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成功原因.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336677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成功原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成功原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成功原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成功原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成功原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成功原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成功原因.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成功原因【摘要】有这样一位外国记者,在中外新闻界大多数人都在攻击、诽谤、污蔑抗战中的中国共产党时,他是为数不多的敢于作公正报道的记者。有这样一位外国记者,为公正地向世界传播中国而奋斗了一生,而在他的生命弥留之际,他这么说道:“我不愿作为一个病人到中国去,我不愿给中国增添累赘。”有这样一位外国记者,希望在自己死后把他的一部分骨灰带到中国来安葬。他是埃德加斯诺,在中国被誉为“3S老朋友”之一,他同时也是美国的著名记者,连二战时任美国总统都因读了他的著作西行漫记而成了他的“粉丝”,由此可见他作为记者是成功的,而他的新闻生涯以及他的成功都跟早年的中国采访经历密不可分。本文将从埃德

2、加斯诺的新闻观念及其人物附加值浅析其新闻活动获得成功的原因。【关键词】名记者;新闻观念;提问;第一手资料;客观真实;人物附加值【正文】一、埃德加斯诺的新闻观念1.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新闻有一种很简单粗暴的解释:“新近发生的事。”而写新闻,我们也可以大致简单粗暴解释为:“对新近发生的事的一种还原。”这种还原实际上是通过采访获得的。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之前,应立足求真,不受个人主观或价值取向的干扰,在掌握新闻事实之前不能先有定论,而要先寻找事实,只有具备了足够的事实,才能水到渠成,才有可能说明问题的真相。那么,怎样寻找事实?斯诺给出的方法是:“第一,脑子里要有解答的问题,带着问题寻找事实,求

3、答案;第二,尽一切可能找第一手材料,到现场采访,访问当事人或知情人,不可道听途说。”新闻采访的提问,可以说是新闻采访的核心。斯诺是一位有着强烈问题意识同时也有着极强新闻敏感的记者。他在访问延安之前,耳闻目睹了发生在中国的大事件,捕捉到当时全世界都关心的热点问题关于红色中国的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的情况,把热点化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斯诺一口气提出了80个问题,这些问题选得准、提得好,都是关心东方政治的人感兴趣却未能获知真相的问题9。为了寻得问题的答案,为了解答一个个悬而未决的疑难,他1936年6月从北平出发,经过西安,进入陕甘宁边区,进入国民党反动派封锁的西北,进行了5个月的釆访,作为一个“

4、冷静的、没有偏见的观察者寻求真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斯诺新闻事业的一个逻辑起点,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起点,他创造出自己辉煌的新闻事业。2.深入一线拿第一手资料斯诺很爱说:“我是一个密苏里人。”这是一句美国谚语,意思是:遇事要辨明真相,坚持真理。斯诺说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他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二是表明他坚守一种“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采访作风。斯诺坚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一些重大的事件,他都要亲自去现场看一看。他不是浮光掠影似的采访,也不是一种猎奇的态度,而是从大量的感性素材中得出自己的结论。正因为如此,斯诺的报道总是有血有肉的,有大量事实作根据,有现场生活所产

5、生的激情6。“机会千载难逢,不能错过。”“我决定抓住这个机会,设法打破这一已经持续了九年的新闻封锁。”斯诺曾经多次把他的陕北之行比喻为“跨越卢比康河”,即比喻那种风险极大而不考虑后果的决断行动。不过,“在当时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任何其他的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也休想在书刊上讲出真话”(海伦斯诺语)。斯诺要在当时这样的环境下做出详实的报道,所冒的风险可想而知,然而对此,他却不以为然:“在这些年的国共内战中,已经有千千万万的人牺牲了生命,为了要探明事情的真相,难道不值得拿一个外国人的脑袋去冒一下险吗?我发现我的脑袋正好与这个有些联系,但我的结论是,这个代价不算太高。”3.保持独立性 无党派斯诺认为如

