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鸟鸣涧教学设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1405891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鸟鸣涧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鸟鸣涧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鸟鸣涧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鸟鸣涧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鸟鸣涧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鸟鸣涧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鸟鸣涧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鸟鸣涧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执教者:福州市钱塘小学 谢醒一概述 本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学百花园中的瑰宝的一朵奇葩。看似简单的五言诗,却有丰富的思想内涵。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更应当去拓展诗的内涵和外延。“知人而论诗,读诗即读人。”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王维山水诗的独特风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做到品诗韵,入诗意,悟诗心,抒诗情。课堂是生命中的一段不可复制的段落。尤其是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是他们精神寄居、心灵依托的场所。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快乐、充实、自主、舒展、诗意地生活在课堂上,让他们经历温暖而百感交集的心灵

2、旅行,让他们在诗意盎然的生命里体味灵动的语文。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1)理解诗意,想象诗中的意境,感受王维山水诗的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感情地吟诵古诗。(2)联系诗人个性化地解读鸟鸣涧,走进王维,走进王维的内心,(3)展开丰富的想象,以诗解诗,品读王维的诗“静”、“空”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意境。(4)对诗人王维有所认识了解,以一诗带多诗,走进王维,走进王维的诗歌,并通过王维留下的千古名句,初步把握王维诗歌的情感和意境。2过程与方法:(1)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可以看注释,以诗解诗,知人论诗。(2)初步培养学生搜集、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自主、合

3、作、探究式学习的良好习惯。(2)同时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诗人内心的涌动。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平时积累许多古诗词,喜欢诵读,有一定古诗词底蕴和浓厚的兴趣。2、学生在学习中喜欢个性化诵读,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3、学生在平常学古诗中有自己的方法,已不是零起点,他们愿意分享学法。4、他们有拓展学习习惯,具有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能力,能够收集获取信息。5、学生能根据画面展开想象,能够把古诗转化成画面,并且能够用文字书面表达出来。6、学生课前能够了解诗人,通过学习交流、分享并了解诗的风格及背景。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以创设情境为主的教学策略:教师有效利用媒体画面,音乐,让学生入情入境,潜入

4、文本,获得切身体验,聚焦细体会诗情。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收集,拓展资料了解诗人;并根据画面、诗句进行想象改写,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3、比较赏析策略:通过横向比较,王维系列名句品读,感受其诗歌清新空灵的诗歌风格;又通过纵向比较,把诗佛王维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诗句进行比较,理解王维诗歌特有的风格“诗中有画”,体会“静”“空”背后蕴藏的生机,初步把握王维诗歌的情感和意境。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想象诗的意境,感觉王维山水诗的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王维诗歌的特点:清新空灵。2教学难点:通过品读诗句,引导学古感受诗人笔下鸟鸣这个地方的静和美,体会“静”“

5、空”背后蕴藏的生机,对诗人王维有所认识了解,以一诗带多诗,走进王维,走进王维的诗歌,并通过王维留下的千古名句,初步把握王维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六教学流程:(一)入诗境,感受“诗中有画”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鸟鸣涧,读诗题,这是个怎样的地方? 2. 利用课件想象美景,积累词语,此情此景,诗人不由地吟诵起来,师范读古诗。3学古诗有哪些方法? 看注释 查资料 想象 多读逐字逐词地品读4“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请你们自己把这首诗读上几遍。设计分析: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授之以渔”5个别读。6王维很善于写山水诗,苏轼说他的诗“诗中有画”, 鸟鸣涧这首诗就如画一般,都画了些什么,读读看,用笔标出来。7这一

6、切在诗人的眼里都是“美”的,哪一样不是美。8可诗中有没有出现“美”这个字?不美吗?作者各用了哪些词来表现这些景物的“美”,再次默读,没有一个“美”字,却处处都表现了“美”,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9先来读读第一句。设计分析:“欲擒故纵”感受诗中的美10“闲”注释怎么说,组个词吧!是呀,古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闲生活。出示两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那样悠然自得)。诗人此刻正独自漫步山中,静静欣赏这春山夜色,悠闲欣赏那落花。设计分析:读古诗可以看注释,还可以通过其他古诗句来帮助理解诗中的字词11“落”瞧,这画面让人感

7、觉非常 静 唯独什么是动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桂树林,看,桂花落了,看到了吗?点点落花,落到 ,落到 ,落到 。(落到大地,“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到春涧,落花流水,真的好美啊!落到诗人身上,落花点点,与诗人相看两不厌,落花无言,暖人心那!)多美啊!我们沐浴在桂花香雨中,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伸出手来,去盛接那夜色中飘落花的桂花。赶快接住他吧!点点落花就在你的手心,香吗?闻一闻。轻轻地闻,深深地闻。诗人醉了,我们也陶醉,陶醉在这静静的夜里。读第一句。12听,花落的声音,听到了吗?夜真静哪,静得连落花听得见,那轻轻飘动的落花更衬出夜的静。读第二句(感受意境)13把一、二两句连起来读一读。设

