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总复习材料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140589 上传时间:2017-10-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总复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总复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总复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总复习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总复习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总复习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总复习材料(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程目标:1.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学思想的形成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一、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1.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2. 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3. 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4. 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百家争鸣”的具体表现孔子 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为政以德” ,包含民本思想;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创办私学;整理六经孟子 民本思想:“仁政” ,

2、“民贵君轻” ;伦理观:性善论儒家荀子 民本:仁政、法治并重, “君舟民水” ;伦理观:性恶论道家 老子 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政治主张无为而治法家墨家韩非 墨子“以法治国” ,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小生产者代表,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1、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3、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深远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

3、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请回答: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分析原因。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答: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材料一主张“德” 、 “礼” ;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 答:因为各派代表的阶级立

4、场不同。 答:材料四的主张。因为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需要和国家走向统一的潮流。 答:材料一的主张。因为儒家学说经过西汉董仲舒的发展,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 春秋兴起 战国受冷落 秦朝受压制 西汉独尊正统 魏晋南北朝:危机 宋明:理学是儒学主流(高潮) 明清:批判 维新变法时期利用 新文化运动时期抨击、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西汉成为正统思想、宋明时期新发展:理学是儒学主流、明清遭到批判春秋:孔子(儒家学派的创立者) 1、思想:政治思想:核心:“仁”和“礼”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克己复礼为仁) 主张为政以“德 ” (民

5、本思想)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教育思想:举办私学和“有教无类” 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方法:实事求是和独立思考 2、整理和编订: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统称“六经” 战国:孟子(亚圣) 、荀子孟子的思想:仁政学说民贵君轻人性本善荀子的思想:“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君舟民水 礼法并施性恶论表二:孔子、孟子、荀子观点异同点孔子 孟子 荀子同 仁 爱人 仁政 仁义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本善 性本恶表一: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思想家 时代 主要观点孔子 春秋末期政治思想:“仁”即爱人;“礼” ,克己复礼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孟子 政治思

6、想:“仁政” ;“民贵君轻” ;伦理观:“性善论”荀子战国中期政治思想:“仁义” 、 “王道” ;“君舟民水”伦理观:“性恶论”学礼义,隐含法治思想西汉: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思想主张:(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君权神授” ,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3)“仁政”:薄赋敛、省赋役(4)“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

7、、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1)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2)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儒学地位的确立:时间: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大一统的需要)过程:提高儒学地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儒学成为正统,阻碍其他学说的发展实质:文化专制启用儒生兴办太学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程朱理学含义:以“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代表人物:“二程” 、朱熹主要思想“理”是世界的本原(三纲五常)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核心命题:“心即理也”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心外无理”

8、 ,修养在于“致良知” ,强调“知行合一”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学派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内容 理;仁、礼;实质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同影响 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认识“理” 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的; 理是内在的“心”实现“理” 格物致知 内心反省异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两者构成宋明儒学主流,在政治、教育、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深远; 积极:强调道德修行,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消极:用三纲五常

9、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片面强调重义轻利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李贽的思想主张:(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反对绝对权威。(2)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肯定个性自由发展,反对“存天理,灭人欲” 。 三大进步思想家: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2、经济上:提出“工商皆本”3、提倡经世致用4、批判继承宋明理学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政治:君主专制走向顶峰,封建制度日趋衰落,社会危机更加严重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发展缓慢思想:理学僵化;八股取士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评价 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汇成中国早期启

10、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孔子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很大!“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 “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这种通过修身、齐家而形成的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以人为本与人 2004 年岁末,中共中央在经济工作会议上鲜明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口号, “以人为本” “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党一个新重要理念。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

11、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类的和谐持续发展 1、百家争鸣的“家”指的是: A、豪门望族 B、文学体裁 C、士人组织 D、思想流派 2、春秋战国时期阶级关系上的新变化最显著的是: A、工 B、农 C、士 D、商 3、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A、 “民本” B、 “仁政” C、 “德” D、 “仁” 、 “礼”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孟子为发展孔子思想而提出的主张是: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 C、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 D、施“仁义” , “以德服人” 5、针对“人之性恶” ,荀子极力主张: A、 “以德服人 B、

12、礼法并施 C、以礼教化 D、有教无类 6、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最重要原因是: A、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B、生产力的发展 C、私学兴起 D、频繁的兼并战争 7、 “君舟民水”的观点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8、 “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 A、认为君主不重要 B、具有民主政治的性质 C、反映了重民思想 D、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9、提出“天有常道,地有常数” 、 “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 A、荀子 B、庄子 C、孟子 D、孔子 10、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哪位思想家首先提出的: A、荀子 B、庄子 C、孟子 D、孔子 11、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

13、化主流思想是在: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12、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 A、君权神授 B、独尊儒术 C、实行仁政 D、人定胜天 13、以下韩非子的主张,表述不准确的是: A、以法为本 B、不应改革,应遵循古代的传统 C、性恶论 D、国家大权集于君主 14、汉武帝“独尊儒术” ,主要是利用儒家思想中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君轻民贵” C“大一统” D“人道有为” 15、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是: A、孟母堂 B、京师大学堂 C、太学 D、京师同文馆 16、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成为官办学校的教科书始于: A、春秋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17、

1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的形成,最主要的意义是有利于: A、巩固中央集权 B、促进儒家文化发展 C、礼治德化教育 D、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 18、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的关系: 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 C、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19、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这最有可能是谁的观点:A、程颢 B、程颐 C、朱熹 D、王阳明 20、程朱理学和汉代儒学的关系是: A、完全更新 B、因循守旧 C、继承和发展 D、外在形式的变化 21、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 A、

15、道教、佛教 B、法家和“经世致用”C、道教、佛教、法家思想 D、阴阳五行家 22、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共同点在于: A. 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 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 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23、提出“三教合儒”的主张开始于: A、西汉 B、魏晋南北朝 C、隋朝 D、唐朝 24、二程的理学把“天下之定理”与什么直接联系 A、大一统 B、心性 C、五常 D、人伦 26、 “致良知”学说属于: A、心学思想 B、理学思想 C、佛教理论 D、道教理论 27、中华文明勃兴并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基是在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28、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远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29、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主张的思想家是 A 孟子 B 董仲舒 C 李贽 D 黄宗羲 30、黄宗羲认为“天下之大害”是: A、 “人之性恶” B、君主专制 C、 “君权神授” D、 “以一人疑天下” 31、下列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