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01360003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如皋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江苏省如皋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如皋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如皋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传统手工艺是民众的重要物质与精神诉求,在社会历史长河中具有_的地位。然而,民众生活方式的变革使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_的生存危机。由于传统手工艺根植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与其他文化要素_,在此背景下,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应运而生。A. 举重若轻 史无前例 唇齿相依B. 举重若轻 前所未有 相得益彰C. 举足轻重 史无前例 相得益彰D. 举足轻重 前所未有 唇齿相依【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

2、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选段摘编自王明月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手艺人的身份实践。举重若轻:举重的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语境中说的是地位重要,此处应选“举足轻重”;史无前例:指的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即前所未有。前所未有: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前所未有”比“史无前例”语气轻,适用范围较广,根据语境此处应选“前所未有”;唇齿相依:像嘴唇和牙齿一样互相依存,形容关系非常密切。相

3、得益彰: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语境中说的是两者关系密切,应选“唇齿相依”。故选D。【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当我们走完老街在一家茶楼坐下时,透过拉起的窗户 ,我能望见_,_,_,_,_,_。把目光放得远一些,再远一些,

4、便可望见老街上的房屋。有棵高高的柳树越过石桥赤脚站水里,笑嘻嘻地看着流水。上面匍匐着一些绿色藤萝护城河上的灰色拱形石桥它就仿佛是一个淘气的少年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能力。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该段摘编自迟子建散文选集第107页鲁镇的黑夜与白天。本题是选择题,可用排除法分析,该段文字叙述了“我”透过窗户望见的景物。它们由近及远分别是“石桥”“藤萝”“柳树”“房屋”等。由第句中的“越过石桥”,可以推断不放在第一句,排除B项、D项;第句中的“

5、它”指代第句中的“柳树”,第句中“赤脚站水里”等内容是第句中“淘气”的表现,所以三句紧密相连,进而排除A项。故选C。3.下列诗词与所描绘的传统节日,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A. 七夕 中秋 重阳 端午B. 中秋 七夕 端午 重阳C. 中秋 七夕 重阳 端午D. 七夕 中秋 端午 重阳【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及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理解诗句意思,抓住关键词语分析所描绘的传统节日。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

6、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月明”“秋思”暗指中秋。参见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社郎中。七夕,阴历七月七日,相传为牛郎渡过银河与织女为一年一度相会。这天晚上,民间陈列瓜果,穿针乞巧。“穿针”晒指七夕,参见唐罗隐七夕。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习俗以祈福纳祥、压邪攘灾等形式展开。祈福纳祥类习俗主要有划龙舟与祭龙,压邪攘灾类习俗主要有挂艾草、浸龙舟水,洗草药水。拴五色彩线等,节庆食品主要有粽子、五黄等。“艾符”即艾草和驱邪符,暗示端午,参见唐殷尧著端午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因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日,而九在古代为阳数,故又称九九重阳,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

7、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自古便有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插茱萸”暗指重阳,参见宋宋祁九日置酒。故选B。4.阅读下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 人生既要坚守传统,也要敢于创新,这样才能有所得。B. 人如果不努力创新,而只固守旧套路,可能落于人后。C. 我们应该按套路出牌,否则会遭到周围人的指责。D. 我们不仅要自己坚守传统,还要提醒身边的人不忘初心。【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具体为漫画寓意的解读。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读画画结构(包括文字),一只挥汗如雨不停地朝瓶里衔着石子的乌鸦忽然发现,身边的另一只乌鸦正优哉地将

8、一根吸管探入水中喝水。大为惊讶的它冲着那只用吸管喝水的乌鸦叫道:“你这家伙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其次,联系现实,分析寓意,这幅漫画告诉人们:再先进的方法,终究会有落后的时候;再智慧的脑袋,一旦被一种旧的横式“固化”,便会成为阻挠新生事物诞生的顽石,我们只有不拘泥于固有的套路,勤于思考,努力创新,才会打造出全新的生活。最后,分析比较选项与以上分析的吻合度。故选B。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裴村记顾炎武呜呼!自治道愈下,而国无强宗。无强宗是以无立国,无立国是以内溃外畔,而卒至于亡。然则宗法之存,非所以扶人纪而张国势者乎!余至闻喜县之裴村,拜于晋公之祠。问其苗裔,尚一二百人,有释耒

