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第五次10个县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发言材料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101362830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委第五次10个县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发言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省委第五次10个县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发言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省委第五次10个县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发言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省委第五次10个县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发言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委第五次10个县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发言材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省委第五次10个县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发言材料创新驱动发展智能经济余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呈现出重大平台项目多、智能经济动能强、人才发展生态优的良好态势。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1%,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9.5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3%。把重大平台作为支撑创新的主战场。以打造全省大湾区智造中心为目标,推动中意宁波生态园提档升级;以“首个”成“首位”为追求,加快“”产业园建设;在城区北部打造一期总投资203亿的“中国云城”,致力于建设全球超大规模智慧城市空间实验室。把智能经济作为激活创新的加速器。聚焦省内领先、国内有影响,建立“1135”政策体系,全力打造智能经济示范区。

2、1至9月,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1.4%,规上企业完成科技经费投入35.1亿,五大智能产业实现产值380亿。把高端人才作为引领创新的源动力。余姚目前高层次人才突破6000人,“国千”“省千”专家分别达66人、30人,省创业创新团队4个。今年共引进院士7人、院士项目4个。把优质服务作为保障创新的基本功。组建64亿的河姆渡智能制造产业基金、10亿的人才发展投资基金,引入中科同创、宁研院等高端科研平台,推动资金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精准互联;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为41天,比省定要求缩减59天;对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审批周期较其他项目平均缩短50%以上。人才引领

3、迈向都市经济绍兴市柯桥区主动融入大湾区建设,以人才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今年1至9月,在关停52家印染、热电规上企业的压力下,规上工业产值增长9%,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48.2%;被评为全省外贸十强县(市、区);科技进步变化情况综合评价跃居全省第七,较上年提升20位。以人才引领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激发创新因子和人才要素,助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助推新兴产业引进培育,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去年以来,全区累计四批签约中信机器人等64个项目,总投资达1340亿元。至9月底,银行不良率降至1.08%,为5年来最低;存贷款余额增长10.28%,为5年来最高,奋力走出了念好“两业经”新路

4、子。以人才引领城市发展,实现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的跨越。积极顺应撤县设区发展趋势,更好承接周边大都市的辐射和溢出效应,不断提升柯桥城市发展能级。坚持城市、产业、人才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中国轻纺城市场“进化”,全域打造科技城,吸引一大批行业精英、高端人才集聚柯桥,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以人才引领创新发展,促进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积极实施联动创新战略,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聚焦平台驱动、科技驱动、要素驱动,累计引进“国千”“省千”人才92人、院士级外国专家12人;科技产出、技术创新、科技投入综合评价分别位居全省第3、第5、第6位,较上年分别提升50位、2位、50位。融合发展建设至

5、美瑞安今年以来,瑞安加快融合发展、打造至美瑞安,前三季度gdp预计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2%,有效投资增长15.7%,一般债务率为39%;创成全国文明城市,获得全省腾笼换鸟、外贸创新发展等先进。走产业融合之路,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产业升级中引领作用。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安排专项资金4个亿,遴选智造示范项目20个、最高奖补4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1家,高新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6%。加快数字产业链条化,优先保障供地1114亩、优惠地价近2亿,数字经济占工业经济比重超30%。走平台融合之路,打造集群经济新高地。滨海高新园主攻汽车高端配件集群,引进

6、100亩以上项目12个、其中20亿级书记市长项目4个。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腾出4200亩的东新产城融合示范带,打造2.5产业集聚区。探索全产业链跨境电商新模式,引进侨贸中心等23个商贸项目,打造温州世界华商综合发展试验区桥头堡。聚焦瑞安七大特色产业,建设小微园20个、4129亩,相当于节约用地近3000亩。阁巷小微园引入高新企业105家。走双创融合之路,打造创新经济新生态。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狠抓改革创新、科技创新、引才创新,争取到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60项;推出支持科创“新十五条”,发放科技创新券6700万;制定人才新政40条。持续发力狠抓数字经济临安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

7、抓落实”活动为契机,持续发力创新驱动、招才引智,1至9月,财政两项收入保持20%以上增速,新产品产值率达38.1%,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366亿元,占规模工业销售产值比重64.1%。聚焦“一号工程”,一以贯之抓创新。集全区70%以上土地要素,投入政府性建设资金近120亿元,设立专项产业基金,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集聚创新要素。通过接续努力,科技城规模企业1/2为国家高新企业、1/3建立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创新能力与创业活力居全省省级高新区第四。坚持“两轮驱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狠抓产业数字化,大力推动产业触网、企业上云,全区企业上云1800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7家,

8、创成“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级示范区、全省首批智能制造示范区。狠抓数字产业化,聚焦集成电路产业,规划建设微纳智造小镇,引进总投资65亿元的22个集成电路项目。夯实“三大支撑”,全力营造一流环境。强化平台支撑,充分发挥青山湖科技城龙头带动作用,整合提升全区工业平台,努力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重要一极、全省大湾区创新之源。全面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两年盘活存量用地1.5万余亩。强化人才支撑,集聚了农林大、杭电大等4所高等院校,吸纳了46家省部级大院名所,在校大学师生超5万人。强化环境支撑,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全面实施投资项目审批“一表通”。破解难题小县城大作为今年以来,长兴更加注重做好创新驱动发