8、计分析:教师利用多媒体,画面、音乐,让学生入情入境,潜入文本,获得切身体验,聚焦细节,体会诗情,前两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让学生在舒缓优美的音乐声中,呈现春山夜色的画面,清风悠悠,桂花飘落,随着诗人,师生也一同沉浸在香林花雨中,学生用诗化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及独特想象,桂花悄无声息地飘落,慢悠悠地打着转落下,像夜的眼睛,似夜的精灵。学生身临其境地伸出手来去盛接那夜色中飘落的桂花。落花无言,那花,落到春山、春涧、大地,这朵沾在发梢,那朵落在肩头,一簇簇飘洒衣襟学生放飞想象,妙语连珠,思维也翩翩起舞。落花飘飘,清香阵阵,听着曼妙的音乐,去感受那份悠远、静谧。学生又以个性化的朗读去诠释连绵起伏

9、的群山在苍茫、静谧的夜色中显得迷蒙、空旷。情景交融,其义自现,动情诵读,在画意诗情带笑意中,师生共入佳境,身心愉悦,获得美感,达到和谐。(二)品诗韵,感受“画中有诗,画中有声”。1如诗如画,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2瞧,这幅画圆圆的是月,浓浓的是月光,飞动的是山鸟,这画有诗句吗?藏在哪?3读这两句诗,看三幅画,写出诗句的画面。读后两句诗师评:a 月亮出来了,月光如水 b 这只鸟还在打盹 c 我眼前仿佛呈现,月亮出来了,鸟醒了,诗人笑了,鸟扑扑翅膀飞了“时”什么意思这画中还有声吗?(惊、鸣、涧)这又是王维山水诗的另一个特点“画中有声”看着这圆月,山鸟,春涧图,读者这两句诗,想象诗的意境,

10、写一写。a.例:“月出”:圆圆的月亮悄悄爬上柳梢,慢慢移进春山,探出头来了,她把皎洁的银光洒遍山谷,树影斑驳。b.“惊”也让我们浮想翩翩,鸟醒后的动作、对话,在这静谧的童话世界里,鸟儿们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4点评(师评生,生生互评,共同提高)设计分析:上下句巧妙过渡,先读,老师点评为写作铺垫,再让学生进入情境后,展开想象,动笔描绘后两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写前又体现了写作的指导,读、写、想、悟结合,也体现教学的变化。(三) 悟诗心,理解诗佛的“空”。1. 多么美妙的鸟鸣涧,多么清新的诗句。2. 王维以山水田园诗而著称,同是唐代,李白被誉为 诗仙 ,李白的诗 豪放飘逸 ,杜甫被尊为

11、诗圣 ,杜甫的诗 沉郁严谨 。3. 那王维呢?看看王维的这些诗句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过感华寺昙光让人山院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早秋山中作他的诗自有他的独特风格和特点。这都要填一个字,猜一猜。4“空山、空翠、空林”,“空”、 “空”、 “空”、 “空”,还是“空”。5今天这首诗中也有“空”,(闲静、落空、闲落、静空)。6王维的诗清新空灵,有佛教“万物皆空”的味道,那么王维被后人称为 诗佛 。7那么诗佛王维真是什么也不愁,什么也不做,一空到底了吗?8不,再看看他的千古名句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

12、语响。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些都是诗人王维内心的写照。诗人看似写空,却空得充实、空得美丽,他把这种情怀藏进了他的山水田园诗中,这就是融情于景。设计分析:一诗带多诗,拓展王维的千古名句,联系生活,动情朗读,味诗佛的“诗中有禅”,出世中的入世,实则“空得充实,空得美丽。 ”王维的诗“静”“空”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意境,更深入感受诗佛王维诗歌风格:清新空灵。(四)抒诗情配乐吟诵整首诗。设计分析:“读诗即读人,知人而论诗”,通过逐字逐词地品读诗句、挖掘内涵,深入解读诗人内心的涌动,体会闲静、落空中间的“桂花”“春山”,那是静谧里潜藏着生机,王维把他的丰富的情感融入了山水田园诗中,“融情于景”,这也是王维山水诗的又一特点。在个性化的读和感悟中,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走入文本,走进诗人丰富的内心。深远意境久久萦绕心头,千古名句不时回荡耳边。“言有尽而意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