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101343312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生情况 本期我继续授九(1)、(2)两个班的数学课。通过五个个学期的努力,多数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所改观,学习的自觉性有进一步的提高,学习成绩在不断进步,但是由于一些学生数学基础太差,尤其是大多数的男生,面对难一些的数学题,都做得不太好,学生甚至放弃学习,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没有显著改观,给教学教学带来很大难度。我仍然把关注每一个学生,重视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教学的首要地位。2、教学内容分析本期教学内容主要分为新课教学和总复习教学两大阶段。新课教学共分四章。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反比例函数, 第一节的内容

2、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第二节的内容是如何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以及如何用反比例函数解释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现象。 此外,本章还安排了两个选学内容:第一节的“信息技术应用”中安排了“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第二节的“阅读与思考”中安排了“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这两个内容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知识面。 第二章相似是在前面研究图形的全等和一些全等变换基础上的拓广与发展。全章共分三小节内容。第三章锐角三角函数分为两节,第一节主要学习正弦、余弦和正切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第二节主要研究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和解直角三角形的内容。第一节内容是第二节的基础,第二节是第一节的应用,第四

3、章投影与视图分为三节,主要内容包括:投影的基础知识;视图、三视图等概念,三视图的位置和度量规定,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简单立体图形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总复习是本期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系统的总复习使学生全面熟悉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娴熟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 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 生具有

4、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或基本达到课标的要求,注重基础训练,顾及多数人的水平和接受能力,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一)新课教学阶段1、加强协作备课,统一进度,统一试卷,统一考测,统一评比。让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我觉得这是“新课标”的一大特色,所以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

5、活情景,帮助学生认真捕捉“生活现象”,使他们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 2、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新课标”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也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向学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3、设计一些新颖的、独特的教学方案,使学生爱数学。通过观察、实践,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兴趣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动手作、动手想和动口说”的过程。4、 做好教师间的团结协作,积极向其他教师学年来,“教学之声相闻,课下不相往来。”的现象

6、愈来不适应现代化教学。反之,备课组、教研组的核心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增强备课组集体教研氛围,进一步发挥教师的群体优势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我将努力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教法,提高教学质。5、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和分析能力。随着初中知识传授的完结,学生知识系统的初步行成,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已到了紧要关头,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引导。6、注重尖子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通过平时单元考试和课堂了解,每个班挑选34个进行重点帮教补差。与此同时,由每个学习小组长带一个后进生, 双管齐下,共同提高。再是平时也要注重对小组长的培养,培养小组长认真负责的态度。在班内形成一种要学习的好

7、风气,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对每一位差生和尖子生负责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每一位处于中间层次的学生,其实他们才是班级灵魂和中流砥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重视,才能整体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总复习指导阶段第一阶段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

8、组合,所以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2、 按知识板块组织复习。把知识进行归类,将全初中数学知识分为十一讲:第一讲数与式;第二讲 方程与不等式;第三讲函数;第四讲统计与概率;第五讲基本图形;第六讲 图形与变换;第七讲角、相交线和平行线;第八讲 三角形;第九讲 四边形;第十讲三角函数学;第十一讲圆 . 复习中由教师提出每个讲节的复习提要,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知识重温一遍,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加深记 忆,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3、重视对基础

9、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 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 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的联系的题目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应掌握其基本解法。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熟练掌握。4、

10、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函数的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第二阶段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以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提高能力。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讲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 旁通。这个阶段的例题和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可接受,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 自己的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

11、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阶段尤其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 课,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初中总复习的内容多,复习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复习内容是学 生已经学习过的,各个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根据个人的具 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除了复习形式要多样,题型要新颖,能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外,还要精心设计 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益。 四、教学进度表周 次时 间教 学 内 容备注第一周3、23、627.

12、2相似三角形(第3课时)27.3位似(第2课时) 第27章小结与检测第二周3、93、1328.1锐角三角函数(3)28.2解直角三角形(2)第三周3、163、2028.2解直角三角形(1)第28章小结与检测(1)第四周3、233、2729.1投影(1)29.2三视图(2)第29章小结与检测(1)第一章有理数(第1课时)第五周3、304、3第一章有理数(第2课时)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第1课时)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第2课时)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第六周4、64、10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

13、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和初步、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1课时)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和初步、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2课时)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清明第七周4、134、17第十一章三角形-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第1课时)第十一章三角形-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第1课时)第八周4、204、24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1课时)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1课时)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第六章 实数-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第1课时)第六章 实数-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第1课时)第九周4、275、1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第2课时)

14、第十五章 分式(第1课时)第十五章 分式(第2课时)五一第十周5、45、8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第1课时)第十八章平行 四边形(第1课时)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第十一周5、115、15第二十三章 旋转第二十四章 圆(第1课时)第二十四章 圆(第2课时)第二十四章 圆(第3课时)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第十二周5、185、22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第1课时)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第2课时)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第3课时)第二十七章 相似(第1课时)第二十七章 相似(第1课时)第十三周5、255、29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第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第十四周6、16、5板块一:数与式板块二:数与方程第十五周6、86、12模拟考试第十六周6、156、19初中学生学业考试(注: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和第二十七章的第一节内容在第一学期末统一补课阶段已经完成教学任务)2017年3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