9、展的文章,更加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快赶超,各项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勇于破解难题,小县城也能实现大作为。为解决创新要素“集聚难”问题,在全省首创“创新券”、组建首支“科技镇长团”等基础上,统筹推进“1+5+n”科创平台及“飞地”孵化器建设,累计引育科技型小微企业473家。为解决科技创新“缺资金”问题,大力推进科金融合,目前投资已超10亿元。为解决部分企业“不愿投”问题,在全省率先建立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等,有效保护和激发了创新的积极性。善于搭建平台,小地方也能引进大项目。长兴以创新为引领,全力打造万亩千亿大平台。全力开展百项千亿大招引。截至目前,今年已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1只、总投资938亿元。

10、得益于“最多跑一次”改革红利,1至9月,65%的新签约项目都已落地。敢于整治改造,老产业也能焕发新活力。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通过做好“互联网+”“机器人+”等文章,1至9月,工业税收增长26.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大力推进“低散乱”行业整治,今年共关停废丝、废塑料、大理石、琉璃瓦等“低散乱”企业230家,腾出能耗7.82万吨标煤、土地1570亩。大力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发应用亩产效益大数据中心,今年已完成“五未土地”处置1.56万亩;推进646家工业低效企业达标提质,新增总投资34.1亿元,1至9月税收同比增长45.5%。转变观念实现开放共赢今年1至9月,龙游固

11、定资产投资增长10.1%,其中民间资本投资占64.4%、投资额同比增长27.1%;高新技术投资增长104.5%;近5年全县规上企业亩均税收年均增长17%。转变理念,打造开放共赢新格局。坚持交通先导,加快推进杭衢高铁、衢宁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由4条铁路、3条高速、4条国省道和1条航道组成的大交通体系已经成型。大力推进开放,对内全面深化与杭州萧山、宁波镇海的山海协作以及与四川叙永的东西部合作,对外全力支持企业对接“一带一路”,在迪拜、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等地设立企业海外仓。转换动能,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顺应结构调整、动能转换新趋势,构建“3+2+1”产业新体系。全面清理439家d类企业,整治提

12、升“低散乱”企业113家,并购重组22家,盘活土地411亩。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并通过产业基金、厂房代建、资源整合等举措积极培育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转型服务,构建引才亲商新环境。一方面,创新“院士+高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链条型聚才模式,另一方面,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搭建“企情通+全科服务”平台,成立涉企服务中心,做到企业一般事项“掌上办”、所有事项“不出园”。推行“数字共享+干部兜底代跑”,打造首个“无证明县”,推动30家企业完成股改,9家企业新三板挂牌,7家企业启动主板上市。全力冲刺刷新岱山速度岱山今年1至9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31%,一

13、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9%。招商引资考核目标提前完成。领悟关怀,全力争当对外开放排头兵。深入实施“项目党建”,鱼山岛上73个党支部800余名党员冲锋在前,4万余名建设者日夜奋战,全力确保绿色石化项目一期年底建成,单体规模世界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正拔地而起。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已成为岱山干部干事创业的新标签。创新引领,着力打造产业发展新亮点。延伸发展石化产业链,全力打造新材料产业园区。世界最大的潮流能发电项目已稳定运行17个月,累计全天候发电100万千瓦时。依托区位资源优势,精心打造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岱山相继被评为全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全省清洁能源示范县。人才支撑,倾力打造创业创新集聚地。举

14、办中国聚烯烃大会,成立石化学院,开办“不出岛”的研究生班、油港通才班,开展“岱山专才”评选,大力实施“乡贤回归”工程,年轻人、外来乡贤成为引领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发展的中坚力量。这两年人才年均增幅40%以上。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一般投资项目实现开工前审批“零跑路”,企业开办由20个工作日缩短到1.5个工作日,个体营业执照“立等可取”,“办事不出岛”全面实现。海上花园城加快建设,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全速推进,岱山正全力拥抱“大湾区时代”!人才为王培育单打冠军今年以来,缙云县以“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为总抓手,努力打造山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人才支撑。紧抓科技创新“牛鼻子”。

15、把产业创新作为主战场,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大力推进特色机械装备、休闲运动等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在创新驱动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今年1至3季度,预计全县gdp增长9.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2%,财政总收入增长2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1.9%。着力培育出一批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100多项产品或技术在全国乃至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做好人才引育“大文章”。牢固树立“人才为王”的理念,努力打造一支务实管用的人才队伍,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扎实的智力支撑。一方面坚持“外引”和“内育”并重,

16、另一方面坚持高端科技人才和实用技能型人才并重,全县共引进和培育了1200多位各类高层次人才,1.5万名烧饼师傅在全国开出5000多家烧饼店,把小烧饼做成了年产值15亿元的大产业!营造创业创新“好生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持续开展“精准帮扶企业、振兴实体经济”等专项行动,以“贴心”的过程服务、“滴灌”的政策供给,营造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全县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事项100%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也不用跑”。克难攻坚弘扬垦荒精神牢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的殷切嘱托。今年上半年gdp增幅9.5%,1-8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8.4%、外贸自营出口增幅23.1%。横下一条心,奋力突围阻碍高质量发展的困局。举全区之力大拆大建腾出高质量发展空间。从去年开始“一江两岸”已拆除低效用地近2000亩,成为台州对外新窗口。整治“低散乱”,打响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小微园区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