6、果自己要从事新闻报道,就有必要使自己处身清白。他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立性,由于对中国革命所做的特殊贡献,斯诺在新中国受到特殊的照顾和接待,当有些人以接待规格决定对一个国家的态度时,斯诺总是反对特殊待遇,他试图劝告好客的中国人不要对他特殊照顾。尽管形式对于内容的影响有时并不似想象中的那么大,但是斯诺对于独立形式的坚守与追求客观公正报道的基础没有改变,他认为,没有独立的判断,内容就很难有说服力和真实性。斯诺处处维护自己的独立性,有些时候看起来甚至有些顽固。“当他在60年代和70年代重访中国时,他坚持自己交付旅行费用,哪怕只剩下最后一元人民币。当他晚年的时候,因为其中国采访经历使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

7、中国政府曾邀请他到中国来接收庇护,但他拒绝了,他说:“我是个独立的记者,我不能让世界上的人说我是因为拿了共产党的钱而报道的,我要一个新闻记者公正报道的要求。”斯诺同时还是一个无党派人士,他坚持没有政党偏向,很多人攻击他与中国共产党关系密切,但他自己却说,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加入任何党派。对于斯诺而言,其主要的职责在于将一个真实的中国呈现于读者面前,而相比于同时期其他记者,多多少少存在着为本国政府充当喉舌的作用,这就决定了一些新闻记者不能“全身而进”或者“全身而退”,往往会受到国家利益、党派之争等诸多困扰,在这一过程中,也就决定了各自成就的大小6。4.坚持新闻真实客观新闻真实性既是一种道德理想,同时

8、又是一整套新闻报道、新闻实践以及其清晰可见的写作样式。新闻的真实性要求我们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在报道中不掺杂个人情感和党派性,做到不偏不倚,公平公正。斯诺严格忠于这样的真实性规则,新闻学的专业背景又使他认识到对任何事物进行客观认识的重要性。先了解观察,后记录分析,这是他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模式,这也使他的客观介绍和评论成为可能。美国新闻传统中由于独立战争的影响而崇尚民主、独立、自由精神的影响,也渗透于他的灵魂和血液中。他不满足于所看到的事物的表面现象,对任何事都寻根究底,要探索并验证他所耳闻目睹的一切,抓住自己所认为的最关键的问题深入下去。他显然没有轻易相信国民党对苏区的宣传,他对“中国任何问题的

9、考察,都要质疑一番,重分析,信守密苏里人拿出证据,眼见为实的格言。他认为,“写作关于中国革命的复杂情况,除了第一手资料外,都不可靠。”斯诺第二位夫人,洛伊斯惠勒斯诺在埃德加斯诺和中国一文中说到:“如果他不知道一件事,他就进行调查,当他知道一件事属实以后,没有任何东西能动摇他,使他离开真实。”坚持新闻真实这种新闻工作者中最重要、最宝贵的特质,同时也是他新闻事业成功的最大动因就体现在他的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以及题材选择上。首先,在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上,斯诺倾向于将一个真实的红色中国昭告天下。在斯诺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众多关于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形象分析,或者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的描绘。相比于同时期一些外

10、国记者而言,由于受到本国政府意志的干涉,或者意识形态方面的约束,可以明显看出其作品中对于国统区的正面描写的价值取向。其实在整个抗战过程中,自抗战进行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便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导致大片国土沦陷甚至可以说是拱手相让,国民党当局难咎其责,但多数外国记者却不敢挑明,而对于震惊中外的“皖南事件”,也只有斯诺一人挺身而出,将事实公开。此外,对比于同时期的一些日本记者,在报道的价值取向上就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不仅在粉饰日本的侵华阴谋,还对日军侵华过程中的暴行进行辩护。其次,在新闻报道题材选择上,即使面临着重重的困难,斯诺也执意奔走陕北,与当时最具进步精神的红色中国领导人进行对话,并将其思想传达出来

11、,同时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苏区人民的抗战行动、抗战精神、抗战面貌作了详细报道。这种新闻报道的选择与同时期其他记者相比,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在当时,大多数的外国记者只是为了来中国混日子,充当国民党当局的喉舌,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进行辩护,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污蔑。斯诺之所以是新闻工作者的楷模,不仅因为斯诺遵循新闻客观真实的根本原则作出新闻报道,更是因为新闻报道的题材选择。二、埃德加斯诺的人物附加值史学家斯诺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能坚持新闻真实、客观、公正等要素已经是殊为不易了,但我通过阅读、分析、研究相关文献发现,斯诺之所以成功还具有与别的新闻工作者不一样的人物附加值。我们知道,一个人身上的附加值越多,

