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1404418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感强调了个人经验,个人感悟,个人语言修养。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因为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诵读,教师范读,材料补充,教师引导补白等多种手段,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

2、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个性化理解。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教学重点能通过不同方式的读,理解体会诗意,感悟诗歌所描写的意境。教学难点能在不断地补白及小练笔的过程中感悟作者内心,理解人物品质。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1.谈话:相见时难别亦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就是最永恒、最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同学们,你们都读过哪些送别诗呢?把里面经典的句子吟

3、诵给大家听吧。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送别诗,它就是唐代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龄写的芙蓉楼送辛渐。(多媒体出示课题)板书课题,强调“芙蓉”的写法。请同学们自读课题,并说说通过诗题你知道了什么?(辛渐是王昌龄的同乡,这次是要送好友辛渐回他们的故乡去!)2.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简介作者王昌龄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了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对于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有很大的帮助。3、出示学习目标。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打开课本,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至少三遍。读诗注意停顿,读出它的节奏来。2.指名朗读(多媒体出示),师生点评,出示画好的节奏,并进行范读,齐读。 指导读法:我们读古诗文,光有节奏是远

4、远不够的,还要能读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来。(再次练习朗读) 3.接下来,大家结合诗下面的注释,小组合作,说说整首诗的大意。 三、精读古诗,重点品悟(学习前两句)师:同学们对诗的大意把握地较准确,可见大家课前预习做的较为充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1、请大家默读前两行,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课件出示古诗的前两句)(雨:什么时候下起了什么样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样的?诗中还暗含着两个人物)2、大家一起读读前两句诗,发挥你的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把你的想象带入诗中读前两句。4、诗的前两行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

5、”,王昌龄送别辛渐一共写了两首,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出示第一首诗: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指名读师: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这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 师: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两个字中?(板书:寒、孤)5、体会诗中的“寒”与“孤”。(1)自然的寒与楚山的孤师:“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场趁着夜色潜入吴地的雨的确带点寒意,就连那楚山看起来都是那样孤零零的,让我们一起读出这场雨的寒意与楚山的孤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民送客楚山孤。(齐读)(2)离

6、别的“寒”内心的“孤”。师:除秋雨自然的寒意之外,还有什么是令作者感到寒意与孤独的?(他和好友辛渐的离别,好友离去,再也没有陪他谈心的人了。)学生谈体会。师:是啊,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中,也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啊,这场雨使作者平添了几份孤独!该怎样读出那种寒意呢?(指导激情诵读前两句。)总结:除此之外,你知道作者还会为什么感到寒吗?这里还暗含着同学们所不了解的一些历史背景。(课件出示补充资料:王昌龄曾在朝廷为官,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却屡遭奸佞小人诋毁诬陷,两次贬官,开元二十七年,被贬为江宁丞,开元二十九年,又被贬到非常偏僻的龙标做县尉,但始终不肯向恶势力屈服,顽强斗争,直到最后“安史之

7、乱”时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终年不到六十岁,他一生壮志未酬,这首诗是他第二次遭贬时所作。)随机提问:你认为这个寒,我们还能怎么理解?(学生谈体会)(3)对世态心寒,更觉孤立无援。引导谈话:世态的炎凉,朝廷的不公,仕途的坎坷,使他更觉寒心啊,朋友的离去更让他觉得孤立无援,心中怎能不孤单,苦闷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一起去感受作者那种复杂的内心。(齐读)四、走进作者内心,感悟人物品质(学习后两句)。1、好友辛渐要走了,即将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年迈的双亲,结发妻子,兄弟姐妹,友人)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回来?是否吃饱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

8、错?为什么屡遭被贬?)2、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语,那就是“一片冰心在玉壶”(出示后两句)。(板书:冰心 玉壶)3、情境创设,引导激情朗诵古诗后两句。(配乐)师:于是,当他在洛阳的接发妻子问起他时,在那长亭外,瑟瑟秋风中,我们听到了诗人深情地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师)那是他对家人如冰心玉壶般一览无余的爱啊!师:当他洛阳的友人问起他时,在那古道边,萋萋芳草地上,我们听到了诗人豪迈地说(生):” 一片冰心在玉壶”。”(师)那是他对朋友如冰心玉壶般纯真的情啊!师:当他以前在京城做官的上级问起他时,在那一叶小舟上,茫茫沧海边,我们也听到了诗人坚定地说(生):一

9、片冰心在玉壶。”(师)那是他对朝廷如冰心玉壶般清澈见底的忠心啊!4、王昌龄在被贬期间,他的许多好友都纷纷作诗来表达对他的同情和安慰,如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出示这首诗: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指名读。但王昌龄依然是:“一片冰心在玉壶”5、冰心与玉壶有什么特点?(纯洁,透明,洁白无暇)6、王昌龄一遍又一遍的在心底里呐喊,是想表白自己什么?(不因两次被贬而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7.感悟人物品质。(1)师:诗人在与回乡的朋友离别时,没有对亲人的竹报平安,也没有家书中字斟句酌的牵挂,千言万语只化作临别时的一句叮咛,那就是:“一片冰心在玉壶。”学生再次激情补白。(古诗后两句。)(2)引导:望着朋友远去的背影,王昌龄毅然决绝的转身,再也没有回头,难道是他不想回家吗?(想)可是他能回家吗?(3)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总结:是的,他要让那些恶势力知道,即使遭遇再多的坎坷与磨难,他都不会屈服,自己依然冰清玉洁,保持着自己的信念。五、课后拓展同学们,马上你们也要小学毕业,很多同学也面临着离别,在分别之际,你想对你的好朋友说写什么呢?请大家写下来,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六、板书设计芙 蓉 楼 送 辛 渐唐 王昌龄(送别诗)寒 孤 冰心 玉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