9、而陪拜者。出至官道旁,读唐时碑,载其谱牒世系。登陇而望,十里之内,丘墓相连。其名字官爵可考者,尚百数十人。盖近古氏族之盛,莫过于唐。而河中为唐近畿地,其地重而族厚。若解之柳、闻喜之裴,皆历任数百年,冠裳不绝;汾阴之薛,凭河自保,于石虎、苻坚割据之际,而未尝一仕其朝;猗氏之樊、王,举义兵以抗高欢之众。此非三代之法尤存,而其人之贤者,又率之以保家亢宗之道,胡以能久而不衰若是?呜呼!此治道之所以日趋于下,而一旦有变,人主无可仗之大臣,国人无可依之巨室,相率奔窜以求苟免。是非其必至之势也与?是以唐之天子贵士族而厚门荫。盖知封建之不可复,而寓其意于士大夫,以自卫于一旦苍黄之际,固非后之人主所能知也。予尝

10、历览山东、河北,自兵兴以来,州县之能不至于残破者,多得之豪家大姓之力,而不尽恃乎其长吏。及至河东,问贼李自成所以长驱而下三晋之故,慨而伤之。或言曰:“崇祯之末,辅臣李建泰者,曲沃人也。贼入西安,天子临朝而叹,建泰对言:臣郡当贼冲,臣请率宗人乡里出财百万,为国家守河。上大喜。命建泰督师,亲饯之正阳门楼,举累朝所传之御器,而酌之酒,因以赐之。未出京师,平阳太原相继馅,建泰不知所为。师次真定,而贼已自居庸入矣。”此其人材之凡劣,固又出于王铎、张濬之下。而上之人无权以与之,无法以联之,非一朝一夕之故矣。乃欲其大臣者以区区宰辅之虚名,而系社稷安危之命,此必不可得之数也。周官:“太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五曰

11、宗,以族得民。”观裴氏之与唐存亡,亦略可见矣。夫不能复封建之治,而欲藉士大夫之势以立其国者,其在重氏族哉!其在重氏族哉!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无立国是以内溃外畔 畔:背叛B. 而河中为唐近畿地 畿:门槛C. 而不尽恃乎其长吏 恃:依靠D. 而欲藉士大夫之势以立其国者 藉:借助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考察和深刻思考,认为强大的宗族有利于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B. 裴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村民讲礼义,人才辈出,曾经作出过特别的历史贡献。C. 山东、河北等州县,虽处于动荡年代,但并没有变得破败,全都依靠宗族百姓的支持。D

12、. 考察裴氏和唐朝共存共亡的事实,可以明白要立国治国就得重视士大夫和宗族的力量。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非三代之法尤存,而其人之贤者,又率之以保家亢宗之道,胡以能久而不衰若? (2)乃欲其大臣者以区区宰辅之虚名,而系社稷安危之命,此必不可得之数也。8. 氏族有哪些重要作用?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答案】5. B 6. C 7. (1)这不是三代之法还存在表现,而那些贤能的人,又率领同族这人保护家庭庇护宗族,凭什么能够像这样长久而不衰退呢?(2)(君王)却想要大臣凭小小的宰辅虚名,担当国家安危的重任,这一定找不到好的方法。 8. 团结族人,维护人伦,保疆固土,护持国运(势)。

13、【解析】【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项,“畿”,结合“河中”“其地重而族厚”等分析,“门槛”错误。应该是国都的四周。句意:河中府是唐代靠近京畿的重地。故选B。【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

14、全都依靠宗族百姓的支持”错,第五节是“不尽恃乎其长吏”,不完全依靠国家官吏。故选C。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15、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此”,代词,这;“尤”,尚且、还;“其”,代词,那些;“其人之贤者”(定语后置句);“之”,代词,他们;“以”,连词,来;“亢宗”,庇护宗族;“之”,助词,的;“以”,介词,凭借;“而”,连词,表转折;“若”,像;“是”,代词,这样。(2)补充句首主语“君王”;“乃”,连词,表转折,却;“其”,代词,那些;“以”,介词,凭借;“区区”,小小的,(人或事物)不重要;“之”,助词,的;“而”,连词,表转折;“系”,联系、关联;“社稷”,指国家;“命”,此处意译为重任;“此”,代词,这;“数”,方法、技艺;“此必不可得之数也”(判断句)。【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