12、他的价值也就越大,而斯诺的附加值就是他具有史学家的“天才”。这种“天才”具体体现为“史才”与“史德”。首先,“史才”即是史学家的才能,把握历史走向的才能,具体为他所作的预见性报道。预见性报道是依据现在和过去的事实,对事物或事态前景所作的报道。一位记者能通过自己独立的洞察和分析,预见到事物发展的趋势,这种素质是斯诺成就其新闻事业巅峰的重要因素。历史预见性是新闻记者最可贵的品格,这使得记者能从历史的高度认识他所报道信息的意义和价值。斯诺在二次大战前后对历史发展趋势做出的预测,有五次具有重大意义,已被后来的历史所证实,这些报道可被称作为“预见性报道”。凡事预则立,有了“预见性新闻”,它不仅能引起社会

13、公众对某类事物的密切关注,更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左右事件进程的作用。它或是因做出了正确的预测而赢得人心,或是因揭露某些预谋、企图并使其胎死腹中而先声夺人10。实际上,斯诺具有超出同时代西方记者的分析判断能力并不是他的特殊天赋,而是他在青年时期就阅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著作。同时,斯诺还研究了共产国际的文件,掌握了国际学者写的关于中国共产党、日本、中苏关系等的著作和报道。这样他就有了一个广阔思考的领域和对比、分析、研究、判断的条件,使他能从纵横交错的各个方面认识中国革命的深刻性和中国社会发生变革的必然性。其次,“史德”即为史学家的品德。历史就是记录人、研究人的科学,因此,史学家都应该具备博大的人

14、文情怀。那什么是人文情怀?人文情怀是一个人体现出的一种处世为人的胸怀和态度,是对生命的敬畏、对弱者的同情、对草根的怜悯、对社会的关注、对道义的守望。有了这种情怀,记者的眼里就不会仅仅是纯粹的新闻事实,还会有“人”,有对人的关怀和关注。在斯诺的新闻作品中,人文情愫的关怀贯彻始终。斯诺用手中的笔向世界展示了真实的中国、真实的共产党人,也对中国人民的苦难寄予深深的同情,对中国革命寄予深深的理解。斯诺的大量新闻报道、特写、通讯、评论,就如同一张巨大的供台,上面供奉着人,彰显着人性。【结束语】在美国,媒体对斯诺及其作品有很高的评价。纽约时报认为:“西行漫记是首次对共产主义的深刻报道,他对中国的报道是具有

15、预见性的。”新闻周刊指出:“通过他的西行漫记这部预言性的关于游击战争及其领导者的作品的出版,埃德加斯诺立刻成为最有名的关于中国共产主义的编年史作者。他与中国领导人的特殊关系给予他与其他记者无法企及的优势,但这一优势是他通过艰苦努力获得的。”总的说来,对于埃德加斯诺,其成功的最大原因是做了一个新闻工作者该做的事,坚持了一个新闻工作者该坚持的原则,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史学家的“天才”,这是其身上不可忽视的人物附加值。【参考文献】1张晓鹏.埃德加斯诺在华新闻活动及影响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2许程.埃德加斯诺在华新闻活动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3李雪梅.埃德加斯诺的中国情结J.新

16、闻界.2013年(21).4孙华.埃德加斯诺研究综述J.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03).5毛新.探析埃德加斯诺的成功之因J.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01).6惠子.埃德加斯诺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7路王娟.试析名记者埃德加斯诺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8卢冶.苦难、园丁行动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们的“中国梦”J.读书.2014年(12).9张道晔,王伟.埃德加斯诺给了世界第一双了解中国革命的眼晴J.对外大传播.2005年(07).10罗妮娜.史学家式的新闻工作者埃德加斯诺J.新闻世界.2012年(12).比较文学是一种以寻求人类文学共通规律和民族特色为宗旨的文学研究。它是以世界文学的眼光,运用比较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