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涂尔干社会主义思想及现代意义).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312761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涂尔干社会主义思想及现代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毕业论文(涂尔干社会主义思想及现代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毕业论文(涂尔干社会主义思想及现代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毕业论文(涂尔干社会主义思想及现代意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毕业论文(涂尔干社会主义思想及现代意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涂尔干社会主义思想及现代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涂尔干社会主义思想及现代意义).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马莉 一、涂尔干社会团结思想的研究背景(一)社会背景 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产物,即法国19世纪后半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他生活的时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社会秩序正处于不安定的状态中,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革命,然而“这场革命所宣称的自由个人主义的理想似乎和19世纪法国现实有着很大的距离并一直受到右派顽固势力的坚决抵制”1。一方面,工业革命继续进行和发展,推动着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基本文化取向等方面的深刻变迁,新的城市工业的社会秩序正在出现和形成,传统的道德、价值观、信仰、习俗、社会关系以及谋生模式和生活方式正在逐渐受到冲击、破坏甚至

2、趋于消亡;另一方面,新的社会秩序的基础尚不稳固,社会缺乏凝聚力,备受无序和涣散的困扰。也就是说,当时的法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面临社会转型的种种困难。所以,“加强社会的基础,推进社会的整合与团结已是涂尔干的学术理论旨趣所在,也是他的社会学理论的核心对象。” 2(二)理论背景 尽管是孔德首创了“社会学”一词,并提出按照实证主义方法来研究社会,但他仍是在哲学化和抽象理论的基础上建构和发展社会学的。为社会学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找到最充分理由,并实际运用这一方法进行经验研究的是埃米尔涂尔干。涂尔干是西方社会学发展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学大师,他的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和著作对西方社会学的发展起

3、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他的思想来源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启蒙主义传统。“涂尔干接受了卢梭的“公意”观,并从孟德斯鸠那里学到了所有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都相互联系的思想。”3其二是孔德和斯宾塞的社会学传统。涂尔干可说是“孔德和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哲学和社会有机理论的直接或批判的继承者。”4一方面,他坚持并深化了孔德关于社会是一个由部分相依赖的有机整体的理论及斯宾塞的功能分析方法;另一方面,他又用社会团结和整合的概念发展,强化了孔德的有机整体论,并以社会整体实在论批判了斯宾塞的社会个体主义倾向。 此外,涂尔干社会学在实证研究方面有着非常卓越的成就,他为社会学确立了有别于哲学、生理学、心理学的独立研究对象

4、和方法,使社会学最终脱离纯理论研究范畴,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的社会学方法论原则和实证研究范例至今仍被西方社会学界奉为经典,他更被视为社会学真正的创始人。特别是他的社会团结理论也启发了当代主流社会学的整合理论。2、 涂尔干社会团结思想阐释(一)对社会失范与社会团结的阐释1对社会失范的阐释涂尔干认为他所处的时代有着深刻的社会危机,缺少规范、制度化程度差,经常处于社会秩序混乱的状况,涂尔干把这种状况称之为社会失范。涂尔干认为引起社会失范的根本原因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太过脆弱,以至于社会既无法满足个人欲望又无法有效约束这种欲望的滋生。所以他从“个人与社会”关系角度研究了社会失范的原因,他认为工业化

5、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变化打破了传统规范的约束作用,个人的欲望在现代社会中急剧增长,他们要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渴望实现更加理想的目标,但是现代社会无法满足他们所有的欲望。当个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并且失去了原有的社会约束,社会就会出现危机和动乱,其中经济危机则是社会动乱的首要根源。比如最近在美国华尔街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流行示威活动正是因为经济危机使一部分公民的利益受到威胁而引发的社会动乱。涂尔干进一步指出,社会失范所带来的矛盾和问题事实上都来自于高度分工相联系的正在增长的异质性与个性。社会陷入失范状态,那是因为各个机构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得到规定,还缺乏充分的持续的接触。“以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接触

