计增加了9条术语名词。,补充了智能变电站所涉及的主要专业术语及其解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substation automation system;SAS 运行、保护和监视控制变电站一次系统的系统,实现变电站内自动化,包括智能电子设备和通信网络设施。,集成装置 integrated device 按照一定的整合原则,如按照被控对象、输入数据质量需求或控制策略优化等原则,将常规不同IED设备所承载的不同功能进行整合而成的一个或几个IED构成的系统,以期达到简化二次设备配置、减少信息重复采集、优化控制策略的目的。,14,术语,六、规范主要内容

9、介绍,预制光缆 prefabricated optic cable 光缆经过工厂预处理后,在光缆的一端或两端根据需要连接各种类型的光纤连接器,可实现预制端在施工现场的无熔接接续点的连接或直连。 智能控制柜 smart control cabinet 智能组件用柜体,为智能组件各IED、网络通信设备等提供防尘、防雨、防盐雾、防电磁骚扰等的防护及智能组件的电源、电气接口、并提供温、温度控制、照明等设施,保证智能组件的安全运行。,15,4 电气一次,六、规范主要内容介绍,4.2.54.2.8 一次设备状态监测的配置原则 一次设备的主要监测范围为主变压器、高压电抗器、组合电器(GIS和HGIS)、柱式

10、断路器和避雷器。,4.2.9 互感器的选择原则 高、中压侧可采用电子式互感器,也可采用常规电磁式互感器。 低压侧可采用常规电磁式互感器,也可采用电子式互感器。 电子式互感器可为独立设备,也可集成于其它高压设备。,16,4 电气一次,六、规范主要内容介绍,4.7 光、电缆选择及敷设 重点规定了光缆的敷设方式及注意事项,如光缆的常用芯数、预制电缆的采用等。 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除了站内的部分外,还规定了站间通信电缆的部分 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则只包含了站内的部分。,17,5 二次系统,六、规范主要内容介绍,5.1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5.2 调度自动

11、化 5.3 通信 5.4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5.5 直流系统及不间断电源 5.6 时间同步系统 5.7 辅助控制系统 5.8 二次设备布置及组柜 5.9 互感器二次参数要求,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的核心内容,18,5 二次系统,六、规范主要内容介绍,5.1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5.1.1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14285、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DL 755的有关规定。 双母线接线时母联(分段)断路器保护的配置原则,结合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按双套配置,为确保两套网络的独立性,母联(分段)保护可双重化配置。,19,5 二次系统,六、规范

12、主要内容介绍,5.1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5.1.3 双重化配置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输入、输出、网络及供电电源等各环节应完全独立。 双重化配置的两套保护装置及其相关设备(互感器绕组、跳闸线圈、合并单元、智能终端、过程层网络设备、保护通道、直流电源等)均应遵循相互独立的原则,当一套设备异常或退出时不应影响另一套设备的运行。 5.1.4 变电站二次设备实现信息采集传输数字化,为二次设备集成创造了条件,成为技术发展的方向,在满足相关技术要求下,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宜采用集成装置,可逐步集成测控、计量、录波等功能。,20,5 二次系统,六、规范主要内容介绍,5.2 调度自动化 5.2.1

13、 调度自动化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5003和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 5002的有关规定。 5.2.4 电能表计宜采用数字量接口,通过网络或点对点采样。贸易结算用关口计量点电能表计可采用模拟量接口,宜采用独立表计。,21,5 二次系统,六、规范主要内容介绍,5.2 调度自动化 5.2.5 相量测量装置应单套配置,宜采用网络采样,相量测量装置可采用集成装置。 5.2.6 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宜采用数字量采样,采样率应满足电能质量监测精度要求。,22,5 二次系统,六、规范主要内容介绍,5.3 通信 5.3.1 系统通信及站内通信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14、准220kV500kV变电站通信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5的有关规定。 5.3.5 变电站通信电源可纳入站用交直流电源系统统一实现,通信设备通过直流变换电源(DC/DC)装置与站内直流电源共享蓄电池组;也可独立配置通信电源系统,包括两组蓄电池、两套高频开关电源及两套直流分配屏等,容量根据具体工程计算配置。,23,5 二次系统,六、规范主要内容介绍,5.4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智能站的核心,5.4.1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GB/T 30155的有关规定,应采用现行行业标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DL/T 860规定的通信标准。 5.4.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宜按逻辑功

15、能划分为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各逻辑功能由相关物理设备实现,单一物理设备可实现多个逻辑功能。 5.4.3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220kV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149的有关规定。 5.4.4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具备数据采集、运行监视、操作与控制、智能告警、故障分析、源端维护、数据辨识等功能。,24,5 二次系统,六、规范主要内容介绍,5.4.5本条对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作了原则性规定 可靠性角度考虑,要求站控层网络、过程层网络应相对独立。从扩展性方面考虑,要求网络应方便扩展,宜采用星形网络。 要求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宜按电压等级设置;对于2

16、20kV变电站110kV过程层网络,考虑主变保护均为双套配置,因此要求主变110kV过程层网络按照双套配置;110kV线路、母联、分段、桥等保护均为单套配置,因此110kV过程层网络宜按单套配置。 对于330kV变电站110kV过程层网络,考虑主变保护为双套配置,因此要求110kV过程层网络按照双套设置,由于330kV变电站中110kV线路保护均为单套配置,因此仅要求接入其中一套网络。,25,25,5 二次系统,六、规范主要内容介绍,5.4.6 本条对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备配置作了全面概括的规定。 330750kV变电站 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利用信息共享,加强功能整合,提高装置的集成度。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由于保护均为双重化配置,测控单套配置,因此建议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保护装置、测控装置均独立配置。在满足相关技术要求下,测控装置可逐步集成计量、相量测量等功能。,26,5 二次系统,六、规范主要内容介绍,11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