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新设计地理中图版大一轮复习试题: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课时规范练6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01370393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新设计地理中图版大一轮复习试题: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课时规范练6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新设计地理中图版大一轮复习试题: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课时规范练6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新设计地理中图版大一轮复习试题: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课时规范练6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新设计地理中图版大一轮复习试题: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课时规范练6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新设计地理中图版大一轮复习试题: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课时规范练6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新设计地理中图版大一轮复习试题: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课时规范练6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新设计地理中图版大一轮复习试题: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课时规范练6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规范练6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图甲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昼夜气温变化示意图,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1.图甲中两条曲线可以反映的地理现象是()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B.a曲线表示昼阴夜阴,b曲线表示昼晴夜晴C.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D.a曲线表示暖锋过境,b曲线表示冷锋过境2.对图甲、图乙所示地理信息,表述正确的是()A.a曲线表示该地主要是受到的影响,所以昼夜温差小B.b曲线表示该地主要是受到的影响,所以昼夜温差大C.a曲线表示该地主要是受到的影响,所以昼夜温差小D.b曲线表示该地主要是受到的影响,所以昼夜温差大史料记载:“左

2、公宗棠就职(注:陕甘总督)后,令民旱地铺沙,改良土地,成为特有之沙田耕垦日广,民食渐充,白面一斤值钱十文,近更广植浙桑,此地之桑较浙江产叶大汁厚,实为宜蚕。”据此完成第34题。3.左公“令民铺沙”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土层湿润恢复土壤肥力增高地底温度促进根系发育A.B.C.D.4.“此地之桑较浙江产叶大汁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降水丰沛B.气温年较差大C.光照充足D.土壤肥沃(2018山东济南历城二中模拟一)下图为某湖泊(阴影部分)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5.下列各图示意湖泊与周边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剖面,与实际情况最相符的是()A.甲、乙B.丙、丁C.甲、丙D.乙、丁6.度假村建在湖泊岸

3、边对游人的吸引力强,主要原因是()A.湖区晴天多,光照充足B.湖区昼夜风小C.湖区温差大D.湖区湿度大,空气清新下图为某地一年中气温日变化的分布图(单位: )。读图,完成第78题。7.该地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出现的月份和日较差最大值分别是()A.2月11 B.3月9 C.4月6 D.12月5 8.图中能够说明该地气候干燥时陆地吸热增温迅速的时段是()A.1月06时B.3月712时C.7月915时D.10月1218时冻雨是大气中过冷水滴降落过程中,与温度低于0 的物体相遇发生冻结的一种降水。下图是某区域等温面分布图,等值距为2 。读图,完成第910题。9.与地相比,地()A.气温更高B.气压更低C.

4、光照更强D.风力更弱10.图示时刻正发生冻雨的地点是()A.B.C.D.读图,完成第1112题。11.甲地的气压值可能是()A.1 031百帕B.1 017百帕C.1 013百帕D.1 000百帕12.若甲地位于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地为偏南风B.N地为偏西风C.M地为偏北风D.N地为偏南风下图为某地区12月1日11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前期,华北地区遭遇强降雪,融雪导致地面湿度接近饱和,温度降低,而同期中层大气显著回暖。据此完成第1314题。13.此时()A.地受弱偏南风影响B.地气压大于地C.地正值阴雨天气D.地云量大,气温低14.此时,M地雪后发展起来的雾霾仍难

5、以消散的主要原因有()逆温现象的存在近地面空气湿度大东南风风力小山地阻挡了污染物扩散A.B.C.D.15.(2018安徽江淮十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伦敦阵列”(London Array)是以英荷壳牌石油集团为首的国际财团投资建立的一个全球最大近海风力发电项目。该项目安装在伦敦泰晤士河河口外海、距离海岸20千米的海面上,这里风能资源十分丰富。2013年7月4日开始运营,年发电功率可达1 000兆瓦,足以满足伦敦25%的居民用电需求。材料二下面甲、乙两图分别表示黑龙江境内某山(海拔1 046米)在冬、夏两季节该山山顶与其东侧山谷(相对封闭)平均气温的日变化曲线。不同

6、地形的气温日变化(黑龙江)(1)说明“伦敦阵列”所建地区风能丰富的原因。(2)上图四条曲线中,反映该山山顶处气温日变化曲线的是。(3)据图分析冬、夏季节山顶与山谷的气温日变化差异;并简要分析导致两者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16.(2018广东广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单位为摄氏度。兰州市区位于黄河河谷之中,周围群山环抱。其城市建设速度和扩展速度迅猛,1978年城市化水平为45.6%,2010年时已经达到62.7%,热岛效应逐渐增强。下图是兰州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1)描述兰州该日“热岛效应”的变化规律。(2)说明兰州该日正午前后“热岛

7、效应”特点的成因。(3)推测兰州热岛效应季节变化的规律,并说明理由。(4)分析兰州城市化引起下垫面性质改变与“热岛效应”的关系。课时规范练6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12.1.B2.A第1题,a曲线气温日较差较小,b曲线气温日较差大。a气温日较差较小的原因主要是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气温高;b曲线正好相反。故选B项。第2题,图乙中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为逃逸到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结合图甲、图乙所示地理信息可知,a气温日较差较小的原因主要是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气温高,与图乙中的有关。故