6、为例,市场有限,二者距离很近,从而很容易相互达成平衡,产生自行规定性。但随着组织社会的发展,地方市场的融合,乃至世界市场的出现,他们彼此间的联系便不再充分了,各自的界限不再明确,从而生产便没有了任何一种限制和规定,这自然会产生混乱失序状态。但是,只要是足够的时间便可使其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失范就会消失。”52对社会团结的阐释 与社会失范相对应的社会状态就是社会团结。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协调、一致、结合的关系。“社会团结的基础是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念,共同的道德规范,一句话是一种被称为“集体意识”或者“集体良心”的同一社会一般公民共同的信仰和情操的总体。”6 涂尔干认为产生

7、不同团结类型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的劳动分工形式,因为社会分工所产生的相互需要和彼此协调是社会团结的基础。涂尔干曾经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个人越变得自主,他就会越来越依赖社会?为什么在个人不断膨胀的同时,他与社会的联系却越加紧密?尽管这两者看似矛盾,但它们亦步亦趋的活动却是不容辩驳的事实。”7涂尔干认为这种看似矛盾的社会现象的解决办法依然是社会分工。当社会分工越细时,个人的行动越专业,个人对其他人和整个社会依赖越深,需求也就越大,社会就越不可分割,社会的整体性也就越大,因此社会分工是社会团结的基础,“分工的真正功能是使两个人同更多的人之间产生一种团结感。”8他同时指出不是所有的社会分工都会自

8、然而然的产生社会团结,不合理的社会分工反而会是社会团结的威胁。高度分工的个人会产生极强的异质性和个性,这种异质性和个性已经超出社会共性,导致这类人与群体活动相互配合不够紧密。如果由社会分工产生的力量不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威胁,使这些高度异质性和个性融入社会共性的话,那么随之而来出现的可能不是社会团结,而是社会失范。(二)对社会团结类型的阐释涂尔干认为不同的社会结构会产生不同类型的社会团结,即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1.对机械团结的阐释 机械团结出现在特定的社会结构,以机械团结为纽带的社会中,“由于分工不发达,人们的活动,经历和生活方式大体相同,成员之间同质性程度很高。”9“而在分工的作用下,社会结

9、构开始出现功能分化,从而各结构之间的整合是整个社会团结的根本所在。”10因此这种团结类型只出现于传统社会。机械团结是建立在个人之间相同性与相似性特质基础上社会联系,它通过强烈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个体结合在一起。在机械团结状态下,强烈的集体意识是社会团结的基础。在这种作为“意识的意识”的指令下,人们的思维方式、感觉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是相类似的或相一致的,这种同质性确保了社会处于协调一致状态。传统社会中社会有机体并没有分化,社会保持高度一致,人与人之间保持着相同性与相似性,各种社会组织都与中央权威协调,相互之间依赖程度差,功能相似。这个阶段的社会,人口数量少、物质水平低、道德水平低、集体意识和集体信

10、仰主宰一切,个人差异被限制到很小,社会成员为共同的利益努力奋斗,从而产生了机械团结。这种团结是以牺牲人的个性为代价的。同时,这种团结具有强烈的排异性,它会强制压抑人的差别性、异质性。这种产生于一致性的团结,在群体意识完全围绕着并重合于整体意识时,达到其最高峰。机械团结也就是一个把个人直接而和谐地同社会联系到一起的社会结合形式。 2.对有机团结的阐释 涂尔干的有机团结思想是指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带,是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协调、一致、结合的关系,是维系和控制社会成员的力量,是建立社会秩序的保证。与机械团结相比,有机团结出现于发达的现代社会,是建立在合理的社会分工和个人差异性、异质性上的。在