8、选A项。34.3.B4.C第3题,土壤层铺沙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铺沙”增加土壤层厚度,夜晚降温幅度小,可以提高地底温度。表层的沙子起不到促进根系发育的作用;沙子不能恢复土壤肥力。第4题,桑叶叶大汁厚得益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56.5.B6.D第5题,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湖泊白天气温比陆地低,气流下沉;夜晚气温比陆地高,气流上升。湖泊与周边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剖面,与实际情况最相符的是丙、丁,B项对。第6题,度假村建在湖泊岸边对游人的吸引力强,主要原因是湖区湿度大,空气清新,D项对。湖区水汽多,可能阴天多,A项错。湖区昼夜风大,B项错。湖区受湖泊调节作用,温差小

9、,C项错。78.7.C8.B第7题,读图可知,该地区4月气温日较差大,其最低气温为2425 ,最高气温为3031 ,所以气温日较差为57 。第8题,读图可知,增温快,等温线分布就密集,所以增温迅速的时段为3月的712时。910.9.D10.B第9题,A项通过等温面图直接排除;地纬度低于地,故气温高于地,气压低于地;处湿度大,云雨可能更多,光照弱;处等温面是水平分布的,水平方向上温差小,气压差小,风力更弱。故选D项。第10题,“冻雨是大气中过冷却水滴降落过程中,与温度低于0 的物体相遇发生冻结的一种降水。”结合图中等温面可以看出,只有处在垂直方向上符合该条件,故选B项。1112.11.B12.A

10、第11题,a、b分别位于1 015百帕、1 000百帕等压面上,因此a、b等压线的数值分别为1 015百帕、1 000百帕。根据等压线的递变规律判断甲地气压为1 015百帕P1 030百帕。故选B项。第12题,根据气压高低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结合南半球向左偏的规律可判断M、N处分别为西南风和东北风。故选A项。1314.13.A14.D第13题,根据风的形成原理可知,此时地受弱偏南风影响,故A项正确;由图中气压值可知,地气压小于地,故B项错误;地受高压脊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正值晴朗天气,故C项错误;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云量较小,故D项错误。第14题,据材料知,地面温度降低,中层大气显

11、著回暖,说明存在逆温层,大气的对流运动较弱,雾霾难以消散,故正确;近地面湿度较大,雾霾长期滞留,故正确;等压线分布稀疏,说明东南风风力较小,故正确;M地北部受地形的影响,雾霾扩散的速度降低,故正确。故D项正确。15.答案 (1)地处西风带,常年吹盛行西风;地处辽阔海域,地表摩擦力(阻力)小,风力强劲。(2)(3)山谷地区全年的气温日变化幅度均大于山顶。山谷地区,空气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下沉汇合之处;故气温日较差大。山顶地区下垫面面积小,不易与地面形成频繁的热交换,且风速较大,导致白天增温幅度小。夜间地面附近冷空气沿坡下沉,山谷中的暖空气上升产生热量交换,导致夜间降

12、温幅度较小。因此山顶气温日较差小。解析 第(1)题,风能丰富的原因一般可以从大气环流、地形、摩擦力等方面分析。该地地处盛行西风带,常年吹盛行西风,风力稳定;地处海域,远离陆地,周围地形开阔,海面摩擦力(阻力)小,风力强劲。第(2)(3)题,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源是地面。在封闭山谷,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白天增温幅度大,在夜间常为冷空气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夜晚降温幅度大,故无论冬夏山谷气温日变化较大。山顶由于与地面接触面积小,不易与地面形成频繁的热交换,且空气流动性强,导致白天山顶增温幅度小;又因山顶风速较大,湍流作用较强,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来自大气中较暖

13、的空气上升产生热量交换,山顶夜晚降温幅度较小,因此山顶气温日较差较小。16.答案 (1)夜间强,白昼弱;子夜前后最强,正午前后最弱。(2)正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烈,城市中心地表和建筑物大量吸收太阳热量,大气对流、湍流作用增强,利于散热;城市与郊区热力环流加强,城区和郊区大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混合作用增强,城郊温差减小;城市上空盛行上升气流利于散热;而郊区盛行下沉气流增温且不利于散热。因而引起城区气温低于郊区气温的“冷岛”效应。(3)规律: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理由:冬季受冷气团控制,天气稳定,有利于热岛的形成与发展;受山谷地形影响,冬季逆温层加厚,不利于城市散热;冬季正值供暖期,排放

14、热量多;冬季取暖燃煤污染物排放量大,使得城区大气逆辐射增强,热量收入多。(4)兰州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力属性,人工建筑物吸热快且比热容小;城市地面和建筑物对太阳辐射反射率较低,吸收率加大;城区密集的建筑群、纵横的道路桥梁,构成较为粗糙的城市下垫面,因而对风的阻力增大,风速降低,热量不易散失;城市化发展使城市绿地和水体减少,地表含水量少,降温作用减弱,导致空气升温,使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增强。解析 兰州该日“热岛效应”的变化规律由图可以直接读出。兰州该日正午前后“热岛效应”特点是市区气温低于郊区气温,形成“冷岛”效应,成因主要从气流运动特点分析。兰州“热岛效应”季节变化的规律是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原因主要从气流运动、人为放热、大气保温效应等方面分析。兰州城市化引起下垫面性质改变促使“热岛效应”不断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