11、有机团结的社会里,工业化程度高、人口密度大,社会组织高度的相互依赖。“现代工业拥有日益强劲的动力机械,大规模的能源和资本集团,所以随之而来的是最大限度的劳动分工。”11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人们突出了自己的个性,意识、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也日益增大,社会越进步越文明,其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就越大,因此,近代社会是突出成员个性差异的社会,也是有机团结的社会。由于现代社会分工的细致复杂化,使社会组织也不断分化,每个社会成员被越来越细的社会分工相互联系,成员的个性越来越明显,而共性则越来越少,随着个人异质性、差别性的不断发展,个人意识再也不会被集体意识所吞噬。个人的自主性越强,功能分化越强,彼此间的联系也就越

12、紧密,社会的统一程度也就越高。所以,在有机团结的社会中人们相互的依存性远远大于机械团结的社会。(三)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变分工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必然推动人类社会由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转化,分工成为社会团结转化的动力。不同的社会分工会产生不同的社会团结。“就正常状况而言,分工可以带来社会的团结,但是在某些时候,分工也会带来截然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结果”,12当社会分工不合理、不适应当前的发展时,出现的并不是社会团结,而是社会失范。反之,当社会分工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就会出现社会团结。合理的社会分工产生了两种社会后果,而这两种社会后果相应产生了两种社会团结。其中一种社会后果是,为个人意识和个性的发展

13、提供了间隙,削弱了集体意识。这种社会后果导致了有机团结的产生。另一种是,造成了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集体意识增强,这就产生了机械团结。也正是因为这两方面的后果促使机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转化,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化又推动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演变。涂尔干认为,在一般意义上,正常的社会分工不仅不会破坏,反而会加强人们之间的联系,从而为有机团结取代机械团结提供了条件,为社会类型的过渡提供了基础。但是反常的社会分工对社会团结会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它破坏和削弱了旧有的集体意识,而新的道德规范却没有如期建立起来,以致社会陷入一种病态的失范状态,这也是社会过渡阶段,阶级斗争、社会冲突经常发生的原因。

14、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机械团结的优势和地位不断衰微,有机团结的优势和地位不断增强的过程,因为“一方面,社会分工的发展逐步消弱和瓦解着机械团结赖以存在和维持的前提条件,分工程度的提高使人们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个体的独立意识也越来越强,于是集体意识要维持其强势地位也越来越困难,由此建立在集体意识控制力基础上的机械团结势必逐渐衰微下去;另一方面,劳动分工在消弱了人们之间传统联系的同时,又以另一种新的方式并且在一个比以往更高的程度上将人们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人们在一种比以往更高的程度上感受到社会团结的存在,这种新型的社会团结纽带就是由劳动分工的发展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在职能上的依赖。”13涂尔干认为:“

15、劳动分工最大的作用并不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在于这些功能彼此紧密地结合,形成了有机团结。”14三、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思想及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启示意义现在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迅速转型的时期,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被发达的现代工业社会替代,计划经济逐渐过渡为市场经济,在这一特殊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内部矛盾突显,社会失范也就不可避免。涂尔干认为,现代社会秩序的重建要从个体、群体、社会的道德规范入手,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从而以职业伦理和职业规范来约束个体、群体乃至整个社会,使良好的社会分工促进有机团结社会顺利发展。目前,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分析我国社会转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他对社会团结的研究对

16、我们认识研究和谐社会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分析社会团结和和谐社会两个概念的异同,对我国和谐社会转型中出现的问题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从背景来看,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是在欧洲工业化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才是社会冲突的根本原因,而和谐社会的提出则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处于转型时期。全民道德是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情感价值的最高层次,“涂尔干所说的现代社会的全民道德事实上是一种建立在普遍的个人权利之上的,体现和维护个人尊严的人格崇拜或是人性宗教,”15以此作为全民道德的共同理想和价值。通过对个体,群体和社会多层次、全方位的道德规范体系,从而筑立起一道防范个人欲望滋生和泛滥的精神长城,抑制和克服了因现代有机团结所带来的各种社会危机,重建社会秩序,促进现代社会整合。从内涵上来看,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中的有机团结思想和我国和谐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